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急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fitis,SAP)是一种临床常见且来势极为凶险的急腹症。近年来随着对胰腺外科基础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出了以“个体化治疗方案”为基础,按不同病因和不同病期进行处理的“临床综合治疗方案”,从而提高了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愈率。现将我院1996年1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39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我院收治33例术后早期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中27例(81.8%)经禁食、抗炎、解痉、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痊愈,缓解时间平均10.5 d6。例再次手术,4例为内疝,2例为肠袢团块状粘连。结论术后早期肠梗阻以炎症性肠梗阻为多见,可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对绞窄性梗阻应及早手术。再次手术宜从简,以解决梗阻为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的必要性。方法本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313例行胆囊切除术病例随机分为无引流组和引流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术后均无死亡、胆瘘及腹腔感染病例,其中在切口愈合、肝下积液、术后体温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常规地引流并无必要,需引流时要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2例患儿行小儿下腹横纹小切口术.结果 该组32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5~60 min,平均25 min;住院1~6 d,平均2.5 d.30例痊愈,痊愈率为94%;随访无明显手术瘢痕,无复发病例.结论 采用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既可达传统手术疝囊高位结扎的目的 ,又达到了微创的要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患有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这三年时间里,在我院就诊的患有结肠癌引起的肠梗阻的确诊患者病例45例,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现象,以及手术过程中的相关体会进行系统的回忆性总结。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手术治疗的45例该病患者中,有32例患者达到近期治愈的效果,10例患者达到好转效果,另有3例患者出现感染现象。在出现感染现象的患者中除1例死亡外,其他2例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均已好转,并在预期时间内出院。结论采用手术方法对由于结肠癌导致的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值得在今后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予以使用和推广。在整个围术期应该预防患者出现感染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切除术中甲状腺上动脉的判断与处理方法。方法:对本院行甲状腺切除术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中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紧贴腺体的上极,自下向上用小纱布球紧贴甲状腺上极真被膜推移剥离甲状腺假被膜,顺延甲状腺上极内侧于真被膜下的条索状白色细小血管,结扎后切断。结果:50例患者中,均能清晰识别相应甲状腺上动脉,上极血管暴露清楚,结扎牢靠,有1例在分离上极时有明显出血约30ml,全部患者均无喉上神经损伤表现。结论:紧贴上极内侧甲状腺真被膜剥离,寻找甲状腺上极内侧缘走行的小分支,遵循上近下远的外科处理原则,可以准确识别甲状腺上血管,处理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