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腰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金标准,然而该术式的长期临床疗效却不尽如人意,多种并发症也常有报道,如假关节、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出血、深部感染、移植物骨折及偶发性神经血管损伤等[1],其中最重要的并发症是逐渐引起学者们重视的ASD[2]。部分学者认为ASD是预先存在的基因因素或术后矢状面失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矢状化小关节角度(FJA)与退变性腰椎滑脱(DLS)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2018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骨科单节段L4/5 DLS住院患者89例纳入DLS组,按年龄分为A1、B1两亚组,A1组44例(男14例、女30例),年龄<65岁;B1组45例(男17例、女28例),年龄≥65岁。对照组100例为同期骨科门诊腰腿痛患者,性别、年龄与DLS组相当,但未见腰椎滑脱者。按年龄分为A2、B2两亚组,A2组54例(男18例、女36例),年龄<65岁;B2组46例(男15例、女31例),年龄≥65岁。在腰椎CT软组织窗测量各组L4/5和L3/4节段FJA,并应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患者FJA、小关节不对称(FT)程度和小关节退变分级之间的差异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 DLS组内,L3/4节段A1组和B1组FJA分别为54.73°±7.26°和56.60°±6.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4/5节段A1组、B1组FJA分别为58.43°±10.41°和63.28°±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内,L3/4节段A2和B2组FJA分别52.16°±10.07°和54.66°±8.66°,L4/5节段A2组、B2组FJA分别为45.36°±7.78°和47.82°±9.6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LS组与对照组L3/4、L4/5节段FJ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内各亚组间FT比较,L3/4与L4/5节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LS组与对照组组间FT比较,在L4/5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3/4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4/5节段及L3/4节段,小关节退变程度DLS组均高于对照组, DLS组内B1组均高于A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对照组内两亚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DLS患者具有更加矢状化的FJA,这可能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二次重塑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正腰椎不稳定(lumbar instability)被认为是发生下腰部疼痛的常见原因~([1]),现在对于腰椎不稳的定义及诊断尚未形成统一意见,目前主要以患者的症状及体格检查结合影像学资料作为诊断腰椎不稳的依据。常用腰椎动力位X线片作为诊断腰椎不稳的方法,虽然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来诊断腰椎不稳,多数医生采用动力位X线片,以腰椎体滑移3 mm,或成角15°为腰椎节段不稳作为诊断依据。朱勇等~([2])对腰椎不稳的定义进行了总结,将腰椎不稳定义为生理负荷下腰椎失去控制异常活动的能力,腰椎处于失代偿下的非平衡状态,并会进一步导致神经刺激或神经损伤症状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比较经剑突入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与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前纵隔肿瘤疗效。方法 招募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前纵隔肿瘤患者56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ATS)组(n=20例)和VATS组(n=36例),均经剑突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48 h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总费用,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VATS组有1例患者因无名静脉紧密粘连于胸腺和1例患者因胸腺与心包胸膜、左上肺紧密粘连转开胸手术。RATS组无中转开胸手术或延长手术切口长度的患者。两组患者均手术成功。