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蜂窝织炎是常见的皮肤软组织感染,多发生于下肢及面部。较小面积的蜂窝织炎予以抗感染治疗多可见效,较大面积的蜂窝织炎感染范围大,患者全身症状重,单纯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进行清创手术后产生较大创面,换药困难,无法充分引流。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是一种用内含有引流管的医用特殊海绵状材料覆盖创面,然后用生物半透膜密闭创面并予以持续负压吸引以便促进清创和伤口愈合的新技术。笔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成功治愈一例特大面积蜂窝织炎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9岁,因“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15个月”以“子宫内膜癌”于2011年3月7日入院.心肺腹查体及妇科检查未见异常.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于脐上4 cm处置入10 mm Trocar;双侧髂前上棘内上5 cm,左侧放置10 mmTrocar,右侧放置5mm Trocar,左侧穿刺口内上5 cm腹直肌旁置入5 mm Trocar,腹腔压力15 mm Hg.患者术后第2天肛门排气,第3天排便后感下腹痛,左下腹触及一10 cm×10 cm×15 cm质硬包块,压痛明显,边界清楚,叩诊浊音,后患者排气、排便停止,行立位腹平片(图1)考虑肠梗阻,遂急查腹部CT(图2)示左下腹壁疝并小肠系膜扭转、小肠梗阻,疝内容物位于腹外斜肌与腹内斜肌之间;左下腹壁软组织水肿.考虑诊断为Trocar部位疝(TSH).  相似文献   
3.
结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结肠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而术后局部复发是决定结肠癌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并且是目前评价手术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因肠梗阻和肠穿孔行急诊手术是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T和N分期、肿瘤大体形态、神经血管是否受侵也是影响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行再次手术仍可获得较好的预后,全部切除复发肿瘤并且达到阴性切缘(R0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首要条件.再手术后切缘病理状况、局部复发部位、复发肿瘤数目及大小、肿瘤分期、术前血清CEA的水平、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均是影响术后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降解镁合金吻合器应用于动物胃肠道吻合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6只比格犬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以镁合金吻合器进行吻合手术;对照组以钛合金吻合器进行吻合手术;每只比格犬均进行胃空肠及结肠两处吻合,比较两组间的吻合时间、手术后并发症、体质量变化、吻合口爆破压和血清镁离子浓度以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浓度,观察镁合金吻合钉的降解情况,对比观察吻合口愈合及心、肝、肾、脑、脾的组织病理学标本。结果两组间吻合时间、手术后并发症、体质量变化、吻合口爆破压、镁离子浓度、肝。肾功能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吻合口愈合良好,无炎性细胞浸润;上述脏器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差异,镁合金在吻合术后90d内可完全降解。结论镁合金吻合器进行胃肠道吻合手术安全可行,其降解过程对吻合口局部及其他重要脏器无不良影响,有望应用于人体胃肠道吻合手术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结肠癌CD55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TCGA数据库(https://portal.gdc.cancer.gov/)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CD55 mRNA表达在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结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D55蛋白表达,探索影响CD55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CD55蛋白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不表达,而在结肠癌组织的细胞膜表面和细胞质中高表达。109例结肠癌组织中,CD55蛋白高表达者占25.7%(28/109),低表达者占74.3%(81/109)。CD55表达与结肠癌病人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错配修复状态(MMR)无关(P>0.05),而与有无转移(χ2=8.535,P=0.003)和TNM分期(χ2=8.626,P=0.035)相关。分层分析显示,肿瘤部位、CD55蛋白表达、有无远处转移与Ⅲ~Ⅳ期结肠癌病人OS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CD55蛋白表达水平、有无远处转移是影响Ⅲ~Ⅳ期结肠癌病人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D55蛋白表达升高与结肠癌病人不良预后有关,是影响Ⅲ~Ⅳ期结肠癌病人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成为结肠癌病人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右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方法 前瞻性入组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的病人,按照日本《大肠癌诊疗规范》(第7版)进行淋巴结分站取材和病理学检查,分析阳性淋巴结分布规律、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 右半结肠癌肠旁、中间、中央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分别33.0%、18.3%、16.5%(P=0.005),肠旁淋巴结转移主要位于距离肿瘤<10 cm以内组织,但是>10 cm组织(1.7%)仍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与肿瘤T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T3~T4期病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T1~T2期(46.2% vs. 9.1%,P<0.05)。低分化及未分化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64.7%,明显高于高分化癌(0)、中分化癌(36.0%),P<0.05,且分化程度越差更易出现肠旁及中央淋巴结转移。幽门下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2.6%(3/115),且均为结肠肝曲癌。14.8%(17/115)的病人出现跳跃性淋巴结转移。结论 右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存在于肠旁、中间、根部系膜组织,术中应常规清扫,结肠肝曲癌还应清扫幽门下淋巴结,CME有助于彻底清扫该区域淋巴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癌结节对根治手术后Ⅲ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至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的155例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癌结节与肿瘤位置、分期、分化程度、错配修复状态、脉管癌栓、术前血清CEA和CA19-9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癌结节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结果:155...  相似文献   
8.
专家谈胃癌     
说起癌症,不少人闻之色变。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疾病才能有助于早期预防和治疗疾病。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患病率居各类肿瘤的前3位。本刊邀请了3位专家讲述有关胃癌的防治,并从3个不同方面给大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