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外科学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比较老年与非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日归术后恢复结局指标,探索日归手术模式腹股沟疝修补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1年1月1日-10月31日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行日归模式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患者。将患者分为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18~59岁)。分析老年组和非老年组患者术前情况、术后临床指标、出院准备度及社会支持情况。结果 共纳入患者451例,其中老年组111例,非老年组340例。老年组患者男性比例、术前合并症患病率、双侧疝比例高于非老年组(P<0.05),体质量指数低于非老年组(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方式、镇痛模式、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老年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高于老年组(Z=–2.226,P=0.026),但两组患者术后非计划镇痛使用率、延迟出院率、出院后第3天疼痛评分、出院后1个月内再就诊情况、出院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后满意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社会支持得分高于非老年组[(31.77±3.04) vs.(29.75±4.78)分;t=4.182,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日间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优点,为进一步推广日间手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8年6月至12月日间手术中心收治的62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包括分化型甲状腺癌18例、甲状腺良性肿块44例)作为研究组,并以同时期普通病房住院治疗的124例甲状腺疾病患者(包括分化型甲状腺癌40例、甲状腺良性肿块8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由同一主刀医生及其团队完成,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平均住院天数、人均住院费用、再入院率、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在研究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引流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切除范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实行日间手术治疗模式是安全可行的,且日间手术能够有效的降低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简化诊疗流程,提高公共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影响日归手术患者非计划过夜恢复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方法 选择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日间手术病房2022年2月—2023年5月日归手术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当日手术后是否按计划出院分为非计划过夜恢复组和日归组。分析日归手术患者非计划过夜恢复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患者4 259例。其中,非计划过夜恢复组107例,日归组4 152例。非计划过夜恢复率为2.51%(107/4 259)。除性别、年龄外(P>0.05),两组在手术开始时间较晚、住址距离较远、受医疗保险(医保)结算时间限制、疼痛和术后并发症、患者自身因素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开始时间较晚[比值比(odds ratio, OR)=9.38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2.993,29.432),P<0.001]、住址距离较远[OR=4.828,95%CI(2.015,11.568),P<0.001]、受医保结算时间限制[OR=10.667,95%CI(3.712,30.658),P<0.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日间成人腹股沟疝临床路径的实施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前瞻性研究收集2010年1月-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单侧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日间临床路径组和住院手术组(各60例),分析手术效果、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差异。结果 (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尿潴留、阴囊积液水肿、切口异物感、术后感染和复发)、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恢复上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路径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药费、护理费和床位费均显著低于住院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的检查费、手术费、补片材料费和麻醉及术中监护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管理的日间腹股沟疝与住院手术效果相似,但临床路径可以确保日间手术模式在提高医疗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降低医疗风险,保障日间手术的医疗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全腹腔镜改良吻合用于左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胃肠功能、免疫功能及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3月至2022年4月间收治的107例左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均行全腹腔镜改良吻合术治疗,分析手术对患者胃肠功能、免疫功能及EGF水平的影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07例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1.13±1.76)h,总手术时间(137.46±17.46)min,切口长度(4.45±1.12)cm,共11例(10.28%)出现并发症。治疗后7d的CD4+、CD8+、NK、GAS、MTL、EGF水平含量改善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而皮质醇、肾上腺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组合并发症组的患者在年龄、分化程度、Dukes分期、病理类型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腹腔镜改良吻合术在左半结肠癌患者中效果显著,可改善免疫功能和胃肠功能,但术后极易受年龄、病理类型、Dukes分期、分化程度影响,故需注重术前适应证排查,从而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0.25%和0.5%浓度的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在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成人单侧腹股沟疝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0.25%利多卡因,对照组给予0.5%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下无张力疝修补术.记录术中使用的利多卡因的体积、剂量、手术时间和麻醉相关并发症,评估患者切皮时、手术开始10 min和手术结束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结果 本组患者均无更改麻醉方式.二组术中使用利多卡因的剂量[(153±30)mg vs (287±36)m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4.629,P=0.000),其他各项指标二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浓度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获得了相同的麻醉效果,但在麻醉药物剂量方面0.25%组明显低于0.5%组.应用低浓度利多卡因可降低局部麻醉药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青少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探讨合理的修补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受疝修补术的170例14~18岁腹股沟疝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方式、麻醉方法、手术时间、医疗费用、复发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70例病人中应用传统缝合法行Bassinni手术者16例,应用网塞修补者11例,应用平片法行Lichtenstein手术者3例,行腹腔镜TAPP者3例,应用腹膜前间隙修补法者137例。3例TAPP术式病人采用全麻,5例病人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162例病人采用局部浸润麻醉,手术时间(28.5±11.6)min。术后中位住院时间1 d,其中日间手术159例,占93.5%。医疗总费用单侧腹股沟疝(7254.8±236.5)元,双侧腹股沟疝(13261.9±543.8)元。随访率为95%,随访时间5~113个月,无复发病人。1例双侧隐睾病人出现生育障碍,2例病人出现慢性疼痛,余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青少年腹股沟疝应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集中式管理与普通病房分散管理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探索日间病房运行管理模式,为进一步推广日间手术服务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间手术中心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声带良性肿物703例和耳鼻喉科普通病房收治的声带良性肿物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住院时间、住院等待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患者医疗过程满意度和医疗效果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集中式日间手术管理组的平均住院等待时间明显低于分散式日间手术管理组,平均住院等待时间降低了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集中式日间手术管理组的平均总住院费用、手术费用、麻醉费用均明显低于分散式日间手术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而其它医疗费用(主要包括治疗费、检查费、材料费、床位费、放射检查费、护理费、化验费、床位费、药费)上集中式管理组和分散式管理组之间比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集中式日间手术管理组与分散式日间手术管理组患者对医疗过程满意度之间存在差异,集中式管理组患者满意度更高(P<0.05);而对医疗结果的满意度两组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中式日间手术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住院天数、住院等待时间和住院费用,还能提供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不停用口服抗血栓药物的腹股沟疝患者行局部麻醉下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安全性。 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连续入组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术前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药或抗凝药的腹股沟疝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一时期入院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MI)、腹股沟疝Rutkow分型与试验组相匹配的未服用抗血栓药物的腹股沟疝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围手术期不停用抗血栓药物治疗,2组患者由同一主刀医生行局部浸润麻醉下无张力疝修补术。对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住院天数和术后30 d内患者切口并发症、出血性及血栓栓塞性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使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纳入14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4例(口服华法林14例、口服新型口服抗凝药3例,口服阿司匹林36例口服氯吡格雷13例、口服替格瑞洛1例、联合口服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7例),对照组74例。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BMI、腹股沟疝Rutkow分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试验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术区皮下血肿,无需输血及再次手术治疗,4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1例出现阴囊水肿。对照组术后3例出现切口愈合不良。均保守治疗后愈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未发现血栓栓塞事件。 结论长期口服抗血栓药物的患者可安全地行局部浸润麻醉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不中断抗血栓药物治疗与未服用抗血栓药物的患者相比不会增加术中出血及术后出血性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张雨晨  戴燕  宋应寒 《华西医学》2021,36(2):220-224
目的 对日间手术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研究,从而构建系统、科学、敏感的指标体系,为日间手术护理质量评价和全面的质量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中国知网、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7月15日,并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为理论依据,采用德尔菲法针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