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比较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骨块移位方向和骨折类型不同分为掌侧入路组(24例)和背侧入路组(19例),对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桡骨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4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15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6个月桡骨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桡骨掌倾角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2)。末次随访时,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950)。结论掌背侧不同入路联合斜T形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相当。临床治疗中应按患者适应条件、骨折情况等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经切开复位内固定后采用不同方式修复三角韧带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患者80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共分四组,A组20例,不进行三角韧带修复,作为对照组;B组20例,仅修复浅层韧带;C组20例,仅修复深层韧带;D组20例,修复深层和浅层韧带。记录并比较四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术前和术后的内踝间隙,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的踝-后足评分系统比较各组患者的优良率。结果四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显著,D组手术时间最长,为(153.5±10.4)min,A组手术时间最短,为(98.2±8.1)min,P0.05;在AOFAS踝-后足评分中,B组患者优良率85%,C组优良率90%,D组优良率95%,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踝关节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伴三角韧带完全断裂除需进行解剖复位外,还应修复三角韧带,尤其是深层韧带。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交锁是临床上很常见的一种症状,会由于机械学原因或者功能学原因导致肌肉痉挛,出现疼痛〔1~3〕,从而影响膝关节正常功能。痛风导致的膝关节疼痛目前临床较为常见,大量的尿酸盐结晶沉积于滑膜、软骨表面,会引起关节内的炎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患者手术部位感染对机体免疫功能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武警北京总队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开放性骨折患者120例,以开放性骨折患者手术后感染患者44例为观察组,未感染患者76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水平,同时对观察组取创面分泌物行细菌培养。结果 44例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44株病原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2.27%,肺炎克雷伯菌占31.81%,大肠埃希菌占11.36%;观察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L?4、IL?6、IL?10、VEGF、SDF1及TNF?α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可引起患者免疫功能的降低,此外血清白细胞介素因子及VEGF、SDF1及TNF?α水平可作为诊断及判断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应用植骨联合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的80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测量并比较两组在术前及术后第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比较术后第6个月腕关节活动度,同时根据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并对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80例患者术后获6~12个月,平均9.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前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6个月,研究组在腕关节背伸、掌曲、旋前以及旋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B2型、B3型、C1型骨折的患者,其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C2型、C3型骨折,两组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术后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优30例、良5例、可4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87.5%;对照组优18例、良10例、可7例、差5例,优良率为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两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发生率为22.5%。结论植骨联合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并大大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