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2021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距腓前韧带和踝间后韧带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其功能与临床意义。 方法 10侧成人踝关节标本解剖观测距腓前韧带和踝间后韧带起止、走行和比邻,并分析其作用。 结果 10侧标本中,有7侧的距腓前韧带呈双束结构,占70%,在此结构中,两束宽度之和大于单束结构的韧带的宽度。双束呈类“人”字形走行,两个束支在足处于不同的位置时呈不同的状态,当足跖屈时,下束松弛,上束绷紧;背屈位时则反之。踝间后韧带起自外踝腓骨尖后下缘向内侧走行,大体分为3束,分别止于胫骨后下缘、胫后肌腱腱鞘、距骨后结节及其内侧,此韧带对维持踝关节稳定,防止距骨后脱位有重要的作用。 结论 距腓前韧带的双束结构能加强其强度,踝间后韧带的生物力学及其参与踝后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的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部血管源性肿瘤的发病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9年6月经手术治疗且有明确病理诊断的837例手部血管源性肿瘤发病特点。结果手部血管源性肿瘤以良性肿瘤多见,恶性肿瘤较罕见;软组织肿瘤多于骨组织肿瘤;以血管瘤最为多见,其次是血管球瘤和血管炎性肉芽肿。结论手部血管源性肿瘤应早发现、早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显微外科技术可广泛用于其治疗,可有效避免复发。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血管球瘤多发于手部指甲下,体积约为2~4 mm2,并以单个为主,本例肿瘤在发病部位、大小及多发上均属特殊情况,故作个案报告,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上肢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进行临床分型,探讨一期完全切除环形绞扼轮术式的可行性,总结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合并短小指、并指畸形的治疗经验.方法 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的部位进行分区,对绞窄的程度进行临床分度.一次完全切除环形绞扼轮,并同时依据临床分型对软组织进行松解、修复.结果 本组11例15侧上肢绞扼轮均予以一期完全切除,术后肢体均未出现血运障碍.随访7个月至3.5年,平均2.1年.功能评价:优9侧占60.0%,良5侧占33.3%,差1侧占6.7%.结论 一期完全切除绞扼轮,对肢体远端的血运不会产生影响,在切除绞扼轮的同时,应根据绞扼轮的临床分型对深部组织予以修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采用闭式灌洗引流术治疗手部感染性创口的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手足外科收治的57例各种原因引起的手部感染性伤口应用闭式灌洗引流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灌洗液的性状,创口有无炎症反应,瘢痕增生,组织粘连。结果57例患者中,53例患者伤口一期愈合,其中33例出现轻微红肿及炎症反应,20例患者未出现炎症反应。4例患者因伤口部位皮瓣部分坏死,导致伤口未愈合,二期行植皮治疗伤口愈合。随访3~12个月,35例无明显组织粘连及瘢痕增生,22例伴有不同程度组织粘连及瘢痕增生。结论应用闭式灌洗引流治疗手部感染性伤口,可以达到一期闭合伤口,保护深层的肌腱、神经、血管及骨骼组织。  相似文献   
6.
皮瓣分次去脂整形与一次修薄植皮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对皮瓣术后臃肿两种整形术的优缺点,为皮瓣的整形提供最佳的术式选择。方法2002年3月~2006年3月,收治59例皮瓣术后臃肿患者。40例采用分次去脂整形术。男32例,女8例;年龄4~63岁,平均34岁。皮瓣类型:腹部皮瓣19例,髂腹股沟皮瓣10例,胸部皮瓣4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6例,交腿皮瓣1例。皮瓣范围6cm×4cm~32cm×17cm。19例采用一次修薄植皮术。男16例,女3例;年龄7~42岁,平均28岁。皮瓣类型:腹部皮瓣4例,髂腹股沟皮瓣6例,胸部皮瓣3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6例。皮瓣范围4cm×3cm~17cm×8cm。结果分次去脂整形术后4例出现皮瓣边缘部分坏死,余皮瓣均成活。27例患者获随访3个月~2年。皮瓣外观、质地及色泽良好,与深层组织无粘连;22例随体重增加出现皮瓣臃肿;皮瓣范围>5cm×5cm者术后感觉恢复差,仅有部分痛温觉恢复,两点辨别觉均无恢复。一次修薄植皮术后1例植皮完全坏死,经再次植皮愈合;2例部分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余植皮均成活。16例获随访3个月~3年。植皮皮肤色素沉着较重,皮肤与基底无滑动,皮肤感觉恢复良好,12例恢复两点辨别觉(<15mm),皮瓣无臃肿复发。结论分次去脂整形和一次修薄植皮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皮瓣修复部位及状况决定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以(膕)窝中间皮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方法:通过对10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的显微解剖研究,系统观测(膕)窝中间皮动脉及其上行支的起始、走行、外径、分支、伴行静脉及供血范围.结果:(膕)窝中间皮动脉均起自朋动脉;起始点位于股骨内外髁连线中点上方(28.50±4.92)mm;起点外径(1.92±0.12)mm;上行支长度(250.03±9.24)mm;末端外径(0.33±0.09)mm;皮支(21±3)条;供血范围在股后区25cm×10cm.有两条伴行静脉,外径(1.41±0.1)mm.结论:(膕)窝中间皮动脉上行支起点、走行恒定,外径较粗,有较多皮支和恒定的供血范围,可设计以股后为供区的逆行岛状皮瓣.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上肢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的手术方法和治疗结果,探讨该类疾病的治疗策略及皮瓣修复后坏死的原因和各类皮瓣的优缺点.方法 1997年5月至2012年6月对3650例上肢软组织缺损患者完成37类、3724块皮瓣修复.其中传统皮瓣11类、2471块,带蒂轴型皮瓣10类、1015块,游离皮瓣、肌皮瓣8类、154块.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个月至9年,平均2.4个月.皮瓣完全存活3606块,占96.83%;完全坏死22块,占0.59%;部分坏死96块,占2.58%.结论 上肢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必须严格把握适应证,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逆行岛状皮瓣的静脉回流是影响该皮瓣是否存活的决定因素;皮瓣选择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部Nora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6例手部Nora病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6例患者术后均甲级愈合,病理报告均为Nora病,5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时间32个月,其中1例患者复发。结论:Nora病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骨肿瘤,术后复发率高,罕见恶变,偶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腕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例腕舟骨骨折(改良Herbert分型A2型4例,B2型2例),采用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结果 6例获随访6~12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9周。腕关节屈伸活动度160°,尺桡偏55°,疗效按Krimmer等评分标准评定:优5例,良1例。结论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有效、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