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手术坚强固定后踝骨折块对踝关节骨折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6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参考组,参考组手术对踝骨折块不进行固定,实验组给予手术坚强固定踝骨折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肿胀、疼痛、X线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参考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关节功能优良率更好,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采取手术坚强固定踝骨折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促进骨折尽快好转,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紫草素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96只Sprague-Dawley(SD)雄性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即A组;假手术+紫草素组,即B组;脊髓损伤+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组,即C组;脊髓损伤+紫草素组,即D组;每组24只。C、D组采用钳夹法制作大鼠急性SCI 模型。所有大鼠硬膜下置管,A 组不给药,B组和D组造模后30 min 经导管注射紫草素100 mg·kg-1,C组注射等量 DMSO,每日1次,至取材时间点。各组分别于造模后6、12 h和3 d 每组取8只大鼠,行 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及造模后1、3、7、14、21 d行斜板实验,再处死动物取脊髓组织。造模后1 h 每组大鼠腹腔注射碘化丙啶(propidine iodide,PI)1 mg·kg-1,术后24 h取材检测脊髓组织 PI 红染细胞数;24 h 时取材采用苏木素-伊红(haematoxylin eosin,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情况,尼氏(Nissl)染色观察神经元存活数量,使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 B细胞淋巴瘤-2(B cell lymphoma-2,Bcl-2)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A组和B组各时间点的 BBB 评分均正常,C、D组各时间点均低于A、B组,D组造模后12 h和3 d的 BBB 评分高于同时间点C组(P<0.05)。造模后12 h,D组PI 红染细胞较C 组明显减少,神经元崩解减轻(P<0.05)。造模后24 h,A 组和 B 组脊髓组织 HE 和 Nissl 染色正常,D 组脊髓组织损伤程度和存活神经元数量均优于 C 组(P<0.05)。Bcl-2、RIPK1蛋白在A 组、B 组表达很低; RIPK1 在C组表达明显增高,在D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在D 组表达高于C 组(P<0.05)。结论:紫草素可减轻大鼠急性SCI后的病理变化,改善行为学评分,促进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其具体机制可能与抑制TNFR/RIPK1信号通路介导的坏死性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两种常用非吸收性肌腱缝线的生物力学特性及组织相容性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肌腱修复术的缝线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3-0 TICRON聚酯缝线和3-0真丝缝线各100根,分为两组.A组:3-0 TICRON聚酯缝线;B组:3-0真丝缝线.将2组缝线各80根分别随机埋入40只SD大鼠腹部皮下,术后1、2、3、4周各组取材,对缝线周围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及HE染色,观察缝线周围炎性反应程度及缝线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对缝线进行生物力学测定,测定缝线初始张力强度及术后4个时间点的张力强度.结果 A组术后1、2周时缝线周围炎性反应明显,3、4周时炎性反应逐渐减轻至消退.B组术后各个时间段缝线周围炎性反应均较A组严重,并且炎性反应消退慢.3-0 TICRON聚酯缝线的初始张力强度为(19.02±0.63)N、机体内4周维持张力强度为(17.80±0.64)N,大于3-0真丝缝线的初始张力强度(15.40± 0.44)N和机体内4周维持张力强度(9.79±0.54)N,并且3-0 TICRON聚酯缝线张力强度的衰减速度小于3-0真丝缝线.结论 3-0TICRON聚酯缝线组织相容性好,局部炎性反应轻,抗张力强度维持时间长,衰减速度慢,修复肌腱断裂比3-0真丝缝线理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训练计划在骨科术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腰椎间盘突出及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训练计划,术后3 d、1周、2周时对比两组患者直腿抬高度数、腰骶部抬离床面距离、关节活动度和肿痛消退时间等功能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直腿抬高度数、腰骶部离床面距离、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肿痛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训练计划有助于改善骨科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背景:无论是股骨侧还是髋臼侧在髋关节置换后1年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骨丢失,对假体的长期稳定性和骨强度造成严重影响。因而减少全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柄周围骨丢失量对延长假体使用时间、预防假体周围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观察分析唑来膦酸对髋关节置换后假体柄周围骨丢失的预防效果。 方法:对照组患者不给予,两组其余用药相同。对两组置换前和置换后1年的髋部骨密度变化进行测量;观察两组置换前、用药后3 d和用药后1年的血清钙、磷水平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对观察组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结果与结论:置换后1年两组患者股骨假体周围的平均骨密度均显著下降,与置换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置换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平均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用药后3 d两组患者的钙、磷水平均较置换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用药后1年钙、磷水平维持在置换前水平。置换后短期内两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均稍微下降,但与置换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用药后1年,观察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较低,与置换前、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用药后1年,对照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置换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用药两三天内观察组有9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酸痛和发热,给予乙酰氨基酚后症状得到缓解。提示全髋关节置换后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能够有效预防患者置换后早期假体柄周围骨丢失,但是置换后1周内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因此建议在置换完成1周后给予患者唑来膦酸注射液,若出现发热等症状,可给予乙酰氨基酚进行缓解。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两种肌腱缝合方法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对比研究,为临床肌腱修复术对缝合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30根完整的废弃肌腱,随机分为两组,从中间锐性切断.A组:采用新创ZM缝合法缝合肌腱;B组:采用改良Kessler缝合法缝合肌腱,缝合后立即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测定2mm间隙形成负荷、最大负荷、最大间隙、断裂方式,计算所修复肌腱的强度,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的2mm间隙形成负荷为(46.13±1.57)N、最大负荷为(57.18±1.84)N、强度为(8.45±0.34) N/mm,均大于B组的2 mm间隙形成负荷(15.02±0.67)N、最大负荷(28.63±1.95)N、强度(2.47±0.22) N/mm;A组的最大间隙(6.77± 0.29)mm小于B组的最大间隙(11.62± 0.94) mm;A组的缝线抽出率(0)小于B组缝线抽出率(100%).结论 ZM缝合法具有良好的抓持作用和强大的抗张力强度,可以满足屈肌腱修复术后早期无抗阻主动功能锻炼的需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