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块骨组织体视学研究的图像采集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块骨组织由于不脱钙切片制作技术难度高,应用体视学对大块骨组织整体形态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的研究资料较少。随着生物材料、人工金属植入材料在骨科临床的大量应用,如何获取高质量的大块骨组织整体图像,并应用体视学原理进行较为精确的图像分析变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寻求大块骨组织实用和有效的数字图像采集方法,使之应用体视学原理进行较为精确的图像分析。材料与方法:普通玻片上的大组织标本、硬组织切片机切取的不脱钙塑料包埋大块骨组织标本及旋转切割机切取的含金属植入物的塑料包埋磨片标本。分别采用普通显微镜、大视野显微镜、自动显微镜及图像拼接软件采集,同时采用胶片扫描仪、台式背透扫描仪及高分辩数码相机进行采集比较。结果:上述各方法在一定程度均能满足大块骨组织图像采集及体视学分析需求,同时在标本适应性、视野规模、成像质量方面总结出各自优、缺点以及相应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TGFβ1抗体复合生物蛋白胶(FG)预防鞘管区屈肌腱粘连的作用和对肌腱愈合的影响.方法:将72只来亨鸡(leghorn)按随机化原则分为单纯TGFβ1抗体(TGFβ1 Ab)组、单纯生物蛋白胶(FG)组、TGFβ1抗体复合FG(TGFβ1 Ab FG)组及生理盐水(NS)组,每组各18只.分别将鸡左足第3,4趾趾深屈肌腱横断,作The 4-strand Cruciate repair缝合,在损伤周围注入药物.术后5 d行早期功能锻炼,在第1,3,8 wk处死取材,分别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生物力学测试.结果:TGFβ1 Ab复合FG组术后3,8 wk,缝合处粘连程度评分、肌腱滑动距离及模拟主动屈曲度均优于其余三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个处理组的最大抗断裂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抗体复合生物蛋白胶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肌腱粘连,不影响肌腱的正常愈合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快速成型(RP)技术对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诊断及治疗的辅助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8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11例;年龄39 ~ 78岁,平均62岁.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其中10例患者经三维CT扫描并采用RP制备骨折模型,然后通过模型确定骨折分型(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7例,四部分骨折3例),指导手术治疗(3D技术组);8例患者常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常规组)(骨折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6例,四部分骨折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术后6个月采用Neer评价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 通过对1∶1等大的RP模型分析研究,明确骨折类型后均顺利完成术前制定的手术方案.3D技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1.1h)及术中出血量(平均190 mL)均少于常规组患者(1.5 h、240 mL).所有患者术后获7~23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平均4.3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Neer评价标准评定疗效:3D技术组:优5例,良4例,可1例;常规组:优3例,良4例,可1例. 结论 1∶1的RP模型能直观、准确地展现骨折伤情,使手术方案具体化、个体化,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并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激素联合内毒素所致骨坏死微循环障碍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志  胡蕴玉  孟国林  袁志  毕龙  刘丹平 《医学争鸣》2006,27(14):1279-1281
目的:观察激素联合内毒素所致骨坏死骨内微血管内皮表面的超微结构损害和血栓形成. 方法:实验动物分为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 模型组前2 d间隔24 h于静脉缓慢注射脂多糖(LPS),每次剂量30 μg/kg;第3~8日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次/d,剂量7.5 mg/kg.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5 mL/kg. 满8 wk时取材前,股骨头压力灌注肝素钠、100 mL/L中性甲醛固定液. 一半股骨头标本制备脱钙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骨坏死情况. 另一半标本制备不脱钙切片,脱掉包埋剂,临界点干燥、喷金、扫描电镜观察软骨下微血管内皮表面超微结构改变. 结果:模型组股骨头软骨下微血管内皮表面凹凸不平,管腔不规则,可见管腔填塞、血栓形成;此结果与组织学观察结果一致. 结论:激素联合内毒素所致骨坏死微循环障碍的主要表现为微血管内皮损伤和微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由注射型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和纤维蛋白胶(fibringlue,FG)组成的复合支架材料的凝固时间和显微结构特征,探讨其作为注射型复合载体的可行性。方法:将注射型CPC和FG按凝固后的体积计算,以2∶1的体积比混合,制成复合载体。