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慢性肾功能衰竭与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自主神经损伤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肾内科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检人员共 40例 ,按肾功能水平分为正常对照组、肾功能正常组、氮质血症组和尿毒症组 ,分别检测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 )时域指标并同步监测患者动态血压 ,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 结果 :(1)尿毒症组 HRV时域指标中主要观察指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 (P<0 .0 1或P<0 .0 5 ) ,而其余各组间 HRV时域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2 )尿毒症肾性高血压患者 HRV时域指标显著低于尿毒症正常血压患者 (P<0 .0 5 )。 结论 :(1)随着慢性肾功能衰竭病程进展 ,患者逐步出现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损害及功能失调 ;(2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损害与肾功能水平呈正相关 ;尿毒症本身即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损害的独立因素。 (3)尿毒症肾性高血压将加重患者心脏自主神经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2.
中国全科医学起步较晚,目前全科医学人才数量不足,其中医全科人才更是严重缺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医疗服务的需求。文章根据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开展情况,浅谈中医全科医师培养发展现状及对中医全科人才培养的思考和建议。笔者期望在实践中为中医全科人才的培养作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善冠状动脉成形术后的临床结果,同时降低因反复血运重建而再住院的费用。但20%~30%的病变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仍然是最重要的问题。动脉重构可能对介入治疗结果有影响。为此,对介入前动脉重构的程度对支架术后内膜增生是否有影响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4.
<正>颅内积气是指颅腔内存在气体。气体可积聚在硬膜外、硬膜下、脑实质内、蛛网膜下或脑室内~([1])。颅内积气的原因很多,以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最为常见,而作为脊柱手术的并发症则较为罕见。2015年4月我科收治了1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行胸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出现颅内积气,报告如下。患者女,43岁,因"腰痛伴双下肢麻木乏力10月余"于2015年4月15日入院。患者10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  相似文献   
5.
后踝是维持踝关节整体稳定性的重要结构,后踝骨折预后不良将导致踝关节稳定性丧失和继发性创伤性踝关节炎的发生,有关后踝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已受到学者的重视.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众多,该文就目前国内外有关后踝骨折的解剖和生物力学、受伤机制、诊断、治疗及术后康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为后踝骨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分析52例颈椎病行前路减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植骨、钛钉板系统内固定颈椎前路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在颈椎病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手术中的初步临床疗效。所有术后均获得6~25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前症状均得到改善,JOA评分术前平均为10.4分,术后为15.7分。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于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高度、颈椎稳定性均维持良好。无融合器下沉、塌陷、移位发生,无感染、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断裂等并发症。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能有效重建和维持颈椎体的结构和高度,可能是一种理想的颈椎植骨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7.
2004年10月~2005年10月,我们对70岁以上冠心病30例进行了冠状动脉介入(PCI)诊治。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30例均为男性;年龄70~83岁,平均76.7岁。均有心肌缺血表现,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19例,稳定型心绞痛9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并发高血压病15例,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n-HA/PA66人工椎体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至2008年3月,我科对53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n-HA/PA66人工椎体植入钛板内固定术.术后观察患者脊髓功能恢复情况,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变化情况,植骨融合情况,并发症、切口愈合情况.通过与同期在我科行钛网植骨融合的颈椎病患者对照,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门诊或电话随访.两组所有患者术后较术前脊髓功能、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改善明显,植骨融合率100%.n-HA/PA66人工椎体组术中术后未见并发症,钛网组有5例术后出现钛网下沉.两组比较,n-HA/PA66人工椎体组在脊髓功能、颈椎曲度、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及局部反应等方面与钛网组无明显差异;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优于钛网组.结论:n-HA/PA66人工椎体能有效恢复颈椎曲度及椎间隙高度;植骨融合率高.应用于颈前路治疗颈椎病的手术中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摘要 背景:发生于胸腰椎的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较少见,对于病灶切除后的椎体缺损,已有不同生物材料的椎体替代物用于临床,但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在此病的临床应用还鲜有报道。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在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病椎切除术后椎体重建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09-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胸腰椎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5例,全部行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置入、前路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情况、伤口并发症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1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年。全部痊愈,脊髓功能得到恢复,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提示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病椎切除后椎体间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置入、前路钉板系统内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椎体重建效果。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胸腰椎;嗜酸性肉芽肿;椎体重建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47.037  相似文献   
10.
深静脉穿刺置管并发症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并发症及处理对策.方法:通过对1 862例次深静脉置管结果的回顾性分析,探讨并发症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结果:深静脉穿刺成功率99.7%,共发生相关并发症128例次(6.8%).其中,心律失常28例次(1.5%),穿刺点异常出血51例次(2.7%),气胸2例次(0.1%),误穿动脉38例次(2.0%),死亡1例.在长时间留置管的1 074例次中,感染56例次(5.2%) ,深静脉导管堵塞39例次(3.6%).结论: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具有一定的风险,需从多方面、多环节予以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