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部外科感染主要病原菌及药物敏感性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越来越多强有力的新型抗生素应用于临床,感染依然是外科面临的重大难题之一.由于宿主、微生物和抗菌药物三方面各自力量的消长和相互间关系的变动,腹部外科感染性疾病常见细菌的构成比和药物敏感性均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只有及时掌握这种变化趋势,才能针对性地选用最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从而降低术后感染并发症、减少住院时间、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和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重型四肢淋巴水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18例难治性,巨型象皮肿病人,根据年龄,体质以及病变情况,分别采用病变组织切除植皮,皮瓣下病变组织切除以及梭形病变组织除三种手术方式治疗。结果 畸形,巨大的患肢明显缩小,肢体功能改善,效果显著。随访6-26个月,疗效稳定。结论 切除病变组织治疗重型四肢淋巴水肿,疗效确切。手术方式依病人具体情况而定。术后患肢坚持使用弹力绷带是巩固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胰腺肿瘤尤其是胰腺导管腺癌的恶性程度高,转移性强,预后差。以往研究表明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在胰腺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深入了解胰腺肿瘤的发病机制将有助于针对性治疗。在胰腺发育过程中,复杂的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决定了其前体细胞分化方向,在胰腺发生恶变过程中,这些因素又参与其中,因而往往可以作为追溯CSC的标志。一些研究也应用特定蛋白来筛选胰腺CSC。现就胰腺CSC的来源、鉴定和靶向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对乳腺癌伴巨乳症病人行双侧乳房缩小整形术与保乳手术的可行性。方法:我院对105例巨乳症病人作了缩小整形术,对其中9例同时患乳腺癌病人在保乳基础上同时行双侧乳房缩小整形术,中位随访时间为14.2个月。结果:平均年龄45岁,平均切下含肿瘤一侧乳房标本重量为561g,肿瘤大小0.5~3cm。其中1例因切缘阳性行乳房全切除。本组术后没有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病人随访显示满意率达87%。结论:对于希望行保乳术的乳腺癌伴巨乳症病人,双侧乳房缩小整形术是可行且安全的一种方法,将是对乳腺肿瘤外科的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5.
腋部副乳腺的整形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腋部副乳腺的整形治疗方法。方法:对79例呈半球状和不规则隆起的腋部副乳腺进行切除整复治疗。术中注重切口设计和局部增生脂肪切除。结果:79例腋部副乳腺和局部增生脂肪均被切除,术后切口隐蔽,瘢痕纤细,外形改善。结论:结合整形结论切除腋部副乳腺,治病兼顾美容,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聚乙二醇多柔比星脂质体与表柔比星在HER-2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20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行乳腺癌手术并进行辅助化疗的368例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75例接受多柔比星脂质体化疗的患者纳入试验组,193例接受表柔比星化疗的患者纳...  相似文献   
7.
8.
普外科真菌感染84例临床调查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普外科真菌感染的现状及临床特性.为外科手术后真菌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2年1月-2003年12月本院普外科疑似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概况,对其中经真菌涂片、培养阳性,并伴有临床症状、体征诊断为真菌感染患者的感染类型、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作进一步分析。结果:①我科2年中共有242株真菌培养阳性的临床标本。其中确诊或疑诊为真菌感染者84例。感染部位以消化道最常见。病原菌以白念念珠菌最常见,占58.2%。其次为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②外科手术、长时间用抗菌药、恶性肿瘤、胃肠外营养是最常见的危险因素,50%以上的患者存在上述情况。③与感染有关的手术类型最多见的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各病种中亦以胰腺肿瘤及炎症最多。④除抗厌氧菌药物外,第三代头孢菌素、亚胺培南、去甲万古霉素是曾有真菌感染的患者最常使用的抗生素。结论:①白念念珠菌仍为外科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而非白念念珠菌感染呈上升趋势。②我院普外科真菌感染以消化道感染为主。③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合理使用抗生素、尽早使用肠内营养、规范各类导管操作和护理等均是真菌感染的重要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腹腔感染致病菌的主要类型、药物敏感性变化及其和临床的关系,以指导外科临床合理应用有效抗生素。方法从本院2003年9月~2005年3月急腹症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均在手术中取腹腔标本行细菌学检测,并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术中腹腔细菌培养阳性率51.3%。原发病脏器在不同部位及有、无穿孔两组病人间细菌培养阳性率有差异;(2)腹腔细菌培养阳性率和惠者发病时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全身炎症反应指标无关;(3)腹腔细菌培养阳性者伤口愈合类别较阴性者低;(4)腹腔感染革兰氏阴性(G^-)菌前4位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氏阳性(G^+)菌以肠球菌为主:(5)G^-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已有部分耐药,可能与产超广谱酶(ESBL)菌株的增多有关;G^+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但对多肽类抗生素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100%敏感。结论(1)内源性感染和混合感染仍是急腹症外科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特征;(2)应根据手术中所见发病脏器的具体情况制定抗菌治疗计划;(3)急腹症手术时应加强对伤口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CDC)将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SSI)分为切口和器官/无菌体腔感染[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