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专用手术刀具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专用手术刀具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在传统电切刀的远端添加保护襻组成膀胱肿瘤切除专用手术刀具。使用该种手术刀具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48例,使用方法与普通电切刀近似。男26例,女22例。年龄23~76岁,平均43岁。肿瘤分期Tis者1例,T0~T1者47例。肿瘤分级G1~G2者36例,G3~G4者12例。瘤体直径0.5~8.0 cm。肿瘤位于膀胱顶部4例,左侧壁11例,右侧壁9例,前壁4例,后壁13例,颈部7例。肿瘤单发31例,多发17例。术后常规卡介苗膀胱灌注1年,每3个月行膀胱镜检查1次。结果48例平均手术时间(23±10)m in。术中18例(37.5%)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未出现膀胱穿孔病例;无瘤体后部的正常膀胱黏膜误切。46例术后随访1年,14例复发,均为远位新生膀胱肿瘤,术后3个月时发现1例,4~6个月时3例,7~9个月时6例,10~12个月时4例。结论使用该专用手术刀具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容易控制切除深度,可最大限度地避免膀胱穿孔,并可保护大体积肿瘤后部盲区的正常黏膜以免误切。  相似文献   
2.
经皮肾镜碎石(PCNL)治疗肾结石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微创、痛苦小、效果好、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1].加强病人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预防感染、做好出院指导等措施是保证治疗成功的关键.我院近期应用该技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12例.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38岁,房事时不慎龟头撞至对方耻骨联合处,出现性交中断。阴茎左侧距龟头2cm处开始瘀血、肿胀,且逐渐沿同侧向周围扩散,局部疼痛,12小时后来诊,入院时间99年5月3日。查体:血压15/10kPa,脉搏98次/分,痛苦貌,阴茎皮下瘀血以左侧为著,并扩散至阴囊上部。阴茎外形如纺缍状,最大周径13cm,长16cm,向右侧弯曲星“C”型。阴茎背动脉搏动存在,龟头无肿胀,尿道外口无溢血,  相似文献   
4.
连续三代家族性嗜铬细胞瘤病例报告魏存福,孙元星,刘志亮,薛兆英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国内报告较少,其连续三代发病罕见。我院1969年1月~1990年11月收治6例,发生于一个家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6例中,女性4例,男性2例,年龄13~46岁,平均21...  相似文献   
5.
膀胱出口部分梗阻早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大鼠膀胱出口部分梗阻(B00)致膀胱重塑时早期各时相在逼尿肌中的表达.方法 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梗阻7d组、梗阻14d组及对照组,每组12只.按设计,各时段获取膀胱标本,测量其重量及最大膀胱容量.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半定量法测定膀胱逼尿肌的CTGF mRNA.CTGF相关蛋白定位、定性诊断实验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 梗阻14 d组(B002组)、梗阻7 d组(B001组)的CTGFmRNA相对峰值分别为0.99±0.58、0.84±0.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002组、B001组膀胱重量分别为(241.08±4.36)、(237.08±6.02)g,均高于对照组(158.50±4.62)g(P<0.05).B002组、B001组膀胱容量分别为(0.82±0.03)、(0.74±0.03)ml,均高于对照组(0.62±0.02)ml(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B001组(3/12)及B002组的标本部分或全部免疫染色,显色区分布在黏膜下固有层或平滑肌肌束间.对照组无1例染色.结论 CTGF是PB00膀胱纤维化早期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癌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6月至2002年2月收治的32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手术方式的改良和预后进行讨论。结果 术前诊断符合率93.8 %(30/32),术中诊断2例,术后均经病理证实。首发症状以肉眼血尿最常见,膀胱镜、逆行输尿管造影和输尿管镜检是最主要诊断方法,手术治疗为首选,改良的手术方式可提高术中诊断率,缩短手术时间。20例获得随访,其中12例无瘤生存,8例死亡。结论 凡原因不明的无痛性血尿患者,经超声或静脉尿路造影检查发现有肾积液或肾不显影时,应考虑到原发性输尿管肿瘤的可能,在各种检查中以逆行输尿管造影和输尿管镜为首选 。  相似文献   
7.
<正> 男性尿道外伤的转归很大程度取决于急诊处理是否得当,处理不当后果严重。我们根据平时工作经验,提出自己的男性尿道外伤的分类和处理原则,1980~1991年治疗50例取得满意效果,特报告如下。外伤的分类按其损伤的程度和部位分四类。第一类:球部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访观察家族性嗜铬细胞瘤的遗传及诊治特点。方法长期随诊1969年1月-1990年11月共收治6例发生于一个家族、连续三代的嗜铬细胞瘤,年龄13~46岁,平均年龄21.6岁,4例手术切除肿瘤。结果随访长达35年,4例切除肿瘤中,2例对侧再发肿瘤,均为青少年,3例仍健在,2例肿瘤未切除者均死于心血管并发症高血压脑出血及室性心律失常。结论家族性嗜铬细胞瘤有明显遗传性及高度外显率,双侧发病率极高,发病多为青少年。家系为易患人群,对其后代需长期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性收缩性疼痛,严重者引起继发膀胱出血,一直是泌尿外科临床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我院于1999年10月~2004年10月对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防治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2例膀胱癌患者利用盲肠、阑尾组合行下尿路改道重建术。方法:利用阑尾盲肠组合行下尿路改道重建术,新膀胱分别由盲肠及回盲肠制成,阑尾作为输出道,术中通过将阑尾基部缝合至盲肠壁内来加强新膀胱括约肌的功能,并且阑尾输出道经脐引出。结果:术后3~6个月,其膀胱容量分别增至380mL、400mL,膀胱内压分别为25cmH2O、30cmH2O,随访中无尿液返流及肾积水,但一个患者术后患肾盂肾炎。临床证实,该尿流改道术效果佳。结论:临床上阑尾盲肠组合可应用于下尿路重建术,并且阑尾、盲肠交界处功能可在术后测试,术中新膀胱括约肌功能的加强是必要的,该术式术后经阑尾腔内插管容易,且输出道经脐引出方便,术后外观隐蔽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