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回顾性分析近10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腹主动脉瘤(AAA)病人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研究近10年AAA流行病学变化趋势,以及为AAA的进一步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自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的1246例AAA病人的病案资料,回顾性分析包括病人年龄、性别、就诊时间、就诊科室、首发症状、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式选择等信息,分析近10年AAA流行病学变化特点。结果 入院病人平均年龄为(66.9±10.5)岁,男女占比约为4∶1。男性AAA病人以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为主,女性以血脂升高为主。AAA病人的主要合并症为3级高血压(41.9%)、冠心病(31.1%)和合并髂动脉瘤(25.8%)。男性AAA合并髂动脉瘤比率明显高于女性(27.8% vs.17.8%,P<0.01)。72.7%的AAA病人首诊原因为体检发现,其次是AAA破裂(18.7%)。AAA病人急诊与门诊就诊例数呈逐年升高态势,急诊与门诊就诊占比约为2∶3。65~69岁为现阶段住院病人主要年龄段。各年份男性占比约为80%,年龄段65~69岁为男性占比可达近90%。各年份腔内修复术(EVAR)是AAA的主要治疗方式,行EVAR治疗病人的例数和比例总体趋势逐年增加,行EVAR治疗的占比随病人年龄增加而逐渐增大。近10年AAA病人的病死率呈降低趋势,2015年后病死率总体维持在2%~3%,以男性为主,年龄段70~74岁的病死率最高为5.8%。AAA病人平均住院(17.0±16.4)d,平均住院费用为(11.3±10.7)万元。结论 近10年AAA住院病人有逐年增高趋势,主要患病人群为年龄>60岁男性,男女临床特点有较大差异。采用EVAR治疗的占比逐年增加。对于老年AAA人群,尤其是年龄段65~69岁男性AAA病人,在AAA的防治过程中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联合转染eNOS基因和反义ET核酸对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制作20只自体颈静脉腹主动脉移植Wistar大鼠模型,实验组,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移植血管行腺病毒介导的eNOS溶液浸泡和反义ET核酸凝胶涂布,对照组仅行空载腺病毒溶液浸泡和凝胶兴布。术后2周取出移植血管,利用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RT-PCR方法检测移植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度,内膜VSMC数及PCNA阳性表达,血管ETmRNA,eNOSmRNA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移植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及VSMC数均较对照组减小或减少,PCNA阳性表达及ETmRNA表达较对照组减少,而eNOSmRNA表达则明显增加。结论;联合转染NOS基因和反义ET核酸可有效地抑制移植静脉内膜的增生,是一种有效地防治移植静脉再狭窄的基因疗法。  相似文献   
3.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32例诊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VT)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004年收治的32例MVT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行手术治疗14例。其中,有2例行二次手术治疗。治愈29例,死亡3例。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时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等检查方法早期诊断及围术期采取恰当的溶栓、抗凝治疗是防止复发、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出现腹膜炎等肠坏死征象的病例。强调彻底扩大切除坏死肠管及相应系膜。  相似文献   
4.
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评价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 (ELVT)的近期疗效。方法 2 1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 ,共 2 7条肢体 ,采用激光治疗结合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激光治疗及激光治疗同时行曲张团块及交通支切除 ,其中 1例的 1条肢体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后将其近端的 2 0cm大隐静脉主干行激光治疗 15min后切除 ,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2 0例患者术后随访 2~ 6个月 ,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大隐静脉主干均发生血栓性闭塞。所有病例在术后 3~ 4周内均出现沿大隐静脉走行区域的皮肤青肿及皮下瘀斑。行病理学检查的一例大隐静脉壁穿破 ,静脉腔内血栓形成。结论腔内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近期 (6个月以内 )疗效明确 ,损伤小 ,术后恢复快。其作用机制可能是激光引起静脉壁的热损伤 ,继发血栓形成 ,造成静脉主干闭塞。  相似文献   
5.
背景:由于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所以建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理动物模型,对于探明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病因、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及防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目的:比较单纯高脂饲料喂养及给予内膜损伤加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动脉硬化闭塞模型复制建立的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2007-08/2008-03于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清洁级3.0~4.0月龄健康纯种Wistar雄性大白鼠60只,体质量200g。高脂饲料:62.8%基础饲料+20%猪油+150g/L胆固醇+20gm胆酸钠+2g/L丙基硫氧嘧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普通饲养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高脂饲养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高脂饲养加内膜损伤组给予内膜损伤加高脂饲料喂养。后两组同时给予维生素D3,30万u/kg体质量,右后肢肌肉注射,1次,月。主要观察指标:①于内膜损伤后术后30d,各组大鼠取血检测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变化。②于内膜损伤后术后7,30,90d时,取大鼠左后肢股一胭动脉,行苏木精一伊红等染色,光镜下观察股一胭动脉的病理变化。结果:高脂饮食组大鼠与正常饮食组大鼠相比,高脂饮食组大鼠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明显升高。病理显示:7d高脂饲养组内皮细胞少量脱落,高脂饲养加内膜损伤组内皮细胞完全脱落、弹力板松弛,平滑肌细胞排列紊乱。90d高脂饲养组内皮细胞完全脱落、平滑肌和胶原纤维增多、增厚,为早期硬化改变。高脂饲养加内膜损伤组内膜增厚、大量吞噬脂质、类脂质细胞、管腔闭塞。结论:单纯给予大鼠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喂养不易形成动脉硬化闭塞症病变,大鼠股一胭动脉内注入蒸馏水损伤内皮加高脂饲料喂养可较快形成与人动脉硬化闭塞症相似的、较成熟的大鼠动脉硬化闭塞模型。  相似文献   
6.
