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乙型肝炎对健康的威胁已属世界性的问题,重要的预防方法是限制发病。现已证明由血浆制备的疫苗(PDV)安全并有免疫原性,但产量有限、价格昂贵,且因担心在血浆中杂有其他未知的病原体,人  相似文献   
2.
MtbAK细胞与CD3AK、LAK细胞体外增殖和杀瘤活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比较结核杆菌抗原激活的杀伤细胞(Mtb AK)、CD3AK及LA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和杀瘤活性.方法:分别用结核杆菌抗原(Mtb-Ag)、CD3 mAb和rIL-2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含rIL-2的RPMI 1640培养液中诱导扩增MtbAk、CD3AK和LAK细胞,用计数法动态观察细胞扩增情况,在流式细胞仪上分析MtbAK中的γδ T细胞比例,以MTT法检测三种扩增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与CD3AK和LAK细胞相比,MtbAK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和较高的细胞毒活性.结论:MtbAK细胞在体外更易于扩增,具有较高的杀瘤活性,有可能应用于肿瘤患者的临床过继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3.
结核杆菌抗原活化的γδ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结核杆菌抗原特异性活化的γδ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方法:结核杆菌抗原(Mtb-Ag)、IL-2、PHA做为刺激原,活化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活化后淋巴细胞的表型,用MTT法测定活化淋巴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Mtb体外活化PBMC可于18天获得大量淋巴细胞,且γδT细胞占有较高比例,对肿瘤细胞有较高杀伤活性。结论:用Mtb为刺激原可获得大量γδT细胞,且在体外  相似文献   
4.
免疫学测定在细菌L型败血症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红细胞补体受体 1(ECR1)花结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EIC)花结率、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葡菌 )抗体及红细胞沉降率 (ESR)测定在细菌L型败血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按郭峰改良法测定ECR1和EIC花结率 ,试管凝集法测定金葡菌抗体 ,常规法测定ESR。结果 :临床及细菌学诊断为细菌L型败血症患者组的ECR1花结率 (11.1± 7.89) %较健康对照组低 (P <0 .0 0 1) ;EIC花结率 (10 .98± 4.99) %较健康对照组高 (P <0 .0 5 ) ;金葡菌抗体 (lg 2 .4± 0 .2 )较健康对照组增高 (P <0 .0 0 1) ;ESR(33.0 9± 2 .92 )mm/ 6 0min较健康对照组快 (P <0 .0 0 1)。结论 :ECR1花结率、EIC花结率、金葡菌抗体及ESR的指标可辅助快速诊断细菌L型败血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厦门地区流感嗜血菌和卡他布兰汉菌的临床特征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分离580株流感嗜血菌和185株卡他布兰汉菌进行分析,细菌鉴定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分析系统,药敏检测采用ATBTM HAEMO药敏条,β-内酰胺酶检测采用Cefinase纸片,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流感嗜血菌与卡他布兰汉菌主要来自儿科住院患儿,以≤4岁儿童为主,流感嗜血菌和卡他布兰汉菌的高发季节分别为春季和冬季;流感嗜血菌产β-内酰胺酶率为47.1%、流感嗜血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52.1%,对头孢克洛、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四环素耐药率≥15.0%;流感嗜血菌的产β-内酰胺酶菌株和非产β-内酰胺酶菌株均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率≥80.0%;卡他布兰汉菌产β-内酰胺酶率为52.9%,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8%,其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利福平、头孢克洛、左氧氟沙星、四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5.0%。结论流感嗜血菌和卡他布兰汉菌主要来自儿科患儿,检出率受季节变化影响;其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流感嗜血菌有较高的β-内酰胺酶检出率,但对临床常用药物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的敏感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7.
临床标体中钩端螺旋体及其L型的检测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钩体 L 型在钩体病患者体内是否存在及是否具有致病作用。方法 对患者血、 C S F 进行 M A T;对患者血、 C S F 及尿液进行钩体及其 L 型培养; 对培养出的钩体 L 型进行免疫酶染色、免疫荧光染色、 S D S- P A G E、 D I B A及电镜等方法鉴定。结果  M A T 阳性率为1917 % (60313) ; 钩体普通培养阳性率1188 % (41345) ; 钩体 L 型阳性率2493 % (86345) 。培养出的 L 型经上述方法鉴定为钩体 L 型。结论 钩体 L 型培养应与 M A T 及钩体普通培养同时进行,以防漏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隐匿性HBV感染献血者的转归情况及回归献血的可能性。方法对部分隐匿性HBV感染献血者进行随访,复检HBsAg、HBV DNA及抗-HBs和抗-HBc等。结果共有51名OBI献血者完成随访复检,平均年龄为41.68±7.71岁;其中34名出现HBV DNA转阴(66.7%),平均年龄(34.88±9.05)岁;17名献血者随访时持续HBV DNA阳性,平均年龄(44.88±4.81)岁,P0.05。男性OBI献血者出现HBV DNA转阴的比例(64.3%)与女性(77.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前体内是否抗-HBs阳性与随访时是否HBV DNA转阴没有必然联系。所有随访的献血者HBsAg持续阴性、ALT正常且无不适症状。结论 OBI献血者在随访的病程中存在较高比例的转阴率,是否可以归队献血需要经过严格的复检。  相似文献   
9.
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与多重耐药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铜绿假单胞菌(PA)是假单胞菌中常见的院内感染条件致病菌,其对多种不同性质的抗生素高度耐药。复杂的主动排出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检测已发现铜绿假单胞菌中的7种主动外排系统,包括MeXAB-OprM、MexCD-OprJ、MexEF-OprN、MexXY-OprM、MexJK-OprM、MexGHI-OpmD和MexVW-OprM。不同类型的外排系统在作用底物和调控机制等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增强PET-CT的对位准确性,并避免可能的过度衰减。方法30例肿瘤检查患者,按年龄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所有受检者均先利用三维激光定位系统在体表作标记,再注射^18F—FDG259-444MBq。依体表定位点定位行全身PET-CT检查,再根据体表定位点重新定位行局部多期增强CT扫描。用常规CT数据对PET图像进行衰减校正,所得PET图像分别与常规CT和增强CT图像进行影像融合。比较增强前后的对位情况及衰减校正情况。将增强前后PET-CT对位情况分为良好、一般和较差。结果〈60岁组13例患者中,11例无体位变化,2例患者增强CT扫描前摆位时发现激光线与标定点相差2~5mm;重新对位纠正后增强CT与PET对位效果良好12例,一般1例。≥60岁组17例患者中,3例体位无变化,14例增强CT扫描前摆位时发现激光线与标定点相差2~5mm;重新对位纠正后增强CT与PET对位效果良好13例,一般3例,较差1例。所有患者均未见过度衰减校正现象。结论增强CT尤其是多期强化用于PET—CT显像可以明显提高PET-CT肿瘤诊断的准确性,结合三维激光定位技术基本可以保证增强PET-CT的对位准确性,特别是对老年身体耐受性差,检查过程中易发生移位的患者,意义更大。并可避免血管内较高的造影剂浓度引起的PET伪影,为增强PET-CT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