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6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灌洗联合手术切开清创治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采用关节镜下灌洗联合手术切开清创治疗4例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患者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55岁(范围,51~61岁)。4例患者均于术后1个月内出现手术部位不同程度的红肿、疼痛等症状,同时伴有发热、脓肿、窦道形成。入院后完善血液学及放射学检查,使用抗生素治疗,并根据微生物培养结果调整使用抗生素。同时采用关节镜下灌洗联合手术切开清创进行治疗。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术后复查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X线片等,评估感染症状是否缓解及预后情况。术前及随访时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评估疼痛及肩关节功能。结果4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其中1例进行负压吸引1周后再关闭伤口。微生物培养结果显示,4例患者中,2例结核分枝杆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经治疗后患者肩部窦道均顺利愈合,患肩红肿、疼痛等症状消失。4例患者随访时间分别为3、4、32、33个月。末次随访时均未出现感染复发,肩关节活动度及评分均较清创术前好转,其中2例术后出现肩关节感染症状1个月的早期清创患者VAS及ASE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5分及40分、6分及23分,分别提升至1分及80分、1分及73分;另2例术后出现肩关节感染症状病程超过6个月的患者VAS评分及ASES评分分别由术前的6分及28分、6分及32分,分别改善至1分及62分、2分及65分。4例患者均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肩关节感染病程不超过1个月时,采用关节镜灌洗联合手术切开清创的方法治疗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感染可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应力丧失在急性肩袖损伤后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肉毒素组和生理盐水组(n=12)。将冈上肌腱于大结节止点处横断后原位缝合,建立大鼠冈上肌腱损伤模型。肉毒素组于造模后冈上肌肌注肉毒素A,生理盐水组于同侧冈上肌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4周和12周取材,比较两组肌腱-骨界面的胶原、纤维软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破骨细胞特异性的抗酒石酸染色(TRAP)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后4周,生理盐水组的肌腱-骨界面的胶原、纤维软骨、TRAP和VEGF的表达优于肉毒素组,其中VEGF的免疫组化评分结果,肉毒素组和生理盐水组的分值分别为(4.2±1.6)和(8.2±2.8)分(t=3.83,P<0.05)。术后12周,因肉毒素组应力逐渐恢复,可见肉毒素组腱骨界面逐渐得到修复。结论应力丧失能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加局部破骨细胞活动从而抑制肩袖损伤后的肌腱-骨界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应用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0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接受手术的高龄(年龄≥75岁)髋部骨折患者149例,男62例,女87例,年龄(82±5)岁。分别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组及传统处理模式组进行围手术期处理。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髋关节Harris评分并进行对比。 结果149例患者均成功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6.0±2.3)个月。男62例,女87例,平均年龄(82±5)岁。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2±1.2)d,少于传统处理模式组术后住院时间[(12.1±1.9)d,t=2.513,P<0.05]。术后24 h及48 h,加速康复外科组VAS评分与传统处理模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61,t=1.598;均P>0.05)。术后12 h及72 h,加速康复外科组VAS评分为(2.5±1.3)分、(1.2±0.8)分,低于传统处理模式组[(3.9±1.6)分、(2.7±1.5)分,t=2.379,t=2.165;均P<0.05]。加速康复外科组术后精神异常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6.4%及9.0%)低于传统处理模式组(23.9%及29.6%,χ2=9.079,χ2=10.339;均P<0.05)。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脑血管意外、尿路感染、褥疮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5,χ2=1.232,χ2=0.444,χ2=2.170及χ2=1.091;均P>0.05)。术后1 w,加速康复外科组Harris评分为(63.2±4.8)分,高于传统处理模式组[(49.2±3.9)分,t=2.221,P<0.05],术后3、6及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7,t=1.098,t=0.813,均P>0.05)。 