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是一种治疗重度内痔脱垂安全、有效的新技术,由Longo等1998年首次报道[1],因该术式符合肛门部解剖生理、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少、患者恢复快等优点而在国际上得到了普遍应用,其疗效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也有一些病例或疗效欠佳,或出现严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Rojanasakul等[1]最先确切描述的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gation of the intersphincteric fistula tract LIFT),因其操作简单,术后肛门功能恢复好和较高的治愈率,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为了更好地探讨其对肛门功能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影响,我们对2010年9月至2011年11月期间,采用LIFT手术28例和切开挂线术46例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资料和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期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肛肠外科共收治76例术前诊断为经括约肌肛瘘的患者,年龄19~72岁,中位年龄41±12岁,男性46例,女性30例.分别行LIFT手术32例,切开挂线术44例,既往有肛瘘手术史者6例,其中经术前磁共振检查和术中探查,符合复杂性经括约肌肛瘘(穿过30%以上的外括约肌的单一瘘管)者分别为28例和36例,共64例,年龄19 ~ 72岁,男性44例,女性20例;LIFT组中位年龄43 ±9岁,切开挂线组39±13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6.0±2.3周.  相似文献   
3.
痔病因学说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痔的成因有多种学说,如静脉曲张学说、血管增生学说、细菌感染学说等。其中以Gallen和Hippocrates提出的以痔核内静脉不连续扩张为依据的静脉曲张学说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至今仍有不少的专业论著、医学辞典用其解释痔的成因并定义。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这些学说均因不能得到新的实验研究支持而逐渐被摒弃,从而又有新的学说产生。下面就此作分别讨论。  相似文献   
4.
血栓外痔的病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栓外痔是痔漏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但由于该病发病轻,易于治疗,疗效肯定,故不被重视。在肛肠病杂志中,基本未出现关于血栓外痔的报道,肛肠病专著中,仅了了数语,且观点不一。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本人通过对血栓包膜的病理观察,发现包膜有典型的血管的平滑肌组织,基本确定血栓为血管内凝血,而非血管破裂出血。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痔的本质及痔发生机制的认识的不断深入,痔的治疗在理念和方法上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痔切除术是目前治疗Ⅲ度和Ⅳ度痔最常用的方法,一个多世纪以来有很多不同的痔切除方法,但没有一种方法被认为是标准。手术的原则包括切除脱垂的血管垫或结合肛管上皮的复位和重建。目前比较常用的手术方法主要有外剥内扎术、痔环切术以及新近在国内外相继开展的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PH术)。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7.
<正>1一般资料患者,男,35岁,因"骶尾部反复肿痛流脓水8年"入院。患者诉于8年前无明显诱因于骶尾部出现一包块,并伴有持续性疼痛不适,无发热,当时未做特殊治疗,后包块自行破溃流脓,疼痛渐缓解。此后病情反复,骶尾部出现多个破溃口流脓水,患者一直未行正规治疗。入院时:血压160/100mm Hg,神志清楚,精神好,心肺腹未见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专科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丙酮酸乙酯是否对谷氨酸诱导的新生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新生7 d大鼠小脑颗粒神经元模型。将培养皿中成熟细胞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谷氨酸组和谷氨酸+丙酮酸乙酯组。通过MTT法及FDA/PI荧光双染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用核染色法分析核形态学变化;通过Fluo-3/AM检测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通过H2-DCF-DA染色检测细胞内ROS含量;通过DHE染色法检测细胞内超氧阴离子含量;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核和细胞浆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水平;通过抗氧化反应元件(ARE)诱导转录并采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转录活性。结果:(1)丙酮酸乙酯可剂量依赖性(0.1~5 mmol/L)拮抗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P<0.05);(2)丙酮酸乙酯(2.5和5 mmol/L)+谷氨酸30 min可阻滞[Ca2+]i升高(P<...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钉合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单荷包缝合、双荷包缝合以及调节两倚包间距离对切除直肠黏膜宽度的影响,为临床医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及更好地开展PPH术提供依据.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Ⅲ~Ⅳ期内痔28例,随机分为2组:单荷包缝合组15例,双荷包缝合组13例.分别对2组患者术中所切除直肠黏膜的宽度进行测量、记录.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检查其是否带肌层.并对2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出血、疼痛、尿潴留、急便感)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2组间短期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出血、疼痛、尿潴留)、切除组织是否带肌层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2组间术中所切除黏膜环宽度进行比较发现双荷包缝合组所切除黏膜环的宽度明显大于单荷包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单荷包缝合、双荷包缝合以及两荷包间距离可以控制PPH术切除黏膜环的宽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法舒地尔(10 mg/kg)干预缺氧缺血诱导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新生大鼠模型,探讨法舒地尔是否对大鼠PVL具有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缺氧缺血诱导的3日龄新生大鼠PVL模型。将225只3日龄SD大鼠乳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PVL+生理盐水组(PVL组)和PVL+法舒地尔组。每组分为12 h、24 h、48 h、72 h和30 d时点亚组,每个亚组样本量为15只。72 h后取脑组织,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使用RT-qPCR法测ROCK2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ROCK2和NF-κB P65的表达。神经行为学检测和评定于30 d后进行。结果:(1)造模后12、24和48 h PVL组及PVL+法舒地尔组大鼠体重增长速率显著落后于假手术组(P<0.05);(2)HE染色可见假手术组大鼠左右脑室正常,PVL组和PVL+法舒地尔组出现病理形态学变化,而PVL+法舒地尔组相对于PVL组病理改变较轻;(3)PVL组和PVL+法舒地尔组ROCK2的mRNA及蛋白表达较假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