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制约现代肝病的中医药研究发展问题.方法 从中医对病毒性肝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和慢性肝病的治疗两方面进行论述.结果 提出了中医对病毒性肝炎的研究思路.结论 当务之急应对在辨证施治原则指导下的、临床疗效显著的方药,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运用规范的方法,进行科学的系统的临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2.
瑞芬太尼联合氯诺昔康用于全麻患者苏醒期清醒无痛拔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氯诺昔康单独或联合应用于全麻患者能否在苏醒期清醒、无痛拔管。方法选取颌面部手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n=15)。Ⅰ组,术毕停用瑞芬太尼;Ⅱ组,术毕瑞芬太尼减量至0.05μg/(kg·min),拔管后即停药;Ⅲ组,诱导前20min、术毕前30min分别静注氯诺昔康8mg,瑞芬太尼术毕即停药;Ⅳ组,诱导前20min、术毕前30min分别静注氯诺昔康8mg,术毕瑞芬太尼减量至0.05μg/(kg·min),拔管后即停药。观察记录患者苏醒期有无呛咳、躁动,呼唤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术毕、拔管即刻、拔管后5、10min血压(BP)、心率(HR),拔管后5、10min疼痛评分采用语言评价量表(VRS)。结果Ⅱ、Ⅳ组患者呛咳发生率均明显低于Ⅰ组(P<0.05),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比Ⅰ组稍延长(P<0.05)。Ⅱ、Ⅲ和Ⅳ组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 BP和HR均低于Ⅰ组(P<0.05或P<0.01),Ⅲ组和Ⅳ组在拔管后10min BP和HR仍低于Ⅰ组(P<0.05或P<0.01),Ⅳ组患者各时间点的BP、HR无明显差异(P>0.05)。Ⅱ、Ⅲ和Ⅳ组拔管后5min VRS评分均低于Ⅰ组(P<0.05)。Ⅲ组和Ⅳ组拔管后10?min VRS评分低于Ⅰ组或Ⅱ组(P<0.05或P<0.01)。结论瑞芬太尼或氯诺昔康单独应用均可降低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二者联合应用可在患者清醒、无痛条件下安全拔管。  相似文献   
3.
代谢综合征的诊治是目前中、西医研究的热点,但中医对该病的诊疗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通过对脂肥病形成的病因、病位、病机、治则、诊断及辨证分期的探讨,初步提出了"脂肥病"诊治的理论框架,以期抛砖引玉,尽快完善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临床诊疗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脂肪性肝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方法(RCT),选取我医院自拟中药郑氏脂肝煎治疗脂肪性肝病45例,从不同角度分析影响中医治疗脂肪性肝病相关因素.结果 本次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0%,治疗组临床疗效远远好于对照组(χ2=7.22,P < 0.05).治疗组TC、TG、HDL-C、LDL-C分别为(5.27±1.36)mmol/L、(2.17±1.34)mmol/L、(1.06±0.25)mmol/L、(3.19±1.22)mmol/L;对照组TC、TG、HDL-C、LDL-C分别为(5.31±1.42)mmol/L、(3.24±1.12)mmol/L、(0.98±0.24)mmol/L、(3.26±1.08)mmol/L;治疗组的TC、TG以及LDL-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说明治疗组降脂水平优于对照组.另外治疗组肝功能(Tbil、ALT、AST、ALB)好于治疗前(P < 0.05或P < 0.01),对照组肝功能各指标未见明显改善(P > 0.05).结论 中医治疗脂肪性肝病临床疗效较为满意,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二氮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m itoKATP通道)开放剂二氮嗪(diazoxide)在缺血前、或缺血早期给药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在缺血后期或再灌注期给药则无保护作用[1]。脑内m itoKATP通道蛋白的含量是心肌的7倍[2],故开放m itoKATP通道可能更有效地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多种离体或整体动物试验表明di-azoxide预处理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3,4]。在脑缺血期间或再灌注期间给予diazoxide能否缩小脑梗塞体积还未见报道。既往评价脑梗塞体积采用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后照相、图像分析的方法,不能做到完全定量。新近TTC染色、有机溶剂抽…  相似文献   
6.
前言 无论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人们对吸入麻醉药物预处理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很多证据显示在缺血前和缺血后使用吸入麻醉药可以起到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表明这种神经保护作用是通过复杂信号通路参与的,这些信号通路包括腺苷受体、蛋白激酶C(PKC)和三磷酸腺苷(ATP)调节的钾通道(KATP)。麻醉预处理(anesthetic preconditioning,APC)和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有着相似的作用而且可能和IPC共享一些信号转导通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麻醉前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全身麻醉剖宫产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剖宫产术患者60例,年龄20~43岁,体重48~100kg,ASAⅠ~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腹横肌平面阻滞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每侧各注入0.375%罗哌卡因20ml。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丙泊酚2mg/kg、瑞芬太尼1μg/kg并随后以0.05~0.1μg/(kg·min)维持、罗库溴铵0.6mg/kg,术中调整瑞芬太尼用量维持心率、血压波动范围在基础值的20%以内,维持BIS值40~60。两组术后均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维持术后48h内VAS评分4分,VAS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曲马多50mg进行镇痛补救。记录I-D间期(给予麻醉药物至胎儿娩出时间);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时瑞芬太尼用量;新生儿1、5、10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后24、48、72h NACS评分;产妇术后VAS评分;术后24h和48h内PCIA累计用药量和镇痛补救情况;术后48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产后初乳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胎儿娩出时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术后24h和48h内PCIA累积用量降低,镇痛补救率降低,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更高,术后48h内嗜睡发生率降低,初乳时间更早(P0.05)。两组I-D间期、术后VAS评分和新生儿NA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剖宫产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可减少胎儿娩出前瑞芬太尼用量、减轻新生儿抑制、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及促进产妇早泌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二氮嗪预处理对大鼠海马脑片缺氧无糖(oxygenglucosedeprivation,OGD)损伤的作用及PKC、ERK1/2抑制剂对其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海马脑片OGD损伤模型,分别以25、50、100μmol·L-1二氮嗪灌流海马脑片30min,或分别用mitoKATP通道、PKC、ERK1/2抑制剂5HD、chelerythrine、U0126灌流30min,再用二氮嗪(100μmol·L-1)预处理,观察OGD13min、复氧1h后顺向群峰电位(orthodromicpopulationspike,OPS)的变化。结果二氮嗪预处理组(50、100μmol·L-1)OPS消失时间明显延长,复氧供糖后OPS恢复良好;二氮嗪(100μmol·L-1)预处理抗OGD损伤作用可被5HD完全取消,可被chelerythrine或U0126部分取消。结论mitoKATP通道特异性开放剂二氮嗪预处理有抗海马脑片OGD损伤作用,该效应与激活PKCER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试述“浊淫三焦”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医对代谢综合征的认识具有多样性,尚未形成系统的、标准化理论体系。本文试从"浊淫三焦"角度探讨代谢综合征的病因病机,以期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