结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安全有效,可以减少术后精神异常以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加速患者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瘀血痹片联合抗骨质疏松症药物运用于膝骨关节炎中的疗效及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2019年3月-2020年2月纳入的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双盲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给予瘀血痹片+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对照组给予抗骨质疏松症药物,用药后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总有效率评价。在用药前后测定两组的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执行视觉模拟(VAS)、膝关节功能(Lysholm)、生活质量(QOL)评分调查,比较两组用药结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但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6.67%)与对照组(8.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后研究组的IL-8、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用药前两组评分比较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研究组的VAS、Lyshol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用药前两组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研究组的食欲、精神、睡眠、日常生活评分均高出对照组(P0.05)。结论瘀血痹片联合抗骨质疏松症药物运用于膝骨关节炎中的疗效较为突出,并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能快速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减轻疼痛,促进炎症消退,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并分析关节镜下应用缝合桥技术直接修复与转全层修复治疗EllmanⅢ级肩袖滑囊面部分撕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组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采用肩关节镜下缝合桥技术治疗的EllmanⅢ级肩袖滑囊面部分撕裂的患者39例,术中在关节镜下对关节面肩袖组织的质地、张力等情况进行探查评估后选择手术修复的方式:直接修复组(A组)21例,转全层修复组(B组)18例。A组患者术中保留关节面较正常的肩袖组织,直接采用缝合桥技术修复肩袖;B组患者术中清除关节面质地差的肩袖组织转为肩袖全层撕裂,然后采用缝合桥技术行肩袖修补。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对两组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估,运用美国肩肘外科评分(ASES)、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CSS)、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评分(UCLA)及肩关节简易评分(SST)评定患侧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9例患者均获得成功随访,随访时间24~52个月,平均32.4个月。末次随访时,直接修复组和转全层修复组患者平均VAS评分由术前的(6.1±2.1)、(6.5±1.5)分别改善至(0.8±0.4)、(1.2±1.2),平均ASES评分由术前的(45.8±13.7)、(41.4±12.3)分别增加至(93.3±3.0)、(90.5±7.3),平均CSS评分由术前的(43.1±13.8)、(39.1±8.6)分别增加至(81.6±5.0)、(81.5±7.4),平均UCLA评分由术前的(15.0±4.0)、(14.2±3.6)分别增加至(32.2±2.4)、(31.6±2.1),平均SST评分由术前的(4.8±1.4)、(4.7±1.0)分别增加至(9.1±0.9)、(9.1±1.3)分。同一组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患者满意度,按UCLA评分评定疗效:直接修复组,优6例、良13例、可2例,优良率90.5%;转全层修复组,优4例、良13例、可1例,优良率94.4%。所有患者无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应用缝合桥技术直接修复与转全层修复治疗EllmanⅢ级肩袖滑囊面部分撕裂均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优良率可达90%以上。直接修复组和转全层修复组在疗效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局部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骨科就诊的肱骨外上髁炎患者120例纳入研究。研究对象分为3组:PRP组、自体全血(AWB)组和激素组,分别予局部注射自体PRP、AWB和甲基强的松龙。于治疗前,治疗后1、3、6和12个月分别对研究对象以视觉模拟评分(VAS)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估其疼痛和肘关节功能。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PRP组和AWB组VAS均降低(P0.05),而激素组无差异(P0.05);3组患者治疗前VAS无差异(P0.05),治疗后VAS存在差异(P0.05);治疗后12个月时,PRP组和AWB组间VAS存在差异(P0.05)。3组患者治疗后12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MEPS均升高(P0.05);3组患者治疗前MEPS无差异(P0.05),治疗后1、6、12个月时MEPS存在差异(P0.05);治疗后6、12个月时,PRP组和AWB组间MEPS均存在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2个月时PRP组和AWB组在MEPS 4项指标——疼痛、活动度、稳定性和日常能力方面均改善(P0.05);PRP组与AWB组在治疗后6个月时MEPS的疼痛评分有差异(P0.05)。结论自体PRP局部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能较好地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