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 要:[目的] 观察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在乳腺癌细胞表达及对癌细胞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2月我院诊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和癌旁组织样本,CD147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不同乳腺癌细胞中CD147蛋白表达,乳腺癌细胞HCC1806中转染siRNA后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和TGF-β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乳腺癌组织中CD147蛋白表达明显上调(χ2=54.958,P<0.001)。与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相比,乳腺癌细胞中CD147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F=10.841,P<0.001)。与对照组相比,转染CD147-siRNA后第2d和3d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t=5.029和5.316,P=0.007和0.006),同时TGF-β、磷酸化SMAD家族成员3(p-Smad3)和转录因子E2F(E2F4)蛋白水平明显升高(t=7.934,10.427和9.985,P=0.001,<0.001和0.001),而Myc家族蛋白c(c-Myc)蛋白水平明显下降(t=10.137,P=0.001)。[结论] 乳腺癌中CD147表达明显上调,CD147可能通过抑制TGF-β/Smad3信号通路来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乳腺癌中CD147表达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超声及增强CT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及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ICC病灶的二维超声、超声造影及增强CT表现,分析其特点,对比超声及增强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ICC二维超声的主要表现为境界不清晰的高回声或低回声团块,常合并局部胆管扩张及病灶内胆管结石。超声造影及增强CT提示ICC典型特征为动脉期出现病灶边缘不规则的环形强化,部分病灶表现出动脉期弥漫不均匀强化或均匀强化。超声与增强CT对ICC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3%,8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联合超声造影检查可提高超声对ICC诊断准确性。实时超声造影能动态的连续的观察病灶血供变化,结合CT增强检查可以提高ICC术前诊断准确率,有助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ω-3不饱和脂肪酸对大鼠肝切除术后肠屏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ω-3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对大鼠肝切除术后肠屏障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生理盐水组(NS+PH)和大(H+PH)、小剂量(L+PH)ω-3PUFA治疗组(2ml/kg、1 ml/kgω-3PUFA静脉注射+大鼠70%肝切除组).检测肝切除术后1、2、3、5 d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门静脉血中自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内毒素(ET)水平的变化以及小肠黏膜的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ω-3PUFA治疗组术后1、2、3 d ALT、AST较生理盐水组有显著下降(P<0.05).术后1、2、3、5 d,ω-3PUFA治疗组门静脉血中TNF-α、IL-6有显著降低,内毒素水平也有显著下降[H+PH组分别为:(69.61±15.65)、(53.20±6.26)、(35.90±9.76)、(31.81±8.96)ng/L,L+PH组分别为:(79.99±8.73)、(56.11±5.69)、(43.46±14.39)、(34.40±4.88)ng/L,P<0.05].病理学检查可见生理盐水组肠上皮黏膜组织形态受损明显,ω-3PUFA治疗组肠上皮黏膜受损较小.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ω-3PUFA可能通过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达到保护肠屏障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ω-3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对肝部分切除大鼠残肝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肝部分切除+生理盐水),低剂量ω-3PUFA治疗组(肝部分切除+1 mL/kg ω-3PUFA),高剂量ω-3PUFA治疗组(肝部分切除+2 mL/kg ω-3PUFA)。术后1,2,3,5 d光镜下动态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并检测术后3 d肝细胞Occludin蛋白的表达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病理学检查可见模型组肝细胞组织形态受损明显,而两个剂量的ω-3PUFA治疗组肝细胞受损情况明显减轻,但其两者间差异较小;术后3 d,两个剂量的ω-3PUFA治疗组Occludin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升高,但其两者间差异不明显;电镜发现模型组肝细胞紧密连接严重受损,两个剂量的ω-3PUFA治疗组受损程度明显减轻,且高剂量组作用优于低剂量组。结论:肝切除术后大鼠围手术期应用ω-3PUFA可能通过增加Occludin蛋白表达和维持肝细胞间紧密连接,从而产生保护肝脏屏障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与腋窝淋巴结阳性率的相关性。 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进行改良根治术治疗的11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周径测量法对患者淋巴水肿状况进行测量,将未出现水肿患者作为对照组,出现水肿患者列入水肿组,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对两组患者上肢淋巴水肿与腋窝淋巴结阳性率进行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两组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症状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体质指数、淋巴结转移、术后并发症、瘤体大小、放射治疗与上肢淋巴水肿、腋窝淋巴结阳性率有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体质指数、年龄、放射治疗(P<0.05);通过对比,水肿组上肢肿胀感与沉重感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导致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诸多,应当对出现的危险因素给予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来降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与分析乳宁颗粒治疗乳腺增生对外周血P53蛋白(P5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表法对南京鼓楼医院2019年4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10例乳腺增生患者进行分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红金消结片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乳宁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激素指标[雌二醇(E2)、孕酮(P)、催乳素(PRL)、黄体生成素(LH)]以及P53、TGF-β1水平,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乳房肿块、乳房经前胀痛、胸闷胁胀、少气懒言、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数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E2、PRL、P53、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P、L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乳宁颗粒治疗乳腺增生可获得显著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激素指标,调节P53及TGF-β1水平,且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