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密封结肠清洁灌洗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患者63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Ⅰ期切除吻合术,对照组31例术中常规解除梗阻,观察组32例则采用全结肠密封清洁灌洗术;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及血清炎性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中进行密封结肠清洁灌洗可彻底清除肠腔内病原体和污物,利于控制术后感染,提高患者恢复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学习曲线中并发吻合口瘘的主要原因。方法:将179例直肠前切除(Dixon) 术患者按手术团队和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初学组63例、开放组55例和腹腔镜成熟组61例,对3组患者术后并发吻合 口瘘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吻合口多次切割对腹腔镜初学组和腹腔镜成熟组的影响,同时分析男性、高龄、肥 胖、营养合并症、吻合口位置5种危险因素对3组的影响。结果:腹腔镜初学组吻合口瘘发生率高于另外2组,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多次切割显著影响腹腔镜初学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对腹腔镜成熟组没有明显影响;除 肥胖因素外,其他4个因素对腹腔镜初学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都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因素对开 放组、腹腔镜成熟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操作技术缺陷是初学团队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后并发吻合口 瘘的主要原因,初学团队应尽量避免选择男性、高龄、肿瘤位置低及有营养合并症的高危患者进行手术,以降低术 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otally extra-peritoneal,TEP)和局部浸润麻醉下平片修补术治疗长期使用抗凝药物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行TEP和平片修补术治疗长期使用抗凝药物的腹股沟疝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术式不同分为2组。TEP组25例,平片修补术组27例,随访3~12个月。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重大心脑血管并发症、术后引流量、血肿或浆液肿、腹股沟神经异常或慢性疼痛、术后复发、术后感染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2组均无重大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均无复发及感染患者。TEP组和平片修补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5.2±10.3)min和(32.4±4.3)min,血肿或浆液肿发生率分别为7例(28%)和1例(3.7%),引流量分别为(40.8±8.6)ml和(36.6±5.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股沟神经异常或慢性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例(8%)和2例(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长期应用抗凝药物不是手术禁忌证,做好围手术期处理,选择合适的麻醉和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 腹股沟疝是普通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自1887年作为现代疝外科治疗鼻祖的Bassini首创了经典的腹股沟管后壁疝修补术以来,已有100多年历史。在这期间,腹股沟疝的手术方法随医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创新,从最初的有张力、低张力发展到今天已被广泛接受的无张力疝修补及腹腔镜疝修补手术。以下就对腹股沟疝手术方式的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治疗前后受累胆管的影像学变化评估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6—2009年间符合条件的62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复查MRI+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根据手术方式分成A组(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肝部分切除术,8例),B组(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肝部分切除术+术后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术,16例),C组(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术,38例)。观察各组的影像学转归情况;将各特征因素进行分级赋值,累计每组手术前后的评分分值,判断疗效。结果:全组手术前后肝内胆管扩张率、肝外胆管扩张率、肝内胆管狭窄率分别为98.4% vs. 79.0%,90.3% vs. 67.7%,40.3% vs. 29.0%;术后结石复发率为9.7%。3组术后的胆总管最大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小(均P<0.05),A组手术前后肝内胆管最大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均明显小于术前(均P<0.05)。3组术后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而3组间两两比较结果显示,B组手术前后评分差值大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手术及胆道镜取石后,受累肝内外胆管大多未能恢复至正常状态。肝部分切除是对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发生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我科从2012年4月到2016年6月间采用腹腔镜术式治疗成年男性腹股沟疝患者共251例,观察术后1个月内血清肿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找出其原因及探讨处理对策。结果〓4年间共发生血清肿42例,大多数无需处理,仅3例需抽液并加压治疗,全部42例患者未发生感染。血肿可能与年龄、手术方式和伴随较严重的疾病有关。结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血清肿可能涉及到年龄、手术方法及严重的伴随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RCP(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ST(内窥镜下括约肌切开术)[或和]LC(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06年-2009年间420例肝外胆管结石行ERCP+EST(或和)LC的患者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420例患者中成功行ERCP+EST碎石取石者398例, 成功率94. 7%,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52例,胰腺炎8例, 十二指肠乳头出血1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未出现肠穿孔。57例患者既往已行胆囊切除,余363例患者中,185例行ERCP+EST取石术后序贯行LC,因胆囊三角粘连严重而中转开腹2例,5例LC后影像学复查提示胆总管残存结石,再次行ERCP取石。311例患者获得随访(6~5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随访率74.0%,16例复发,复发率为5.1%。结论:ERCP+EST(或和)LC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是目前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复发率少,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阑尾黏液腺癌的诊断要点及治疗。 方法:通过总结2005年7月—2013年1月收治的阑尾黏液腺癌患者3例,结合文献复习并分析探讨其诊治方法。 结果:3例患者于术前均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并急诊行阑尾切除术,经术后标本病理检查证实为阑尾黏液腺癌,2例于术后7 d及11 d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并于术后行腹腔化疗。1例自行出院并到外院行右半结肠切除术,未行化疗。随访3例患者均健在,定期复查,未发现复发及转移。 结论:阑尾黏液腺癌术前极易误诊,增强对该病的认识,有助于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我科2006年至2009年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肝切组(71例)和非肝切组(96例)。结果 1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36例,肝内胆管残余结石82例,其中肝切组31例(43.7%),非肝切组51例(53.1%),经胆道镜取石,平均2.63次,结石取净率92.5%。13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肝切组疗效优良者49例(92.5%),非肝切组疗效优良者66例(83.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术后6个月以上结石复发者14例(肝切组5例,非肝切组9例),非肝切组继发胆管癌者4例。结论 规则性肝切除仍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为理想的术式。术中与术后娴熟的胆道镜技术可取尽大多数肝内胆管结石,近中期随访大多数患者获得理想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总管结石是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1],约占胆石症的20.1%.在同期行胆囊切除的患者中,大约有3%~10%[2]患者合并有胆总管结石.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胆石症疾病谱构成也有很大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