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针对溴化镧闪烁体探测器,开展了G(E)函数的计算方法研究,最终实现了空气吸收剂量率的测量.方法 首先,基于蒙特卡罗模拟计算方法,模拟计算出溴化镧探测器的γ能谱,给出不同能量的响应函数;然后,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了G(E)函数;最后,利用标准点源实验,将溴化镧探测器利用G(E)函数转换测量得到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与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脊髓空洞的Chiari畸形合并脊柱侧凸(Chiari malformation-associated scoliosis,CMS)患儿脊柱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的差异,探讨脊髓空洞对CMS患儿IONM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7月至2016年5月于本院接受脊柱矫形手术的73例CMS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4例,女39例,平均年龄(20. 6±8. 9)岁。测量并比较伴与不伴脊髓空洞的CMS患儿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Ce MEPs)的波幅和潜伏期,计算伴与不伴脊髓空洞CMS患儿异常SSEPs的比例。结果 73例患儿中,71例术中成功获得SSEPs监测结果,73例均成功获得TCe MEPs监测结果。伴与不伴脊髓空洞的CMS患儿之间异常SSEPs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CMS患儿凹凸侧之间SSEPs和TCe MEPs波幅及潜伏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0. 05)。伴与不伴脊髓空洞的CMS患儿之间年龄、身高、SSEPs的P37与N50潜伏期、TCe MEPs波幅及潜伏期均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而伴脊髓空洞组的主弯Cobb角显著升高、SSEPs波幅显著降低(均P 0. 05)。结论伴有脊髓空洞的CMS患儿与不伴脊髓空洞的CMS患儿相比具有较高的侧凸Cobb角及较低的SSEPs波幅。因此,伴脊髓空洞CMS患儿侧凸的病情进展较快,且脊髓空洞对CMS患儿IONM的损害主要表现在SSEPs波幅的降低上,这需要引起脊柱外科医师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简化骨龄评分系统(simplified skeletal maturity scoring system,SSMS)与其他骨骼发育成熟度评估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对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患者生长潜能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门诊行规范支具治疗的50例女性IS患者,其中胸主弯32例,胸腰弯18例,随访时间3.1±0.9年(2.0~5.6年)。于患者每次随访时拍摄的左手掌正位X线片上进行SSMS评分、指骨骨龄(digital skeletal age,DSA)评分和尺桡掌骨(radius,ulna,and small bones,RUS)骨龄评分,随访间隔为4~6个月。记录患者每次随访时的年龄、月经情况及纵向身高等资料,计算患者每次随访时的身高纵向生长速率(height velocity,HV)。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SSMS评分与DSA评分及RUS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初诊年龄为10.8±1.4岁(8.0~12.9岁),月经初潮年龄为12.5±2.2岁(10.1~14.8岁),初诊SSMS评分为2.0±0.9分(1~3分),初诊DSA评分为370.1±55.7分(240~487分),初诊RUS评分为582.3±88.6分(419~699分)。随访中患者身高纵向生长速率峰值(peak height velocity,PHV)为7.6±1.6cm/年(5.3~10.0cm/年),PHV的年龄为12.1±1.1岁(10.5~13.8岁)。26%(13/50)的患者在SSMS评分2分时达到PHV,52%(26/50)的患者在SSMS评分3分时达到PHV,16%(8/50)的患者在SSMS评分4时分达到PHV,4%(2/50)的患者在SSMS评分5分时达到PHV,2%(1/50)的患者在SSMS评分6分时达到PHV。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每次随访时的SSMS评分与DSA评分及RUS评分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58和0.967,P0.001)。结论:SSMS评分2~4分预示着女性IS患者具有较高的生长潜能和纵向生长速率。SSMS评分是一种易于掌握且对女性IS患者生长潜能具有较高预测能力的骨龄评分系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伴无症状性椎管内异常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行半椎体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评估半椎体切除术治疗该类患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4月在我院行半椎体切除手术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的病例资料,共纳入36例(男15例,女21例),平均年龄6.6±2.7(2~9)岁。