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双导丝一步Sedilgner穿刺法在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中的操作方法及其安全性。方法对86例经CT、MRI、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影像学及血液检查诊断为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22 G Chiba针配合0.033 m、0.064 m双导丝及6 F血管鞘行微创一步法开通穿刺道,其后完成胆管引流的全过程。结果86例患者中85例置入引流管,手术成功率为98.8%,观察引流效果1周后有20例更换胆道内支架引流。手术早期并发症为15.1%,其中有3例胆心反射(1例停止手术)、5例急性胆管炎、5例血性引流液。结论双导丝一步Sedilgner穿刺法应用在PTCD中是一种经济实用、操作容易、安全性高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左肱动脉途径穿刺插管并留置导管技术在腹部恶性肿瘤化疗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Seldinger技术,对95例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共123人次采用经皮左肱动脉穿刺入路,超选择性动脉插管进行化疗栓塞并保留导管行动脉灌注化疗。结果本组120人次经皮左肱动脉穿刺插管并留置导管成功,成功率为97.6%。出现左肱动脉痉挛插管不成功3例,穿刺口少量出血2例,左上肢神经轻度损伤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左肱动脉穿刺置管在治疗腹部恶性肿瘤化疗栓塞中插管成功率高,风险小,并可留置导管行动脉灌注化疗是一种值得临床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联合植入125I粒子靶向内照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的近中期疗效。方法本组24例中原发性肝癌18例、胆管细胞癌3例、大肠癌术后肝转移癌3例,共29个病灶。采取先进行1~3次TACE治疗,待病灶初步得到控制后在CT或彩色多普勒超声导向下植入125I粒子,粒子植入之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模拟布源或遵循Halarism的125I经验公式(mCi=Da×5),求出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算出治疗粒子的数量。将粒子重点植入到肿瘤实质内碘油缺损区域及肿瘤边缘。结果随访6~23个月,半年生存率为100%,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治疗后6个月肝内病灶肿瘤影像学评价,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13例,有效反应率(CR+PR)71%,稳定(NC)4例,进展(PD)3例。结论 TACE联合植入125I粒子靶向内照射治疗肝脏恶性肿瘤是安全、微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介入栓塞治疗是目前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式,而精准辨识前列腺动脉(PA)是手术的关键。前列腺动脉异位起源于髂外动脉鲜有报道,笔者报道1例运用C臂锥形束CT精准辨识出异位前列腺动脉并在其引导下成功进行栓塞,术后盆腔MRI提示前列腺组织坏死明显,体积明显缩小,患者排尿困难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静脉球囊扩张治疗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19例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行腘静脉置管注入尿激酶溶栓联合静脉球囊扩张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痊愈11例,显效8例,无肺动脉栓塞发生。溶栓后3~6天患肢肿胀开始消退,5~8天患肢肿胀基本消退。静脉造影示下肢深静脉血栓溶解,部分患者血管边缘见少许充盈缺损。尿激酶用量为370万~600万U。随访未再出现血栓复发情况。结论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静脉球囊扩张治疗急性中央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臂锥形束CT(CBCT)血管成像技术在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诊断为前列腺癌进行超选择性前列腺动脉栓塞治疗解除下尿路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患者在介入栓塞术中行2D-DSA检查的同时行CBCT检查,对比分析2D-DSA及CBCT对前列腺动脉(PA)起源、数目判定的准确性、识别邻近器官动脉吻合支的敏感性以及对PA最佳投照角度显示情况。DSA图像及CBCT图像均由一位高级职称影像诊断医师及一位高级职称介入手术医师进行阅片分析,术后观察患者的排尿困难改善情况,前列腺体积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6例患者中25例成功进行双侧PA超选并栓塞,1例完成单侧PA栓塞;52侧髂内动脉的DSA及CBCT检查中,DSA可以辨识PA起源的有39侧(75%,39/52),CBCT可以辨识PA起源的有51侧(98.08%,51/5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2侧髂内动脉共15支PA DSA未辨识出或辨识错误,而CBCT可以准确辨识。52侧髂内动脉共发现69支PA,DSA发现55支PA(79.71%,55/69),CBCT...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在诊断、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出血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8例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出血的患者采取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后选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弹簧钢圈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结果 18例患者中17例造影阳性,其中表现:单纯假性动脉瘤6例,动静脉瘘2例,假性动脉瘤并动静脉瘘3例,片状对比剂外溢6例.17例阳性患者中16例行1次栓塞后成功止血,1例行2次栓塞后止血,18例均治愈出院,无肾脏切除.随访6个月均未再次出血.结论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出血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中表现典型,超选择性动脉栓塞创伤小,疗效显著,是治疗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迟发难以控制的出血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