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探测器宽度对头颈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头颈CTA检查的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60例。A组采用40 mm探测器;B组采用80 mm探测器,其他扫描参数及对比剂注入方式保持一致。测量主动脉弓、右侧颈内动脉甲状软骨平面及右侧大脑中动脉M2段CT值(HU)和客观噪声(SD),记录剂量长度乘积,计算信噪比及有效剂量;对所有采集及后处理图像进行主观及客观评分。结果A、B两组患者辐射剂量分别为(0.56±0.06)mSv和(0.64±0.08)mSv,A组低于B组12.5%(P<0.05);且细支动脉血管对比剂充盈A组优于B组(P<0.05),颅内血管清晰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头颈CTA检查时,采用40 mm探测器宽度可保证较低辐射剂量,同时获得能够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动态X线胸片定量分析平静呼吸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横膈运动的价值。方法 对96例COPD患者(COPD组)和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行平静呼吸下动态X线胸片检查,经后处理获得横膈运动幅度、速度及时间;记录2组肺功能检查结果,比较组间动态X线胸片及肺功能参数值差异,分析COPD横膈运动参数与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平静呼吸下COPD组左、右侧横膈运动幅度[(18.63±7.45)mm、(15.64±5.98)mm]均大于对照组[(14.69±5.40)mm、(13.13±4.84)mm,P均<0.05];吸气时和呼气时COPD组左侧横膈运动速度18.79(15.67,22.67)mm/s、16.00(12.36,21.23)mm/s,右侧为17.00(12.71,19.73)mm/s、13.75(9.50,16.83)mm/s;对照组左侧为15.33(13.96,17.71)mm/s、11.42(9.63,16.00)mm/s,右侧为(14.91±4.38)mm/s、(10.66±3.66)mm/s(P均<0.05)。2组肺功能检查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OPD组肺功能参数与动态胸片检查各参数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结论 动态X线胸片可定量分析COPD患者横膈运动,有望为临床精准评估COPD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器官剂量调制技术在头颅CT平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头颅CT平扫中应用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对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100例于我院接受头颅CT平扫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头颅CT平扫时,试验组在眼眶区域应用ODM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扫描方法,扫描参数相同。记录2组眼眶区域各方向(前、后、左、右)的管电流、容积CT剂量指数(CTDI_(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分别于桥脑及双侧小脑半球选取ROI,测量并计算客观噪声及SNR。采用5分法对CT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头颅CT眼眶区域4个方向中,试验组在前方向上管电流明显低于对照组(t=9.72,P=0.01);2组间CTDI_(vol、)DLP及E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后颅窝颞骨岩部层面桥脑及双侧小脑半球客观噪声、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3分,图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需要;2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5,P=0.31)。结论在头颅CT平扫中应用ODM技术可降低直射方向(前方)上的管电流,进而降低眼眶区域辐射剂量,能够在保护敏感器官的同时获得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热恒温箱不同温度设定对CT增强扫描时碘对比剂注射温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2019年9月至2019年10月收治于我院的200例拟行冠状动脉增强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100例患者。A组患者的电热恒温箱温度设定为39℃,B组患者的电热恒温箱温度设定为37℃。将碘对比剂抽入高压针筒后,排出25~30mL碘对比剂注入收集瓶内,使用电子温度计分别测量收集瓶内碘对比剂抽药后的温度值及注药时温度值,同时记录碘对比剂从开始抽取至开始注射所需的准备时长。比较两组患者碘对比剂注射时的温度值及所需的准备时长的差异。结果电热恒温箱温度设定为39℃的A组患者增强注射时碘对比剂温度为(34.64±1.28)℃,而设定为37℃的B组患者增强注射时碘对比剂温度为(32.20±1.85)℃,A组患者的增强注射时碘对比剂温度显著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开始抽入至开始注射的准备时长为(3.15±0.54)min,B组患者开始抽入至开始注射的准备时长为(3.17±0.57)min,A组患者开始抽入至开始注射的准备时长稍短于B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6)。A组患者碘对比剂温度值下降为(1.79±0.56)℃,B组患者碘对比剂温度值下降为(1.92±0.55)℃,A组患者碘对比剂温度值下降稍低于B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9)。结论提高电热恒温箱温度设定值至39℃可以在CT增强中使注射时碘对比剂温度更接近最佳注射温度,在临床上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浓度碘对比剂对重度肥胖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将2018年2~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52例接受冠脉CTA检查的重度肥胖(BMI≥35 kg/m2)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2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一致的扫描参数。注射碘对比剂总量为80 ml,注射流率为5 ml/s。A组碘对比剂浓度为400 mg I/ml,碘流率(IDR)为2. 0 g I/s,; B组碘对比剂浓度为350mg I/ml,IDR为1. 75 g I/s。记录患者的BMI、主动脉根部CT值、客观噪声(SD)、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信噪比(SNR)及有效剂量(ED)。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处理,采用美国心脏病协会推荐使用的冠状动脉15分段方法进行主观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主观评价及客观数据的差异。结果 A、B两组患者的图像主动脉根部CT值分别为(392. 97±89. 22) Hu、(291. 81±43. 42) 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A组患者的SNR(11. 71±2. 97)和主观评分(3. 62±0. 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 33±2. 11,3. 19±0. 63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SD及E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重度肥胖人群(BMI≥35 kg/m2)行CTA检查时,采用高浓度对比剂可以提高IDR,在减少注射风险的同时改善强化效果,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