患儿术前全脊柱MRI发现椎管内脊髓拴系、脊髓纵裂及脊髓空洞,经详细的神经查体无神经系统异常。于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侧凸Cobb角、冠状面平衡(C7PL-CSVL)、后凸Cobb角和矢状面平衡(SVA)等参数;记录患儿术中、术后及随访过程中的并发症。结果:患儿侧凸Cobb角术前为37.7°±16.4°,术后1周为10.4°±9.2°,手术平均矫正率为(72.4±27.9)%,有统计学差异(P0.001);后凸Cobb角术前为20.3°±5.4°,术后1周为1.6°±3.4°,有统计学差异(P0.001)。术前、术后C7PL-CSVL分别为10.6±5.4mm、7.9±5.3mm,SVA分别为-6.4±19.8mm、1.2±14.1mm,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平均随访46.1±20.3(12~72)个月,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C7PL-CSVL和SVA分别为11.3°±13.7°、3.1°±7.2°、9.1±4.8mm和8.7±22.4mm,无明显矫正丢失(P0.05)。1例患儿术中出现硬脊膜破裂、脑脊液漏,修补后愈合良好。1例患儿术后出现继发弯加重5°,3例患儿出现近端交界性后凸,均经过支具保守治疗后控制良好。所有患儿术后及随访中均未见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及内固定失败并发症。结论:无神经损害表现的伴椎管内异常的先天性脊柱侧凸患儿行半椎体切除术可以有效地矫正脊柱畸形,不明显增加术中及术后发生神经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生长棒治疗伴椎管内异常的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onset scoliosis,EO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1月~2016年8月共73例EOS患儿于我院行生长棒治疗,其中伴椎管内异常的患儿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共11例,男2例,女9例,初次就诊年龄为8.2±1.3岁(6~10岁)。先天性脊柱侧凸9例,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2例。伴单纯脊髓空洞3例,单纯脊髓拴系1例,单纯脊髓纵裂3例,脊髓空洞合并脊髓拴系2例,脊髓拴系合并脊髓纵裂1例,脊髓纵裂合并脊髓空洞、脊髓拴系1例。术前2例患儿存在神经系统症状,包括Honor综合征1例和神经源性膀胱伴会阴部麻木1例,其余患儿无神经系统损害表现。记录生长棒置入手术前后和末次随访时患儿站立位主弯Cobb角和T1-S1高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差异。记录术中及随访期间的神经及内固定并发症。结果:11例患儿共进行45次手术治疗,其中包括生长棒置入11次、生长棒撑开34次。平均撑棒间隔时间为11.2±1.1个月(8~12个月),总随访时长为39.7±11.6个月(24~72个月)。11例患儿生长棒置入术前主弯Cobb角为85.2°±23.4°,生长棒置入术后为51.4°±18.9°,末次随访时为52.8°±19.4°;生长棒置入术前站立位T1-S1高度为24.6±3.9cm,初次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8.9±3.4cm和31.9±3.4cm。初次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和T1-S1高度与初次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11例患儿中,共3例患儿出现5次并发症。1例患者在第3次撑开时发现冠状面失衡伴骨盆倾斜和钉棒松动,撑开同时行翻修术;1例第3次撑开后随访中发现下端椎螺钉松动合并矢状面失衡,10个月后行终末期融合手术;1例第2次撑开后发现近端交界性后凸,随访中无明显进展。所有患儿在生长棒置入和后续多次撑开及随访过程中均未观察到新发神经并发症。结论:对于伴有椎管内异常的EOS患儿,若无明显神经损害或神经损害相对稳定,行生长棒置入及多次撑开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光子外照射事故下人体的剂量重建方法,并在局部剂量分布层面上验证方法的准确性。方法 基于开源蒙特卡罗代码Geant4,使用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103号建议书推荐的人体体素模型,研究外照射事故照射条件下的剂量重建方法,实现全身平均吸收剂量、器官吸收剂量和局部剂量分布的评价。为了对建立的方法进行验证,使用组织等效的物理仿真模型ART;通过CT扫描,建立起其分辨率为1.57 mm×1.57 mm×10.00 mm的体素模型;在标准辐射场下进行一系列热释光剂量计(TLD)照射实验,比较实验和剂量重建模拟的结果。结果 实验测量值的综合相对不确定度为10.9%,剂量重建模拟值的综合相对不确定度在非组织交界面处为7.10%,在组织交界面处为16.6%。对451个测量点位进行统计分析,模拟值除以测量值的均值为0.972,标准差为0.083 8,在0.95~1.05,0.90~1.10和0.80~1.20范围内的比例分别为49.2%,79.4%和96.4%。结论 基于人体体素模型的蒙特卡罗剂量重建方法无论在全身或器官层面,还是在局部剂量分布层面都满足实际使用的精度要求,可作为外照射事故下对受照者进行剂量评估的有力工具,为诊断和救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