测定复合材料的凝固时间,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煅烧前后的结构特征。结果:复合材料的初凝时间平均为9.54min,终凝时间平均为21.38min。扫描电镜发现,FG贯穿于CPC晶体间,并将CPC晶体紧密连接。煅烧后有较多大孔产生,空隙率为32.6%。且有延伸的沟隙将CPC微孔相连。结论:复合材料凝固时间适合临床操作;随着FG的降解,复合材料的空隙率将提高,有望加速CPC的降解和骨的生长,用作生物活性分子的注射性载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介绍并分享综合骨库建立20年来的成功经验;探讨骨库在现代矫形外科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法]提供并总结分析综合骨库自1988~2007年间有关同种异体骨,系列异种骨生产、使用的数据.[结果]同种骨:得到死亡供体69具,存活供体88例;收获半关节540件,骨板237件,松质骨粒2 632份;以上同种骨共使用于1 390例病人;系列异种骨:重组合异种骨2 495份,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208份,注射型BMP 542份,系列异种骨共使用于2 771例病人;20年来,共培训骨库技术人员18名,培养博士48名,硕士36名.[结论]临床植骨材料需求量大,在细胞型组织工程尚无满意的产品问世前,综合骨库所提供的异种骨和同种骨根据不同的植骨需要,取长补短,相互补充,使之成为最理想的选择.综合骨库这种集加工生产,科研开发及教学培训于一体的运行模式必将在中国的组织库事业中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外固定架在足下垂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外固定架在足下垂畸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足下垂患者9例,平均足下垂畸形时间15.5个月,将外固定架螺纹杆连接于胫骨与下垂足之间,对足下垂进行缓慢牵拉,每日螺纹旋转3次.[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1.2个月(6~19个月);足下垂矫形时间3~6周(平均4.2周),足下垂均矫正到中立位,带架时间7~11周(平均8周),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有神经、肌腱和血管的损伤;6例胫骨骨折、骨不连患者矫形后经过锻炼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活动范围约30°~50°;小腿前外侧和后侧肌群挫灭伤患者经过锻炼,踝关节活动范围约12°.[结论] 通过外固定架的缓慢牵拉,可以有效治疗足下垂畸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ARBX)植骨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取除原内固定、重新内固定或外固定,并应用抗感染重组合异种骨植入治疗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骨不连20例,全部为无菌性骨不连。断端应用ARBX植骨20例,混合自体髂骨移植9例。结果20例随访1年2个月~4年2个月,平均2年8个月。20例应用ARBX植骨治疗的骨不连中,18例完全愈合,1例延迟愈合,1例未愈合。无1例骨感染发生。结论重新内固定或外固定,避免了原手术方式存在的引起骨不连的内在因素;ARBX植骨治疗骨不连安全,对促进骨愈合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构建糖皮质激素性骨坏死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6月龄雌性新西兰兔10只,体质量(2.6±0.5)kg。用16号骨髓穿刺针穿透右侧股骨大粗隆间部骨皮质向骨髓腔内缓慢注射9.68×10-3M地塞米松,50 s注完,之后每间隔24 h于耳缘静脉给予地塞米松7.5 mg/kg,共5次。第8周取右侧粗隆间部骨组织标本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本组10只动物中有5只股骨大粗隆间部可见坏死骨组织,为色泽增白区域及黄色区域(正常骨组织为黄褐色);组织学观察骨组织空骨陷窝形成;小梁骨之间脂肪细胞肥大,脂肪组织增生,压迫、取代红骨髓;骨髓纤维组织增生明显,新生骨形成。结论糖皮质激素大剂量局部注射联合全身应用可成功构建兔糖皮质激素性骨坏死模型。  相似文献   
10.
背景:课题组前期观察了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人工骨作为填充材料植入多孔钛周围的组织学变化,但是对于该材料生物固定多孔钛的特点尚未得知。目的:评估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三维多孔框架材料修复多孔钛周围骨缺损的生物力学特点。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2/2007—09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材料:以负压抽吸法在5×10^3Pa的压力下将牛骨形态发生蛋白混悬液5mg与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多孔框架复合。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只。方法:于股骨内髁上段0.5cm处制造直径6mm,高为10cm的圆柱状全壁缺损。对照组在羟基磷灰石涂层多孔钛周围填充单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材料。实验组在羟基磷灰石涂层多孔钛周围填充复合骨形态发生蛋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材料。主要观察指标:填充6,12,24周后取含植入样品的股骨进行生物力学推出测定,测试完毕后标本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所有样品的剪切应力都随时间增长而增大。其中在6,12周实验组剪切应力高于对照组(P〈0.05)。扫描电镜观察6周时断裂位置为植入仿生骨-骨界面,金属表面骨组织量较少。12周时断裂面主要发生在植入仿生骨-多孔钛界面或正在重建的编织骨内或编织骨-皮质骨界面。24周时,可以观察到断裂发生在编织骨-皮质骨界面。结论:应用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磷酸三钙材料修复多孔钛周围骨缺损,能够更好地固定生物假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