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肠坏死腹股沟嵌顿疝腹膜前间隙行Ⅰ期修补的可行性。方法对无坏死肠嵌顿疝30例(肠嵌顿组)、网膜嵌顿疝18例(网膜嵌顿组)及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30例(对照组),采用腹膜前间隙补片修补术,检测3组术前D-乳酸、内毒素水平及术前、术后第3天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观察嵌顿疝患者局部疝囊内渗液细菌培养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3组术前血浆D-乳酸[分别为(11.7550±3.0391)mg/L,(12.8453±3.0457)mg/L.,(11.9056±2.6754)mg/L]及内毒素[分别为(0.5623±0.0893)EU/ml,(0.6137±0.0725)EU/ml,(0.5861±0.0820)E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嵌顿疝患者疝囊囊液细菌培养均为阴性;肠嵌顿组及网膜嵌顿组术前出现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分别为(9.22±1.471)×10~9/L、(6.03±1.403)×10~9/L,和(8.87±1.711)×10~9/L、(6.26±1.364)×10~9/L],与对照组[(6.00±1.054)×10~9/L)、(3.67±0.783)×10~9/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肠嵌顿组及网膜嵌顿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3天肠嵌顿组及网膜嵌顿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均下降至正常水平[分别为(5.67±1.052)×10~9/L、(3.663±0.557)×10~9/L,(5.53±0.684)×10~9/L、(3.600±0.555)×10~9/L],与对照组比较[(5.23±1.028)×10~9/L、(3.36±0.544)×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腹股沟嵌顿疝,需要采取个体化治疗,如果术中发现为网膜嵌顿或肠管嵌顿但尚未发生肠坏死者,Ⅰ期行腹膜前间隙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bcl—2,bax,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bcl-2,bax,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cl-2,bax,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bcl-2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为21.43%(15/70).与非肿瘤胃粘膜相比,bax在胃癌中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Ki-67指数随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高.有淋巴结转移胃癌的Ki-67指数显著高于无转移者.结论bcl-2的异常表达可能对胃癌特别是肠型胃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bax表达的显著下降可能与胃癌对化疗的反应差异有关.Ki-67的表达对胃癌的进展程度及其预后的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腹壁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改良Rives-Stoppa修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改良Rives—Stoppa修补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方法和效果。方法腹壁巨大切口疝26例,腹壁缺损平均直径14.5cm,均行改良Rives—Stoppa修补术,将聚丙烯补片置于腹直肌后筋膜前间隙,补片超过缺损至少5cm,固定补片缝线均在腹直肌前鞘前结扎。结果术后4例出现皮下积液,经穿刺抽吸治愈。26例术后均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无切口感染和补片感染;随访随访3月~5年,无复发病例。结论改良Rives—Stoppa修补术是治疗腹壁巨大切口疝的理想手术。  相似文献   
4.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国内临床收治的胃癌 95 %为进展期 ,手术是唯一可能治愈进展期胃癌的手段。 1897年 ,国外学者首次成功进行全胃切除治疗胃癌 ,2 0世纪 4 0~ 5 0年代流行于西方国家 ,但因当时全胃切除的并发症多 ,手术死亡率高 ,曾一度  相似文献   
5.
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传统主张分期手术,自Dudley报道术中结肠灌洗以来,一期切除吻合的报道增多。我们应用不行术中结肠灌洗的简单、快速、能够彻底减压的肠减压法,使左半结肠癌急性梗阻得以安全一期切除吻合,现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行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intraoperative peritoneal hyperthermia chemotherapy,IPHC、)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新型热化疗仪术中灌注蒸馏水、奥沙利铂和5-Fu,监测75例(IPHC组)T3、T4期胃肠道肿瘤患者术中鼻咽部温度、循环生理及氧饱和度变化;并与同期施行的56例(对照组)T3、T4期胃肠道肿瘤患者对比血常规、肝肾功能主要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IPHC组患者术中鼻咽部温度升高,术后很快恢复,均在安全范围内;心率变化与鼻咽部温度变化基本同步,平均动脉压(MVP)下降,中心静脉压(CVP)先升高,再下降;术后血淋巴细胞计数、BUN值较对照组高(P〈0.05),但BUN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正常;伤口感染及腹腔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进展期胃肠道肿瘤行术中IPHC会对患者循环生理和肾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但均在可控范围内,如加强监护,IPHC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随着围手术期处理的改进 ,较大范围的肝切除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目前 ,对肝可安全切除范围意见不一 ,造成意见不一原因在于对切除前肝脏体积的评估缺乏标准 ,报道集中在肝切除的量而不是残余肝的量。但随着CT的运用 ,当今在切除前能准确估计肝体积大小及测量未来肝残余量 ,目前可运用公式精确测定健康成人的全肝体积。病人与方法  2 0例连续恶性肝胆道疾病病人 ,拟行扩大的右肝叶切除术。运用螺旋CT行肝 1、2和 3段体积测定 ,全肝体积用公式计算 ,肝体积cm3=70 6×体表面积 (m3) +2 .4。每例病人未来肝残余量与用…  相似文献   
8.
CD44V8—10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CD44V8-10在胃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44V8-10在63例胃癌中的表达,比较不同分化程度、是否转移、浸润深度及肿瘤部位阳性表达率的不同,探讨其间的关系.结果63例胃癌CD44V8-10阳性表达率为49.2%,高低分化腺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0%和36.8%(P<0.05),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4%和25.0%(P<0.05),有无远处转移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9%和42.0O(P<0.05),浸润超过浆膜和未超过浆膜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和46.8%(P>0.05),贲门部癌和胃体、胃窦部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和45.1%(P>0.05).结论CD44V8-10阳性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与胃癌部位.浸润程度无关,并可能对高危预后病人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经腹全胃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6月-2001年7月,对25例进展期胃癌病人行全胃切队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人均经腹部手术,用吻合器行标准的端侧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结果 根治性全胃切除20例,姑息性全胃切除5例。其中联合脾切除1例。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4例为肺部感染,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除手术死亡1例(4%)外,24例均获得随访,术后病人能顺利进食,未出现返流性食管炎症状。1年,2御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4%,45%和38%。结论 全胃切除治疗进展期胃癌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选择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几种图像分割技术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基于特定理论的图像分割算法在医学图像处理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遗传算法、水平集分割法、模糊集分割法各自的基本理论以及优缺点,论述与讨论了医学图像分割效果评价方法,最后对各种算法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