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大部分合并门体分流静脉,如果术中处理不当,术后会发生肝性脑病。现将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0日我们对3例肝移植患者的门体分流静脉的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定量研究了猪原位肝脏血流动力学,以此了解肝脏生存和功能恢复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肝移植受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其结核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1]).我院有1例肝移植受者于术后32个月时发生肺结核和结核性腹腊炎,经抗结核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载脂蛋白E(ApoE)是一种影响脂蛋白代谢的遗传多态性蛋白,它有E2,E3和E4 3种异构体,分别由3个等位基因ε2,ε3和ε4编码。不同表型的ApoE通过调节脂代谢来影响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其中ApoE4是促进胆囊结石发生的高危因子。  相似文献   
5.
背景:肝移植后淋巴漏为少见的并发症.但门脉高压可导致腹腔淋巴回流障碍,因而术中应重视预防淋巴管的损伤.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移植后淋巴漏的防治经验.方法:总结分析3例肝移植后淋巴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丙肝后肝硬化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乙肝肝硬化1例,均接受经典原位肝移植术.记录分析3例患者的诊治经过.结果与结论:3例患者均于肝移植后6~8 d,恢复正常饮食后,肝周引流管处引流量突然增多,为乳白色,改为低蛋白饮食后引流液性状趋向清亮.无腹痛、腹胀及发热等表现,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均为阴性.3例患者引流液苏丹Ⅲ染色均为阳性,引流液中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水平接近血清水平,腹部超声均提示腹腔积液.肝移植后淋巴漏患者经先禁食,而后给予低脂饮食加全胃肠外营养的保守治疗方案1周左右均获治愈.结果提示,肝移植中游离解剖应尽量结扎,以避免淋巴漏;移植后出现淋巴漏,给予积极的饮食控制及全胃肠外营养后可自愈.  相似文献   
6.
胆汁中凝血状态与胆囊结石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研究胆固醇结石(简称胆石)病人胆囊胆汁中的凝血状态及其与交联纤维蛋白生成的关系来探讨胆石的形成机制。方法:收集胆石病人胆囊胆汁26份和非胆石病人胆囊胆汁17份, 测定胆汁中的凝血酶原片段F1+2抗原、凝血因子Ⅷ抗原、纤维蛋白原抗原、抗凝血酶Ⅲ抗原和活性、组织因子抗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蛋白C抗原、蛋白C活性、总蛋白S和游离蛋白S。结果:胆石组胆汁中纤维蛋白原抗原、凝血因子Ⅷ抗原、抗凝血酶Ⅲ抗原和组织因子抗原均高于非胆石组(P<0.01);胆石组凝血酶原片段F1+2抗原、抗凝血酶Ⅲ抗原与活性之比高于非胆石组(P<0.05), 抗凝血酶Ⅲ活性低于非胆石组(P<0.05);两组间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和蛋白C抗原无显著差异。结论:组织因子是胆石病人胆囊胆汁中凝血活性亢进的启动因子;胆石病人胆囊胆汁中凝血活性增高, 但抗凝活性并没有相应增强。  相似文献   
7.
背景:肝移植后淋巴漏为少见的并发症。但门脉高压可导致腹腔淋巴回流障碍,因而术中应重视预防淋巴管的损伤。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移植后淋巴漏的防治经验。 方法:总结分析3例肝移植后淋巴漏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丙肝后肝硬化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乙肝肝硬化1例,均接受经典原位肝移植术。记录分析3例患者的诊治经过。 结果与结论:3例患者均于肝移植后6~8 d,恢复正常饮食后,肝周引流管处引流量突然增多,为乳白色,改为低蛋白饮食后引流液性状趋向清亮。无腹痛、腹胀及发热等表现,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均为阴性。3例患者引流液苏丹Ⅲ染色均为阳性,引流液中三酰甘油及总胆固醇水平接近血清水平,腹部超声均提示腹腔积液。肝移植后淋巴漏患者经先禁食,而后给予低脂饮食加全胃肠外营养的保守治疗方案1周左右均获治愈。结果提示,肝移植中游离解剖应尽量结扎,以避免淋巴漏;移植后出现淋巴漏,给予积极的饮食控制及全胃肠外营养后可自愈。 关键词:淋巴漏;肝移植;并发症;全胃肠外营养;淋巴管损伤  相似文献   
8.
胆固醇结石病人胆囊胆汁凝血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研究胆囊胆固醇结石 (简称胆石 )病人胆囊胆汁中凝血和纤溶状态来探讨胆囊结石的形成机制。方法 :收集胆石病人胆囊胆汁 2 6份和非胆石病人胆囊胆汁 17份 ,测定胆汁中的组织因子抗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凝血酶原片段F1+ 2 抗原、凝血因子Ⅷ抗原、纤维蛋白原抗原、抗凝血酶Ⅲ抗原与活性、蛋白C抗原与活性、总蛋白S、游离蛋白S和纤维蛋白特异性降解产物D 二聚体抗原。结果 :胆石组胆囊胆汁中组织因子抗原、抗凝血酶Ⅲ抗原、抗凝血酶Ⅲ抗原与活性之比值、凝血酶原片段F1+ 2 抗原、凝血因子Ⅷ抗原、纤维蛋白原抗原、D 二聚体抗原、纤溶酶活性均高于非胆石组 (P <0 .0 5或P <0 .0 1) ,两组间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抗原和蛋白C抗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 ,胆石组抗凝血酶Ⅲ活性以及纤溶酶活性与凝血活性指标之比均低于非胆石组 (P <0 .0 5 )。结论 :胆石病人胆囊胆汁中的凝血和纤溶活性均高于非胆石者 ,但抗凝活性并没有相应增强 ,胆石病人纤溶活性增高的程度与凝血活性相比明显减低 ,从而有利于胆囊胆汁中交联纤维蛋白积累。组织因子是胆石病人胆囊胆汁中凝血活性亢进的启动因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