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背景肝胆外科手术因复杂的生理与组织解剖结构,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患者会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效果.快速康复外科通过运用各种经循证医学证实的有效措施,加强围术期过程管理,应用于肝胆外科手术效果值得肯定.但目前还少有从炎性因子、胃肠激素展开比较的文献报道.本研究以炎性因子、胃肠激素为切入点,分析快速康复外科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的可能作用机制.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对肝胆外科手术患者炎性因子、胃肠激素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05/2018-04拟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2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管理方法 ,干预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管理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胃肠激素、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6.20±5.32 vs43.55±6.12) pg/mL,(12.42±2.35 vs18.65±3.24) mg/L,(10.24±2.10 vs15.04±2.32)p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94, 12.355, 12.175, P0.05, P0.01);血清胃动素、胃泌素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205.45±25.16vs168.24±24.25,124.32±24.15 vs104.36±20.4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52,5.009, P 0.05,P 0.01);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6.45±3.12 vs21.24±3.65) h,(20.34±4.54 vs41.25±6.12) h,(38.65±5.24 vs57.42±7.15) h,(9.21±1.32 vs13.54±2.1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18, 21.780, 18.607,13.762, P 0.05, P 0.01);切口感染等并发症9.52%明显低于对照组26.98%(χ~2=6.436, P 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有助于促进肝胆外科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调节胃肠激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管囊肿再次手术的原因和外科处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6年间我院收治的先天性胆管囊肿术后再次手术病例(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再次手术的原因主要有:胆肠吻合口狭窄伴肝内胆管结石、残余胰腺段胆管囊肿伴结石、胆管囊肿癌变。再次手术的方式以胆管囊肿彻底切除、肝门部胆管整形、胆道探查取石、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主要术式。结论先天性胆管囊肿手术后再次手术的关键包括残余囊肿切除、消除胆胰管合流异常、解除吻合口梗阻、通畅胆汁引流、去除肝内肝外结石病灶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gallbladder drainage,PTGD)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州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急性化脓性胆囊 炎患者71例,分为PTGD+LC组(n=37例)和急诊LC组(n=34例), PTGD+LC组在常规PTGD后8周左右行 LC术。观察患者PTGD前后体温及炎症控制情况(PTGD+LC组),以及两组患者行LC术的术中及术后并 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TGD+LC组行PTGD术后3、7 d,炎症指标及肝功能较治疗 前明显好转(P < 0.05)。与急诊LC组相比,PTGD+LC组行LC的手术时间[(71.03±12.56)min vs (103.99± 36.24)min]、术中出血量[(24.05±11.89)mL vs (101.76±49.27)mL]明显降低(P < 0.001),行 LC的成功率高, 且术后出血、胆漏、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 < 0.05)。 结论 PTGD联合LC的治疗方案应用于老年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肝脓肿39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6年8月至2006年8月间,采用开腹手术、区域性动脉内灌注抗生素(放射介入治疗)及经皮多脓腔穿刺置管引流等方法治疗多发性肝脓肿39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系统评价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2013年期间收治的胆囊结石伴胆总管结石患者192例,分为微创组(ERCP+EST,联合LC)109例和对照组(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83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但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及住院费用较对照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合理的术前评估下,ERCP+EST联合LC的微创手术方案可安全应用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早期诊断和诊治经验。方法对2000~2012年间治疗的27例胆道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胆道损伤术中及术后早期发现并行一期修复整形、T管支撑引流22例,1例术后T管脱落后胆管狭窄再次手术,其余21例治疗效果好,另5例二次手术行胆肠Roux-en-Y吻合,1例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后痊愈。结论胆管损伤应尽早发现,并选以合适的治疗方法早期处理,比后期处理效果好。一期手术以修复整形为首选。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是指肝内和/或外胆管先天性发育异常,症状主要发生在婴幼儿期。囊肿切除和胆道重建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尽管经手术治疗后疗效很好,但由手术产生的相关并发症如残余胰腺段胆管囊肿使得再次手术的患者不在少数,约20.4%。而目前对于残余胰段胆管囊肿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尚无统一的认识。本次研究手术治疗12例残余胰腺段胆管囊肿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序贯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祖细胞(EPC)在改善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方法取8只健康Wistar大鼠进行骨髓EPC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取28只健康Wistar大鼠建立肝脏IRI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EGF+EPC组、VEGF组、EPC组及手术对照组,每组各7只;经肠系膜静脉属支注射药物:VEGF+EPC组序贯注射重组大鼠VEGF因子及EPC细胞悬液,VEGF组注射重组大鼠VEGF因子和PBS液,EPC组注射PBS液和EPC细胞悬液,手术对照组仅注射PBS液。比较4组大鼠1周存活率、肝功能、血液VEGF水平、肝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及病理变化情况。结果贴壁细胞CD133、CD3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率分别为90.51%、93.23%及93.41%,说明成功分离出骨髓EPC细胞。各组大鼠1周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周后VEGF+EPC组大鼠ALT、乳酸脱氢酶(LDH)、TBil水平显著低于VEGF组和EPC组(均P<0.01);VEGF水平显著高于VEGF组和EPC组(均P<0.01);肝组织病理检查见VEGF+EPC组肝细胞轻度水肿,肝索结构正常,未见明显炎性细胞聚集、肝细胞坏死等病理改变;肝组织中MPO水平显著低于VEGF组和EPC组(均P<0.01)。结论对肝脏IRI大鼠序贯使用VEGF及EPC,虽不能提高大鼠存活率,但能改善大鼠肝功能,减轻肝脏组织炎症,对肝脏IRI的治疗有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致医源性胆道损伤(iatrogenicbileductinjury,IBDI)的再次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20例LC致IBDI的临床资料,分别从LC致IBDI的临床特点、手术时机、手术技术等方面探讨再手术中的相关因素。[结果]Lc致IBDI再次手术的效果受手术时机、既往术中处理方式、术者操作水平影响。[结论]Lc致IBDI的修复时机及处理方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决定性因素,最好术中及时发现、修复,修复手术应由经验丰富的胆道外科医师实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