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对皮瓣移植后血管化的影响,探讨提高移植皮瓣存活率的方法。方法将包含双侧腹壁下动脉的带蒂皮瓣内右侧血管保留,建立皮瓣局部缺血的Wistar大鼠动物模型。冲洗大鼠骨髓腔,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通过fibronectin包被的培养皿,差速分离快速黏附细胞;鉴定细胞CD34、CD133及VEGFR-2表型,并将目的细胞注射于移植后皮瓣不同部位。对皮瓣进行大体观察,计算局部毛细血管密度。以皮瓣移植后不做任何处理或仅注射普通培养液的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原代EPC快速黏附细胞与体外培养7 d的EPC表达CD34、CD133和VEGFR-2表型,两者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皮瓣内注射EPC部位的存活面积以及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部位(P<0.05)。结论富集的EPC皮瓣内注射显著提高了移植皮瓣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EPC)对皮瓣移植后血管化的影响,探讨提高移植皮瓣存活率的方法. 方法 将包含双侧腹壁下动脉的带蒂皮瓣内右侧血管保留,建立皮瓣局部缺血的Wistar大鼠动物模型.冲洗大鼠骨髓腔,密度梯度离心获得单个核细胞;通过fibronectin包被的培养皿,差速分离快速黏附细胞;鉴定细胞CD34、 CD133及VEGFR-2表型,并将目的细胞注射于移植后皮瓣不同部位.对皮瓣进行大体观察,计算局部毛细血管密度.以皮瓣移植后不做任何处理或仅注射普通培养液的Wistar大鼠作为对照组. 结果 原代EPC快速黏附细胞与体外培养7 d的EPC表达CD34、CD133和VEGFR-2表型,两者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皮瓣内注射EPC部位的存活面积以及毛细血管密度显著高于对照部位(P<0.05). 结论 富集的EPC皮瓣内注射显著提高了移植皮瓣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不同浓度TGF-β1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TGF-β1对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体外增殖的影响.优化EPCs体外培养条件.方法 冲洗大鼠骨髓腔,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单个核细胞;通过fibronectin包被的培养皿差速分选、富集EPCs,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所富集细胞进行CD34,CD133,VEGFR-2表型鉴定.将EPCs在含有10~300 pg/ml的不同浓度TGF-β1的M199培养基中传代培养扩增,记录细胞扩增数量,并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不同代次细胞,进行CD34,CD133和VEGFR-2表达检测.结果 快速黏附于fibronectin的细胞群中,CD34,CD133,VEGFR-2阳性细胞含量明显高于未分选细胞(P<0.05).细胞培养至P4,在TGF-β1浓度为10 pg/ml的实验组,细胞总体扩增数量以及CD34,CD133,VEGFR-2阳性细胞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浓度TGF-β1的实验组(P<0.05).结论 培养基中低浓度的TGF-β1能提高大鼠骨髓EPCs体外扩增数量,而且减慢了EPCs的分化速度.从而使EPCs发挥更高的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炎症因子IFN-γ的作用下,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免疫原性的变化情况。方法 KC体外传代培养,按不同的INF-γ浓度分组后作用于传代的KC。将高表达MHC-Ⅱ分子的KC与异体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观察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同时,将KC植入异体小鼠皮下,观察免疫排斥迹象。结果在6 000 U/mL IFN-γ的作用下,MHC-Ⅱ+的KC超过90%。高表达MHC-Ⅱ分子的传代KC无明显刺激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植入异体小鼠皮下后也无明显淋巴细胞浸润现象。结论传代后的KC在IFN-γ作用下高表达MHC-Ⅱ分子,表达MHC-Ⅱ分子的KC无明显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