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脑干出血是高血压性脑出血中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该脑出血类型来势凶猛,多呈暴发性,生命中枢受累,病情笃重,进行性恶化,多在几小时内死亡,死亡率极高,预后极差,易致迁延性昏迷和植物状态。目前治疗脑干出血主要包括:维持生命体征平稳,降低颅内压,应用神经营养药物,支持治疗,对症处理,防治并发症,即主要是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那么其临床观察和护理尤其显得越来越重要。我科从2002-2008年治疗脑干出血60例,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脑脓肿的形成原因较多,当脑脓肿在脑皮质内还没形成包膜时,应及早确诊,应用足量的抗生素,否则,一旦脑脓种包膜形成,应用抗生素疗效不佳,需开颅手术或钻孔冲洗引流手术.方法 行头部CT普通扫描和增强薄层扫描(首诊),确诊后,使用抗生素要及时、剂量要充足,持续时间要足够长.结果 笔者所在医院收治30例脑脓肿患者(尚未局限、包膜形成前),诊断及时、明确,均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全部治愈,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确诊的脑脓肿,其头部增强扫描环状强化环直径≤1.5 cm的单发脑脓肿,可以用药内科保守治疗,避免了炎症及脓肿的扩大,免除神经外科手术及术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多项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脑脓肿的形成原因较多,当脑脓肿在脑皮质内还没形成包膜时,应及早确诊,应用足量的抗生素,否则,一旦脑脓种包膜形成,应用抗生素疗效不佳,需开颅手术或钻孔冲洗引流手术.方法 行头部CT普通扫描和增强薄层扫描(首诊),确诊后,使用抗生素要及时、剂量要充足,持续时间要足够长.结果 笔者所在医院收治30例脑脓肿患者(尚未局限、包膜形成前),诊断及时、明确,均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全部治愈,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确诊的脑脓肿,其头部增强扫描环状强化环直径≤1.5 cm的单发脑脓肿,可以用药内科保守治疗,避免了炎症及脓肿的扩大,免除神经外科手术及术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的多项负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进的多侧孔微创穿刺针及冲洗技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YL-1型颅内血肿粉碎微创穿刺针,末端加以多孔改进后,高温高压消毒后一次性使用。根据CT片行血肿靶点定位,对430例血肿量在25~120 ml进行穿刺引流,等量盐水反复冲洗,术后第2天注入尿激酶,旋转穿刺针并反复冲洗进行穿刺引流。结果穿刺针在脑内留置时间1~4 d,无一例头皮及颅内感染。拔针前及拔针后再出血36例,再出血率8.3%(36/430)。死亡29例,病死率6.7%(29/430),其中4例死于再出血脑疝,11例死于肺炎、心力衰竭,6例死于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8例死于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出血。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ADL)Ⅰ级85例,Ⅱ级189例,Ⅲ级77组,Ⅳ级17例,总有效率85.5%(368/430)。结论改进的多侧孔微创穿刺针直径相对增大,不易堵塞,冲洗引流通畅,能较快速清除血肿,降低脑内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5.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0月~2009年10月收治行侧脑室枕角(三角区)穿刺冲洗外引流术的重症脑室出血成铸型患者128例,男89例,女39例;年龄35~80岁,平均55岁;原发性脑室出血1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112例,其中丘脑出血76例,基底节区出血36例.  相似文献   
6.
疼痛是最普遍的健康问题之一。目前用于治疗疼痛的药物主要为抗惊厥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和阿片类药物。然而在应用过程中均存在治疗效果有限,有较严重不良反应问题。近年来,对于中草药中具有镇痛活性天然成分的研究愈加广泛,以生物碱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为代表的一系列天然成分均表现出了良好的镇痛活性,并且在对于其镇痛机制的进一步研究中发现大部分天然产物均具有多靶点的镇痛机制,能够从阻断离子通道,调节相关受体,抗炎,抗氧化等多方面发挥镇痛效果。除此之外,许多传统中药组方在临床应用中均显示出良好的镇痛能力,且同样通过多重复杂的镇痛机制产生作用。“药物云”(dCloud)理论能够更好地描述二者的作用机制。dCloud从2个维度展示了多靶点镇痛药的完整治疗谱,即直接抑制疼痛信号的“直接作用”,以及针对疼痛根源的“背景功效”。笔者针对截至目前在中草药中发现的具有镇痛作用的天然成分,以及临床上具有良好镇痛效果的中药组方的镇痛功效及潜在机制做出归纳总结,以期为从中医药中寻找新型镇痛药物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