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7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临床收集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共50株,进行头孢他啶和2-巯基乙醇的表型协同试验(CAZ ME),然后进行金属酶IMP-1基因的PCR检测。选取IMP-1阳性株测序,用PCR方法检测有无一类整合子基因(IntI1)。表型的检测发现有28株为协同阳性,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7株,鲍曼不动杆菌1株。PCR和测序检测出其中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含有IMP-1基因,同时也含有IntI1基因。首次在中国西部地区发现产IMP-1型金属酶、同时也含有一类整合子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于临床上研究细菌的耐药性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2000~2002年我院常见细菌的分离率与耐药监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 了解 2 0 0 0~ 2 0 0 2年常见菌的分布与耐药状况。方法 采用上海新和公司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对分离的菌株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占前五位 ,且有逐年增加趋势。大肠埃希氏菌对亚胺培南、头孢西丁、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在 30 %以下 ,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在 30 %以下 ,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于 11% ,其余抗生素耐药率均高于 30 %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在 10 %以下 ,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零 ,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波动较大 ,特别是 2 0 0 2年的耐药率显著上升。结论 动态了解病原菌的分离率 ,熟悉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率有助于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 ,制定正确的抗感染方案。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通过对B群链球菌引起的临床感染,特别是非妊娠成人B群链球菌血流感染的临床、实验室检验指标以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 回顾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分离的B群链球菌菌株信息,筛选血培养阳性同时临床诊断为血流感染的患者信息,分析临床和实验室数据结果。结果 276株非重复株B群链球菌分离自男性比例略高于女性,占52.5%,患者平均年龄为(49.2±19.8)岁,分离标本前3位分别是尿液(43.5%)、皮肤软组织及伤口分泌物(25.4%)和血液(10.5%)。22例确诊血流感染患者中,男性患者比例更高占86.4%,平均年龄为(50.8±17.5)岁,所有血流感染患者均有基础疾病,肝胆相关疾病及肿瘤分别占36.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占22.7%,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占13.6%。典型临床表型为发热。血流感染经治疗患者中19例好转出院,2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B群链球菌血流感染常规炎性指标与其他链球菌血流感染数据相比无特异性。血流感染分离菌株对克林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9.2%和45.5%,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未发现耐药株。结论 成人B群链球菌血流感染者主要为中年男性,多合并有基础疾病,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对于发热患者应尽早规范采集血培养以明确诊断,青霉素是B群链球菌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保持着较高的敏感性,克林霉素以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高,不推荐经验使用,临床治疗时应重视药敏结果,避免不合理用药。B群链球菌血流感染者经临床合理诊治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脑梗死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的疗效。方法 收集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石家庄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经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头颅CT除外出血转化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单抗加抗凝,即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采用双抗,即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14天后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偏低(P<0.05),治疗组mRS评分亦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恶心、呕吐1例,对照组发生消化道出血1例,恶心、呕吐2例,对照组和治疗组不良反应的差异不显著。结论 采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减轻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恶化症状,减轻残疾程度,疗效显著,且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艰难梭菌A&B毒素测定在临床应用价值,分析艰难梭菌毒素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1-02/08收集的155份住院腹泻患者大便标本,采用VIDAS艰难梭菌A&B毒素检测试剂盒进行毒素检测。根据A&B毒素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艰难梭菌毒素检测阳性(CDAB阳性)组、艰难梭菌毒素检测灰区组和艰难梭菌毒素检测阴性组。对3组的实验室检测数据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实验数据包括大便常规、血常规、生化检测以及粪便镜下微生物学检查,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使用抗生素与预后情况等。结果共检测了155例腹泻患者的大便标本,其中艰难梭菌A&B毒素阳性17例(10.97%),可疑6例(3.87%)。155例腹泻患者分为艰难梭菌毒素阳性、可疑和阴性3组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分析,大便隐血试验在阳性组和阴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27)。3组病患的临床资料分析显示,抗真菌药物和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可能是引起艰难梭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艰难梭菌A&B毒素检测技术成熟并已商品化,该方法快速、简单、特异性高,可以作为艰难梭菌临床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大便隐血试验可提示艰难梭菌感染,但不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患者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的分布情况、可能的危险因素以及真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预防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100例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并总结其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年龄分布、感染的危险因素、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真菌耐药率的变迁.结果 在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中,血流感染最为多见,占55%,感染患者多为ICU重症患者,占35%.年龄分布中位数为53.5岁.可能相关危险因素中外科手术和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分别占74.6%和46.5%,有94例(82.5%)使用过抗菌药物.3年来我院白念珠菌对氟康唑、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耐药率为0%,对5-氟胞嘧啶和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保持在4.1%和27.7%以下.结论 白念珠菌是ICU重症患者的血流侵袭性真菌感染中重要的病原菌,外科手术和气管插管/切开及呼吸机的使用是最显著侵袭性白念感染的两大危险因素.虽然目前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能覆盖侵袭性白念珠菌的治疗,但仍应加强对重点科室以及有相关危险因素患者的监测,重视培养鉴定与药敏结果对临床用药的指导,以减少耐药菌的出现与流行.  相似文献   
7.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敏感性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对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体外抗菌作用。方法:收集ICU病房、心胸外科病房,肝移植病房、呼吸科病房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共694株检测其对12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细菌和其它非发酵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也高,而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其次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性也高。结论:在革兰阴性杆菌对抗生素产生多重耐药日益增高的现况下,头孢哌酮/舒巴坦在目前有较好的抗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临床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抑制患者的增加,真菌感染逐年增多并呈现多样化趋势,近年来更是发现了一些以往不致病的少见致病真菌引起人类严重感染的报道。鉴于目前临床真菌检验在国内医院的临床微生物室还较为薄弱,而真菌的检验特别是丝状真菌检验仍主要依赖于手工鉴定,所以经验的积累尤其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从时间角度分析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规律变化,可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数据。方法 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从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8196株(研究组),铜绿假单胞菌6656株(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按季度为时间单位,统计分析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规律。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随季度变化而改变,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第一季度最高(27. 6%~86. 2%),第三季度最低(18. 3%~60. 0%)。第一季度耐药率和第三季度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无季度变化规律。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抗菌药物耐药率存在明显的季度性变化规律,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化可能与季节气温气压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头孢地尼对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已成为临床医生和临床微生物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临床常见病原菌对各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给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治疗带来很大困难,致一些病人死于耐药细菌引起的各种严重感染。开发新的抗生素并对其体外抗菌活性进行分析,可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选择及调整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我们对头孢地尼等抗生素对临床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