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97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9篇
  1篇
中国医学   55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采用大鼠肝脏非循环灌注模型。探讨应用抗癌药阿霉素预处理(DPc)是否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的延迟保护作用,旨在减轻肝脏缺血一再灌注(I/R)损伤,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合理性与评价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一期切除吻合的合理性与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2月期间至2003年2月采用一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64例的l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患者无死亡及腹腔感染。7例(10.9%)发生切口感染,3例(4.7%)发生吻合口漏,均治愈。住院时间10~36d,平均16d。结论 部分经选择的病例中开展一期切除吻合术是安全、可行的,选择性应用一期切除吻合术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操作方法简便,结果稳定可控的大鼠创伤性肠粘连模型,观察中药复方黄厚排气颗粒对其粘连程度的影响,选用SD大鼠,手术造成肠粘连模型,用中药复方2.5、5.0、10.0g/kg连续治疗7d后观察肠粘连程度。结果表明,以盲肠型动物模型的制备较为理想,手术易于操作,结果稳定可控。用中药复方治疗后模型动物的肠粘连程度得到明显改善。提示黄厚排气颗粒对术后肠粘连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α-三联噻吩(αT)是一种结构与噻吩相近的从孔雀草(Tagites patula)中分离出来的化合物。作者研究了αT对五种皮肤癣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对须发癣菌电镜结构的改变作了  相似文献   
5.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现代观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发病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高危急腹症。现代治疗包括早期的非手术综合治疗及针对感染的外科手术治疗。近年对细胞因子、炎症递质、区域动脉灌注、血液滤过、营养支持等的研究,及对SAP手术指征、感染清除、引流方法等认识的进展,为提高SAP的治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根治性切除治疗胰头癌的手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提高胰头癌手术根治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05年3月期间的55例胰头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55例胰头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均为胰腺导管癌。2002年前、后根治率分别为25.9%(29/112)和34.7%(26/75),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8.3%(14/29)和19.2%(5/26)。提高根治性手术技巧包括胰周淋巴结及神经丛清扫、联合血管切除、综合无血术野技术等。结论 提高胰头癌手术根治率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赖于对胰头癌病理生理特点的深入了解和手术技巧的成熟。  相似文献   
7.
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 (NF κB)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酯 (PDTC)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的影响。方法 将 3 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组 :假手术组 (n =6) ,假手术 静脉注射组 (n =6) ,SAP组 (n =12 )和试验组 (n =12 )。各组于造模 6h后 ,测定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含量 ,取胰腺组织进行病理学评分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F κB激活水平及胰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SAP组和试验组的胰腺细胞内NF κB呈激活状态 ,存在胰腺细胞凋亡 ,与前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试验组大鼠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淀粉酶及脂肪酶含量、NF κB激活及细胞凋亡水平与SAP组差异存在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SAP发病机制中 ,NF κB是多种炎症介质的始动因子 ,PDTC可以有效抑制胰腺细胞中NF κB的激活 ,促进胰腺细胞凋亡 ,减少胰酶释放 ,减轻胰腺组织的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8.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dihydroartemisinin in pancreatic cancer in vitro and in vivo. Methods For cultured cells,cell growth was determined by the MTT assay and apoptosis was evaluated by flow cytometry analysis stained with Annexin V-FITG/PI. The protein expression in BxPC-3 cells was analyzed by Western blot assay. BxPC-3 cells were injected subcutaneously into nude mice to establish pancreatic xenograft tumors and the tumor volume was monitored after exposure to dihydroartemisinin. Ki-67 staining and TUNEL assay were used to assess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in tumor tissue.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by dihydroartemisinin in vitro, the proliferative inhibition rates of pancreatic cancer cells BxPC-3 and AsPC-1 reached up to (76.2 ± 3.5) % and (79.5 ± 2.9) %, and the apoptosis rates were up to (55.5 ± 3.2)% and (40.0 ± 3.5)%,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ly (P < 0.01) compared with control [(2.0 ± 1.3) % and (0.9 ± 0.4) %]. Dihydroartemisinin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pancreatic xenograft tumors in nude mice. The proliferation index and apoptusis index were (49.1 ± 3.9)% and (50.2 ± 4.4)% respectively in dihydroarternisinin 50 mg/kg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to those of (72.1 ± 3.3) % and (9.4 ± 2.9) % in control, 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ly (P <0.01). Western blot assay indicated that dihydroartemisinin up-regulates expression of proliferation-associated protein p21WAF1 and down-regulates expression of PCNA, increases expression of apoptosis-associated protein Bax and decreases expression of Bcl-2 and activates caspase-9 in BxPC-3 cells. Conclusions Dihydroartemisinin exerts anti-tumor activity in pancreatic cancer 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by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and apoptusis induction. Dihydroartemisinin can be used as a potential anti-tumor drug in pancreatic cancer.  相似文献   
9.
肝脏预处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处理是通过触发机体组织产生内源性抗损伤机制而发挥脏器保护作用。不同的预处理方式保护强度不同。一、肝脏缺血预处理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C)是指预先给机体组织一次或多次短暂性缺血 再灌注 (ischemia reperfusion ,I R)后 ,诱导机体组织产生内源性保护机制 ,使其对以后较长时间的I R产生显著的耐受性。具体表现为实质组织细胞死亡明显减少 ,梗死范围大幅度缩小 ,器官功能障碍明显减轻等现象。IPC现象最初见于心脏 ,随后在脑、骨骼肌、肝、肾、小肠等器官中…  相似文献   
10.
INTRODUCTION  Themethodofcoldliverpreservationisacruciallimit ingfactorinthedurationofliverpreservation .Experimentalevidencehasshownthatnonparenchymalcellsaremorevulnerabletohypothermicstoragethanhepatocyte,indicatingthatprotectionofthemicrovasculat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