RATS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VATS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48 h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RATS组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VAS评分均低于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8% vs 0.00%;P=0.525)。RATS组住院费用高于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TS是治疗前纵隔病变安全可行的方法,相较于VATS,RATS对减少患者术后疼痛有积极意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adult degenerative scoliosis,ADS)患者顶椎上椎间盘平面及下椎间盘平面多裂肌萎缩(lumbar muscle atrophy,LMA),脊柱骨盆参数与侧凸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16年1~12月,于我院就诊的ADS患者按照纳入及排除条件进行筛选。通过MRI T_2像对ADS侧凸顶椎上下椎间盘平面LMA进行评估。在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位Cobb’s角(Cobb’s angle,CA)、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使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连续变量是否符合正态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的变量使用t检验进行比较,偏态分布变量采用Kruskal-Walllist检验进行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腰椎不同层面凸侧与凹侧之间LMA的差异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对各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6例ADS患者,其中男16例(16.7%),女80例(83.3%),平均年龄(61.5±7.2)岁。ADS患者顶椎位于L_(1~4)的人数分别为8例(8.3%)、32例(33.3%)、40例(41.7%)、16例(16.7%)。顶椎上位椎间盘平面,凹侧LMA较凸侧LMA更加严重(P0.001),顶椎下位椎间盘平面,凹侧LMA同样较凸侧LMA严重(P=0.046)。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S与LL为正相关(P0.001);PI与LL、SS为正相关(P0.001);PT与LL、SS为负相关(P0.001);顶椎上椎间盘平面凹侧LMA与LL为负相关(P=0.007),凸侧LMA与凹侧LMA为正相关(P0.001);顶椎下位椎间盘平面凹侧LMA与PI (P=0.024)、PT (P0.001)、顶椎上位椎间盘凹侧LMA (P=0.004)、顶椎上位椎间盘凸侧(P0.001)为正相关;顶椎下位椎间盘平面凸侧LMA与PT、顶椎上位椎间盘凹侧LMA、顶椎上位椎间盘凸侧LMA、顶椎下位椎间盘凹侧LMA为正相关(P0.001)。LL与CA呈负相关(B=-0.335,P0.001),PI与CA呈正相关(B=-0.335,P0.001),PT与CA呈负相关(B=-0.558,P0.001)。顶椎上位椎间盘层面凹侧LMA与CA呈正相关(B=3.345,P=0.042),凸侧LMA与CA呈负相关(B=-7.386,P0.001);顶椎下位椎间盘层面凹侧LMA与CA呈正相关(B=12.709,P0.001),凸侧LMA与CA呈负相关(B=-2.441,P=0.021)。结论退变侧凸顶点大多位于L_3椎体。LL和PT与ADS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而PI与AD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顶椎上下椎间盘平面凹侧LMA严重程度与ADS严重程度与呈正相关。顶椎上下椎间盘平面凸侧LMA与ADS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气体疗法在肿瘤诊疗中的作用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但气体缺乏肿瘤内富集和控制性释放的能力,无法控制体内气体的浓度,导致其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受限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纳米气体制剂能够实现肿瘤部位的有效富集以及控制气体释放,也可以实现肿瘤部位的成像,利用多功能纳米载体平台将气体治疗与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能够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并减少单一疗法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介绍刺激响应性纳米气体制剂,并对其在肿瘤诊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部队卫生装备检修的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药品仪器检验所年度巡回检修的经济效益,揭示卫生设备维修投资的经济作用。方法:根据药品仪器检验所2007年巡回检修的记录,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对21种常用卫生设备维护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总收益成本比(BCR)为5.32。结论:卫生装备维修投资具有显著的经济作用。  相似文献   
8.
