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Tis期结直肠癌内镜下非治愈性切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手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通过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中心行内镜下非治愈性切除后接受补救手术治疗的34例Tis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患者的内镜治疗情况、补救手术指征、术后病理等,并分析导致补救手术实施的主要原因。 结果全组34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中位年龄58(30~78)岁,病变位于右半结肠6例、左半结肠17例、直肠11例。内镜下观察息肉形态属山田Ⅰ型7例、山田Ⅱ型8例、山田Ⅲ型17例、山田Ⅳ型2例;内镜切除方法包括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20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6例、内镜下黏膜分块切除术(EPMR)以及圈套器套扎切除术各4例。追加外科手术的指征包括可疑黏膜下浸润21例(61.8%)、基底切缘距离肿瘤<1 mm 21例(61.8%)、基底切缘或侧切缘阳性10例(29.4%)、分块切除8例(23.5%)。息肉病理中判断为肿瘤侵犯黏膜肌层24例(70.6%),无患者出现淋巴脉管侵犯或肿瘤出芽。内镜切除与手术切除间隔中位时间为14 d。术后病理结果:共10例(29.4%)患者出现癌残留,包括黏膜内癌残留8例(23.5%)和T1期腺癌残留2例(5.9%);中位淋巴结检出数12(3~34)枚,无患者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癌残留的危险因素包括切缘阳性和分块切除,非可疑黏膜下浸润患者均未出现T1期腺癌残留。 结论Tis期CRC内镜下切除后病理诊断的不明确性是导致追加补救手术的主要原因,外科治疗决策中可能高估了Tis期CRC发生黏膜下浸润的风险。对于具有手术指征的Tis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的肿瘤学获益并不大,定期内镜复查可能是更加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通过将中医古代文献和统计分析结合的方法,总结关于飞蚊症的古代医学认识,并归纳古代医家对于治疗飞蚊症的证治规律以及方药特点,从整体把握古代医家治疗飞蚊症的基本思路,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结肠癌D3淋巴清扫术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是目前全球的两大主流手术理念,从传入我国到发展,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但是,国内学术界对这两个手术的核心理念以及两者的异同,仍然有着许多不同的理解和误会,目前鲜见针对该问题进行过专门探讨的文章。尤其对于右半结肠癌D3和CME手术,国内学者的理解较为混乱,目前主要存在将两种理念相混淆的"D3等同于CME"理念以及将两种概念进行优势互补的"D3+CME"理念,前者把两者同一化,后者似乎把两者概念完全不同区别对待,孰是孰非,未达成共识。本文阐述右半结肠癌D3手术和CME手术在提出背景、手术原理、手术范围以及根治效果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认为两者不属于同一概念,而且右半结肠癌CME手术范围大于且包含D3手术范围,两者也不属于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膜后软组织肉瘤联合肾切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2年8月广东省中医院胃肠肿瘤中心诊治的27例联合肾切除的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资料, 分析肾切除术的原因、肾功能不全进展情况及生存率。结果 26例(96%)肿瘤实现R0/R1切除, 1例行R2切除。6例接受了联合单侧肾脏切除, 21例患者接受了联合多器官切除, 中位切除器官数量为4(2, 5)个。术后病理提示合并切除的肾脏肿瘤浸润阳性17例。5例出现Clavien-Dindo3级及以上并发症, 术后无30 d内死亡病例。在术后第90天时, 19例(70%)患者肾功能下降(Z=2.88, P=0.04),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中位数为60.4(40.9, 70.8)ml·(min·1.73 m2)-1, 中位下降-3.96(-30.36, 0.31)ml·(min·1.73 m2)-1。11例患者出现了肾功能损害的进展, 其中8例术前慢性肾脏疾病(CKD)分期1期的患者出现进展(6例进展到CKD 2期, 2例进展到CKD 3期), 2例CKD 2期的患者进展为CKD 3期, 1例术前CKD 3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