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结肠缘动脉的分支及分布。方法 在70例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年人尸体上,解剖观察了由肠系膜上、下动脉所形成的缘动脉。结果 缘动脉的形态不完全相同,各动脉分出的升降支或左右支长短不一,吻合位置也不完全相同,吻合处的血管外径也不完全相同。结论 通过对缘动脉的起源与分支情况的观察,使我们了解缘动脉分布到肠壁的情况。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2种不同塑化材料制作的断层解剖标本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硅橡胶技术和聚酯共聚体技术制备人体断层标本,并进行比较.结果:硅橡胶技术所制备的标本不透明;聚酯共聚体技术制备的断层解剖标本半透明.硅橡胶材料制备的断层标本不适于研究组织纤维走向和筋膜结构,适用于标本防腐保存;聚酯共聚体材料制备的断层标本可以清晰地显示组织的纤维走向和筋膜结构,同时标本的厚度均匀,表面平滑,硬度较高.结论:聚酯共聚体材料制备的断层标本优于硅橡胶材料,此方法将会发展成为断层解剖学研究的常用技术.  相似文献   
3.
突触体素和脑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触体素是一种突触前囊泡膜上的主要膜整合糖蛋白 ,作为一种神经终末的可靠标记物 ,为监测突触密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对其分子特征、分布、功能及在癫痫、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和脑损伤等脑疾病中的变化和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我校建立民办分校已逾五年,在如何提高分校的教学质量上,已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但分校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获取量与校本部的学生仍存在差距,面对同等难度的考试,分校学生不及格率偏高。因此,针对分校教育的客观实际,本文结合星海分校医疗系2000级的成绩分析,对及格线的确定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5.
宫瑾  于琦  胡勃 《中国医药导报》2007,4(9X):131-131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灵魂工程”,始终贯穿于各个领域,起着净化人性、催人向上、无私奉献的教育作用。谈到“奉献”,在目前深入开展的无偿献血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尤显重要。只有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消除人们落后的传统意识和顾虑,积极参与献血.才能使无偿献血事业得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在体肝脏的CT重建图像,确定肝脏左内侧叶IVa、IVb亚段间的分界及走行在两亚段之间的肝静脉属支。方法采用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两种方法,对49例在体肝脏CT扫描图像进行肝内血管的三维重建,寻找肝脏左内侧叶IVa、IVb两亚段间分界及走行在段间裂内的肝静脉属支及其汇入部位。结果在VR和NIP两种重建图像上,作为两亚段分界标志的肝静脉属支出现率分别为14.29%和87.75%,因此采用MIP法重建出的三维图像对于寻找肝内细小血管分支更适用。该支肝静脉属支的汇入部位可分为以下3种情况:①汇入肝中静脉主干有24例,占55.81%;②汇入肝中静脉左根有16例,占37.21%;③汇入肝左静脉有3例,占6.98%。结论通过CT三维重建图像可以确定肝脏IVa、IVb两亚段间分界,并且走行在该分界位置的肝静脉属支可作为两亚段间的分界标志,结果为临床上涉及肝脏左内侧叶IVa、IVb亚段的肝脏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删除型微管驱动蛋白(KIF)11与麦芽糖结合蛋白(MBP)的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纯化得到高纯度的MBP-删除型KIF11融合蛋白。方法:PCR法从全长的KIF11基因组中扩增KIF11的相关删除型基因并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Mal中,此载体包含一个表达MBP的基因,删除型KIF11片段插入后与其融合,筛选和测序鉴定阳性克隆。将重组质粒转化到Rosseta大肠杆菌中,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诱导表达和亲和层析分离纯化表达产物,对纯化的蛋白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杂交(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成功扩增删除型KIF11基因,构建MBP-KIF11-head,-stalk和-tail重组质粒并在Rosseta中诱导表达出MBP-KIF11-head,-stalk,-tail融合蛋白。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验证了高纯度纯化的融合蛋白。结论:建立了高效稳定的MBP-KIF11表达体系,为进一步研究KIF11与mRNA调控蛋白锌指结合蛋白1相互作用的区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是一种容易发生器官转移的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乳腺癌细胞的特异性、转移器官微环境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形成乳腺肿瘤转移的重要因素。乳腺癌细胞以及靶点组织所表达的一些细胞因子,使乳腺癌细胞扩散到转移灶器官并形成转移瘤成为可能。本文就乳腺癌转移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胞外基底膜结构改变、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行为变化以及转移所需微环境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酵母表达系统表达人血清白蛋白(HSA)。方法:用PCR方法扩增HSAcDNA,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将含HSA片段定向插入酵母表达质粒pYET中构建分泌型重组表达载体pYET-HSA,通过DNA测序确定构建的融合蛋白基因序列的正确性。用重组质粒转化酿酒酵母感受态细胞,在亮氨酸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筛选含重组质粒的酵母转化子菌落。培养转化子酵母,表达HSA,经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和Westernblot检测表达情况。结果:DNA序列分析显示,编码外分泌型HSA的基因构建成功。免疫印迹和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pYET-HSA酵母转化子可在非诱导条件下表达分泌型可溶性HSA。结论:在酿酒酵母中成功表达HSA。  相似文献   
10.
生物塑化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生物塑化技术是七十年代末期诞生的一项生物标本保存技术,其基本步骤包括固定、脱水扣脱暗、真空内强制浸渗和聚合等,使生物标本中的水分和脂类被高分子多聚物所替代,从而制备出干燥无味可长期保存的标本。本文对这一技术的应用范围,基本步骤及部分操作过程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