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3例肾脏原发少见肿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提高对肾脏原发少见肿瘤的认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9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泌尿外科诊治的术后病理证实的3例肾脏原发少见肿瘤的临床资料。 结果3例患者分别为:(1)54岁女性,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1周入院,CT提示左肾巨大软组织肿块及肾门多个肿大淋巴结,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左肾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肾黏液管状与梭形细胞癌,术后3个月随访肿瘤无复发转移;(2)44岁男性,因左侧腰腹部胀痛1个月入院,MR提示左肾巨大占位病变,开放探查见肿瘤与降结肠粘连明显,遂行根治性左肾切除+降结肠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肾脏癌肉瘤,术后1个月局部复发并腹腔内多发转移,入肿瘤内科后辅以紫杉醇+多柔比星化疗及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目前未观察到肿瘤继续恶化;(3)70岁男性,因左侧腰痛伴肉眼血尿3个月入院,CT提示左肾上极不规则低密度灶及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左肾切除+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拟二次手术,患者拒绝,术后6个月随访肿瘤无复发转移。 结论肾脏原发少见肿瘤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常无明显特异性,容易误诊,应注意鉴别诊断,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主,部分肿瘤预后不良,术后需密切随访,必要时尽早辅以放化疗及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2.
压力性尿失禁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多见于中年女性。其致病因素复杂,相关基础研究薄弱,建立大鼠压力性尿失禁模型可为研究这一疾病提供实验材料,但模型建立成功与否还需进行相关检测。目前对大鼠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的检测手段有很多,本文着重对功能检测、尿动力学检测、组织学检测、解剖学检测及生化检测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的研究提供检测方面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膀胱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44例膀胱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1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行膀胱部分切除术,观察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的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肿瘤电切术治疗膀胱肿瘤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方法:选择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卡培他滨片,观察组给予卡培他滨片联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相关蛋白表达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糖类抗原199(CA199)、CA125、癌胚抗原(CEA)、VEGF、CA24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p53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Bax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独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直肠癌,其联合贝伐珠单抗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调节相关蛋白表达,提高治疗效果,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压力性尿失禁是女性的常见病,发病率高,致病因素复杂,基础研究薄弱。建立动物模型可为这一疾病的研究提供材料。实验研究可根据模拟人类产伤、雌激素减退、盆底组织去神经化等建立动物模型。各模型的建模依据、建模方法及方法优缺点各有不同,掌握这些不同可为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的建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脂肪干细胞(ADSCs)诱导技术在压力性尿失禁治疗中的运用.方法 采用气囊扩张阴道的方法建立压力性尿失禁动物模型,并通过尿动力学和组织学方法进行检测.采集大鼠自体的ADSCs,运用5-Aza诱导技术体外诱导成肌细胞,并通过Desmin、Myosin免疫荧光标记加以证实,回植注射于尿失禁大鼠模型膀胱颈部的后尿道肌层内.术后1、3个月分别采用尿动力学和组织学方法检测回植效果,另取未诱导的ADSCs回植作为对照组.结果 回植后1、3个月,实验组最大膀胱容量、漏尿点平均压和最大膀胱平均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与造模后大鼠后尿道相比,实验组回植后1、3个月大鼠后尿道黏膜下肌层增厚,出现较多的粗大纵形肌束,黏膜下较多肌细胞存在;对照组回植后1、3个月大鼠后尿道黏膜下肌层稍有增厚,但不如实验组黏膜下肌层丰满.结论 ADSCs具备向成肌细胞等转化的能力,运用其多向分化能力,诱导培养成肌细胞,治疗压力性尿失禁,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田七对高能冲击波碎石致肾损伤的保护性作用。方法以作者医院2013-01/2013-07月间,收治的60例肾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中服用田七粉,对照组患者服用维生素B6,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肾损伤情况及体内氧自由基水平间的差异。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肾功能高于对照组,肾损伤情况轻于对照组,体内氧自由基水平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田七在高能冲击波碎石过程中可以有效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其可降低患者体内氧自由基强度,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道应用游离或带蒂肩胛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1999年2月~2005年7月,用游离肩胛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52例,其中前臂2例,手背16例,手掌8例,手掌及手背缺损3例,足背踝部10例,足跟4例,前足趾9例;用带蒂肩胛皮瓣修复腋窝瘢痕2例,上臂中上段2例,常规切取肩胛皮瓣,面积最大26cm×13cm,最小9cm×5cm。结果1例游离肩胛皮瓣术后出现动脉危象,手术探查证实为吻合口栓塞,取栓后重新吻合血管,皮瓣大部分成活,仅远端边缘少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其余皮瓣全部成活。2例供区植皮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结论肩胛皮瓣血供可靠,切取方便,部位隐蔽,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较理想的皮瓣,可作为修复手背及足背软组织缺损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骨细胞特异性因子2(Periostin)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检测90例肾细胞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肾脏组织中Periostin表达情况,并与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76.67%(69/90)的肾癌组织的Periostin表达高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65.56%(59/90)肾癌组织的Periostin mRNA表达高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肾细胞癌组织Periostin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肾盂侵犯、癌栓、淋巴转移相关(P<0.05),肾细胞癌组织Periostin高表达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显著短于Periostin低表达者(P<0.01)。结论 Periostin表达升高与肾细胞癌的增殖、转移、浸润与生存时间密切相关,Periostin可作为预测肾细胞癌转移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斜仰卧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斜仰卧位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95例,其中肾结石83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2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行MPCNL均成功,一期结石清除率82.1%(78/95),有17例结石残余,术后需用ESWL辅助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手术时间90min(50-120min),平均住院7.8d(5-9d)。结论:B超引导下斜仰卧位经皮肾镜取石术是安全而有效的,并可防止辐射对术者手术团队及患者的影响,进行微创经皮肾镜手术时,斜仰卧位对术者麻醉师及患者是一个良好的手术体位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