实验大鼠采血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00只SD大鼠进行采血。腹主动脉采血法在腹主动脉分叉处向心端1~3mm处为最佳穿刺点,成功率为93.6%。眼眶后静脉采血法将针垂直插入内眦并向眼底方向转动以便切开静脉丛,成功率为89.9%。心脏穿刺采血法于剑突下以25°~30°斜行向上进针刺入皮下,针尖穿过横膈膜继续斜行刺入2.5~3.0cm,成功率为83.4%。尾尖采血法以手术剪剪去尾尖5~10mm,成功率为94.4%。颈静脉法于第4根肋骨水平方向刺入皮肤,向颈静脉进针,与胸部表面成30°~40°向颈静脉刺入,刺入的深度约5mm,成功率为80.9%。腹主动脉采血法适用于取血量大的实验,不易溶血,不损伤器官,不会出现因操作不当造成的气栓与瘀血,有利于病理组织学检查。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及注意事项,应根据不同的实验设计和要求来选择采血方式。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老年人胆源性脓毒症影响因素分析,统计治疗胆石症经术后证实年龄在60岁以上180例,其中合并胆源性脓毒症30例。合并疾病:伴糖尿病6例,冠心病10例,脑血栓后遗症3例,慢支合并肺气肿4例。发病24h内手术18例(60.0%),24~48h内手术6例(20.0%),72h以上手术6例(20.0%)。手术方式: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25例,其中单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9例,同时行胆囊切除10例,胆囊造瘘6例;经内镜行鼻胆管引流(ENBD)5例。术后在保证外科疾病术后液体、能量的情况下,兼顾内科疾病的处理,输液速度控制在心、肺能够承受的范围内,<3mL/min。术后并发ARDS 2例,心肺功能衰竭6例,肾功衰竭6例,糖尿病昏迷4例,发病时间在术后24~48h。死亡6例,死亡原因为心肺功能衰竭。24例痊愈出院。结论提示年龄、发病时间、合并内科疾病,尤其是冠心病、肺部疾病危险大。对老年胆源性脓毒症患者诊断及治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有效的抗菌素治疗,预防内科疾病加重,保持内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 4 0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血浆降钙素相关基因肽 (calcitoninrelatedgeneticpeptide,CRGP)水平进行动态观察 ,以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及分组 :研究对象分为 3组 :急性组 4 0例 ,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年龄 18~ 74岁 ,平均 4 2岁 ,其中男 12例 ,女 2 8例。后遗症组 2 0例 ,为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患者 ,年龄 30~ 6 7岁 ,平均 4 4岁 ,其中男 18例 ,女 2例。 2次治疗组 12例 ,为 4 0例中 2次溶栓治疗者。2 .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 :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HDPR1(human homologue of Dapper)在人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p120ctn和β-catenin表达是否相关,及其与肺癌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120例非小细胞肺癌石蜡标本,应用WesternBlot和RT-PCR检测了42例新鲜组织标本中HDPR1、β-catenin和pl20ctn表达的关系,分析它们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DPR1在正常肺组织中为高表达,而在非小细胞中有68.3%(82/120)为表达下调,其表达下调不仅与肺癌高TNM分期、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和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并且与肺癌组织中p120ctn的表达下调呈正相关,与β-catenin的表达上调呈负相关。42例新鲜肺癌组织中,HDPR1和p120ctn的蛋白和mRNA均较癌旁正常组织显著下调(<0.05,n=42),然而,β-catenin蛋白在肺癌组织中却普遍表达上调(<0.05,n=42)。结论肺癌中HDPR1的表达下调与p120ctn和β-catenin异常表达相关,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和不良预后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长抑制因子1(ING1)基因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70例胃腺癌组织及癌旁对照胃黏膜组织中ING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70例癌组织中有57例(81.43%)ING1基因mRNA表达明显下调,其中4例组织为ING1表达缺失,与癌旁正常胃黏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NG1基因表达与胃癌患者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与胃癌的分化程度、肿瘤累及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ING1在人胃癌细胞中表达下调,其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肿瘤累及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