房颤和冠心病(CHD)具有许多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且CHD常见的共病之一就是房颤。越来越多房颤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如何权衡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所带来的缺血与出血的复杂风险,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仍然是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重大难题。本文综述针对近些年来的相关研究,重点讨论了非瓣膜性房颤抗凝与PCI术后抗栓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结合3D MEDIC WE和3D SPACE STIR序列提供显示神经根纤维束的对比研究方法。方法 20例患者行3D MEDIC WE和3D SPACE STIR序列的腰丛神经根成像,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用以定性评价图像质量;多平面重组(MPR)用以充分显示神经根结构,定量测量两序列图像质量参数SNR,CNR以及CR。结果 3D MEDIC WE和3D SPACE STIR两种序列均能不同程度清晰显示腰丛神经根。3D MEDIC WE对比3D SPACE STIR序列,影像评级占优(60 vs. 55,P0.05);3D SPACE STIR对比3D MEDIC WE序列,SNR(58.37±11.81 vs. 10.71±0.80),CNR(28.05±7.85 vs. 2.79±0.40),CR(6.75±0.63 vs. 1.31±0.05)(P0.05)占优。两序列联合诊断敏感性92.7%,特异性97.3%,准确率为92.7%。结论 3D MEDIC WE和3D SPACE STIR序列应用于神经根成像效果显著,可不同程度不同重点直观清晰显示腰丛神经根走行及局部解剖细节,影像技术操作应考量图像可读性并结合图像技术参数为临床提供影像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经手术治疗的脊髓Ⅱ级室管膜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评估其生存情况。方法 :由两位研究员对Pub Med、Embase、Ovid、CNKI及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范围为建库到2017年11月。检索词包括"脊髓室管膜瘤"或各种脊髓Ⅱ级室管膜瘤组织分型。文章纳入标准:文献对每个病例信息都仔细阐述,准确描述病例的组织分型特点,均采用手术治疗。排除标准:患者原发灶位于脊髓之外,病例信息及组织分型特点不全,非手术治疗。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18岁组与≥18岁组进行分析。根据肿瘤切除范围将患者分为完全切除(total resection,TR)组、部分切除(subtotal resection,STR)组及活检和减压(biopsydecompression)组进行比较。按照病理分型将患者分为细胞型、乳头状型、透明细胞型、伸长细胞型、巨细胞型室管膜瘤及未分型Ⅱ级室管膜瘤(纳入未明确阐述Ⅱ级室管膜瘤组织学分型的患者)共6组进行比较。按照辅助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辅助治疗(adjuvant treatment,AT)组和未采用辅助治疗(no adjuvant treatment,NAT)组进行比较。采用单变量Kaplan-Meier法分析各变量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及总体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采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评估风险比(hazard ratio,HR)及95%可信区间(95%credibility interval,95%CI),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纳入35篇文献,包括154例脊髓Ⅱ级室管膜瘤患者,其中男82例,女72例。平均年龄、症状持续时间、随访时间、肿瘤长度、PFS、OS分别为35.7±17.2岁、22.3±26.7个月、56.6±53.1个月、4.6±3.7个椎体层面、35.0±38.4个月、44.7±53.1个月。单变量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者包括:18岁组与≥18岁组PFS及OS,透明细胞型、伸长细胞型与未分型Ⅱ级室管膜瘤PFS及OS,巨细胞型与未分型Ⅱ级室管膜瘤PFS,细胞型、乳头状型与未分型Ⅱ级室管膜瘤OS,TR组、STR组与活检及减压组PFS及OS,AT组与NAT组OS;有统计学差异者包括:细胞型(P0.001)、乳头状型(P=0.007)及接受辅助治疗患者的PFS较其他患者短(P0.001),巨细胞型室管膜瘤患者比其他患者OS短(P=0.001),AT组比NAT组PFS明显延长(P0.001)。Cox回归分析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者包括:细胞型、乳头状型、透明细胞型、伸长细胞型、未分型Ⅱ级室管膜瘤的OS,TR组、STR组的PFS及OS,AT组与NAT组的OS;有统计学差异者包括:细胞型室管膜瘤(HR=7.784,95%CI 3.307~18.318,P0.001)、乳头状室管膜瘤(HR=10.536,95%CI 2.116~52.461,P=0.004)及接受辅助治疗(HR=0.224,95%CI 0.107~0.468,P0.001)的肿瘤进展风险较高;巨细胞型室管膜瘤(HR=31.673,95%CI 2.771~361.978,P=0.005)死亡风险较高;AT组比NAT组PFS更长(HR=0.224,95%CI 0.107~0.468,P0.001)。结论 :脊髓Ⅱ级室管膜瘤患者的病理分型为影响其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细胞型、乳头状室管膜瘤及采用辅助治疗的患者PFS相对较短,复发风险较高;巨细胞型室管膜瘤OS相对较短,死亡风险较高。手术切除范围不会明显影响治疗效果,辅助治疗并不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