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苷磷酸化酶(TP)在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和临床意义及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对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CC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病理特征,包括肿瘤大小、包膜、子灶、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坏死等。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组织中TP和CD34的表达情况,微血管的计数采用Weidner的计数方法。分析评价TP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TP与微血管密度(MVD)明显相关,转移高危组(子灶、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包膜欠完整和/或无包膜组和有坏死组TP蛋白表达率均高于转移低危组、包膜完整组和无坏死组(P<0.05)。结论:TP是促进HCC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并与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收集临床及病理资料齐全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17例,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17例中,右侧13例,左侧4例。CT表现为含脂肪成分的混杂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光滑;增强扫描时肿块内的脂肪区域无强化,软组织成分轻至中度强化。结论:CT对肾上腺区髓样脂肪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毛发性胃石症,尤其是胃肠道巨大毛发性胃石症致肠穿孔极其罕见,现报告1例胃肠道巨大毛发性胃石症致肠穿孔患者的CT表现。患者因左中上腹持续性绞痛2 h入院治疗,CT表现为胃、十二指肠和空肠近端内见团块影,其内夹杂斑点状气体密度影,周围有液体和气体密度影,且形成独立的气-液平面。于全身麻醉下行胃穿孔修补和腹腔引流术,术后确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MS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IPA的MSCT表现。结果 35例血管IPA的MSCT主要表现为多发病灶25例,以肺野外周带分布为主26例;表现为结节或肿块影29例,伴晕征16例,出现空气半月征或空洞20例。6例气道IPA的MSCT主要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影4例,以双肺中上野分布为主4例。15例血管IPA随访患者中,在出现晕征后的第2、4周分别出现空气半月征6例、空洞4例;5例气道IPA在随访1周时出现斑片结节融合4例,2周时支气管扩张4例,4周时4例支气管扩张加重。结论 血管IPA的MSCT多表现为肺野外周带多发结节或肿块影,常伴晕征或空气半月征或空洞;气道IPA多表现为沿支气管分布的斑片影,以中上肺野分布为主,常合并逐步加重的支气管扩张。IPA进展迅速,CT动态随访观察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胰母细胞瘤的CT、MRI特征及临床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选取术后病理证实为胰母细胞瘤患儿7例,采用CT或MRI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7例均发生于胰头区,肿块大小1.0~7.5cm,平均约4.3 cm,CT表现为与胰腺密度相仿或低密度结节影,密度均匀或欠均匀、呈分叶状,2例囊变,1例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5例病灶表现为不均匀轻度强化,2例表现为均匀强化;2例MRI表现为边界清楚结节影,T1WI呈低或中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等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1例主胰管扩张,3例胆总管扩张。结论 儿童胰母细胞瘤作为罕见病,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具有胰头区低密度占位并增强后不均匀轻度强化等特点,偶合并胰胆管扩张可提高对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2007年6月出版了第四版.比较2007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与2000年旧分类的变化,并概述新增8种肿瘤实体及3种新肿瘤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副鼻窦CT平扫中,器官剂量调制(ODM)技术对眼眶区晶状体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65例在GE Revolution CT上行副鼻窦CT平扫的儿童患者,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对照组采用256排探测器常规CT扫描(n=27),设置管电压为100kV,自动管电流120-250mA,噪声指数设为6.00,螺距0.984:1;B组试验组采用256排探测器添加眼眶区ODM技术的CT扫描(n=38),自动管电流&ODM为120-250mA,其他与A组一致。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眼眶区前、后、左、右(A、P、L、R)四个方向的管电流,并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和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同时,对A、B两组的图像质量进行客观评价。A、B两组年龄、管电流、辐射剂量及客观图像质量的对比采用t检验比较,P<0.05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组患儿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在眼眶前方向的管电流平均值分别为(141.00±26.46)mA和(127.39±17.98)mA,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7,P=0.016);眼眶后、左、右方向的管电流均无明显统计差异学。此结果表明ODM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在前方向的管电流,对其他方向的管电流影响不大。A组的CTDIvol和DLP分别为 (14.58±1.89)mGy和(196.43±31.85)mGy*cm,B组为(15.71±0.11)mGy,(210.49±47.78) mGy*cm,其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ODM技术并不能有效降低患者眼眶区域扫描所接受的辐射剂量;A、B两组间的图像质量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副鼻窦CT平扫中应用ODM技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可以有效降低敏感器官眼眶前方向管电流,进而降低眼眶区域局部辐射剂量,从而达到保护敏感器官晶状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血液病并发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PA)的CT特征.方法 经临床及痰培养证实的IPA 9例,均行CT检查,5例行2次以上CT复查.分析IPA的CT表现.结果 病变以双上肺及下叶背段多见,多分布于肺野外带及胸膜下.双肺多发结节5例,单发结节2例,胸膜下楔形实变2例,病变周围均见磨玻璃密度,其中1例伴双肺多发有晕征的结节.9例中,结节周围晕征6例,出现空气新月征或空洞6例.4例双肺野可见散在片状磨玻璃密度及斑片状渗出影.5例胸膜下病变引起邻近胸膜轻度增厚.结论 血液病患者IPA发病率较高,该病具有一定的CT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SCT与DSA对小肠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9例小肠GIST患者的MSCT资料及其中6例患者的DSA特征。结果MSCT表现:19例中,病灶位于空肠16例,位于回肠2例,位于空回肠交界处1例;单发17例,多发2例。6例低危GIST肿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其中4例密度均匀,2例密度不均;瘤内片状低密度及点状钙化各1例。5例中危GIST肿瘤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边界欠清,密度不均。8例高危GIST肿瘤呈分叶状、不规则形,与周围组织间分界不清;1例密度均匀,7例密度不均;多发病灶2例,单发6例;4例瘤内可见多发不规则低密度,2例可见局限性低密度区,1例可见点状钙化。低、中、高危险度GIST动脉期瘤体均明显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DSA表现:6例病灶内均可见异常血管及肿瘤染色,其中4例肠系膜上动脉1条分支增粗,远段血管分支增多、紊乱,2例肠系膜上动脉2条或3条血管分支增粗,远段见球形包绕征。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及强化情况,可为小肠GIST危险程度的预判提供有价值的信息;DSA可精确定位、定量肿瘤供血动脉,客观显示肿瘤的血供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TrueFidelity深度学习重组(DLIR)技术在儿童副鼻窦超低剂量CT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鼻窦炎或鼻部外伤行CT扫描患儿50例的资料,实验组(A组)25例采用100 kVp扫描,Smart mA 60~250 mA,前置多模型自适应统计迭代重组(ASIR-V)权重70%,DLIR图像重组,重组强度分别为高级、中级和低级;对照组(B组)25例采用100 kVp扫描,Smart mA 60~250 mA,前置ASIR-V权重30%,后置ASIR-V重组,重组权重选择70%。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常、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分。辐射剂量记录剂量长度乘积(DLP)值,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值。结果 A、B两组E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辐射剂量较B组明显降低(tDLP=-34.56,tED=-23.00,P<0.05),A组DLP和ED分别比B组降低了83.92%[(36.65±2.44)mGy·cm vs.(227.92±27.58) mGy·cm]和83.17%[(0.17±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