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93年以来,我院共收治经CT确诊的破入脑室的丘脑出血24例,本文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38—76岁,平均56.2岁。21例有明确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血压增高22例。意识状态:按GCS评定,3—8分11例,9—12分6例,13—15分7例。伴随症状:双  相似文献   
2.
众多研究[1,2]表明:白细胞(WBC)参与脑血管病发生和发展的病理过程,并认为WBC增高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测定了73例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急性期外周血WBC数,并分析其变化特点,探讨WBC升高与HCH损伤的机制以及与预后的关系。1资料和方法1.1对象1993年3月~1998年3月我科收治HCH患者73例,其中男45例,女28例;年龄40~78岁,平均61.7岁。均经CT检查确诊,其中基底节区出血41例,脑叶出血12例,丘脑出血14例,小脑出血6例。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排除了感染…  相似文献   
3.
我们1990年12月~1998年6月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开颅清除血肿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共62例,效果良好,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46例,女16例;年龄49~72岁。均有明确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增高者51例。病情分级按GCS评定均为重型(3~8分),其中伴脑疝形成者16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催醒效果。方法将71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25例,应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治疗,B组24例,单用纳洛酮治疗,C组22例,单用醒脑静治疗,比较3组患者开始治疗到清醒的时间。结果 A组患者平均清醒时间(4.10±1.33)h,显著低于B组及C组(P<0.01)。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促醒效果显著,优于单用纳洛酮或醒脑静治疗。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观察罐内负压与时间、罐内负压与毫针出针长度的关系。在肾俞穴部位燃拔火罐20 min,通过压力传感器用高速生理记录仪记录罐内负压变化情况。在肾俞穴行毫针刺,以不同负压加拔火罐,测量拔罐前后毫针进针长度变化。观察发现:(1)罐内负压的绝对值与拔罐时间呈逐渐下降趋势,在拔罐20 min后明显变小(P0.05);(2)罐内负压使毫针向外运动(出针),相同压力下,男性出针长度大于女性(P0.01)。罐内负压的大小以及性别可影响毫针出针长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胆石症手术患者CIC(循环免疫复合物)、Ig(免疫球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和胆石中IgG型IC(免疫复合物)及细菌的变化。方法胆石症患者50例(男20例,女30例),平均年龄46岁。术前、术后5d测定CIC、Ig、T淋巴细胞亚群,并培养结石细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胆结石患者术前血中CIC(u/L,5.3±1.5vs1.2±0.8,P<0.01)增高,IgG(g/L,8.7±2.0vs11.2±3.2,P<0.05),CD3+(%,52±5vs66±10,P<0.01),CD4+(%,29±4vs44±9,P<0.01)和CD8+(%,20±3vs31±7,P<0.01)则降低,但术后恢复正常。胆石中IC阳性率为82%,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5%,主要是大肠杆菌。结论胆石症术前、术后血CIC、IgG、T淋巴细胞亚群均有明显的改变,结石中IC阳性率高,培养主要为大肠杆菌。且细菌培养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长期连续经皮肤给予美乐涂膜剂产生的毒性反应及其程度,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80只SPF级大鼠按体质量和性别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剂量组(2.63、17.9、33.17g生药/kg),采用大鼠破损皮肤连续给药30d,观察症状和检测指标包括一般性状、检测(主要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部分血液学指标、生化指标与空白组比较有差异,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主要脏器重量系数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未见病理性改变。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即2.63~33.17g生药/kg属安全剂量范围。  相似文献   
8.
不同乙肝检测模式中Pre-S_1抗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不同乙肝检测模式中P re-S1抗原的检测情况分析,了解P re-S1抗原与乙肝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采用EL ISA法对300份乙肝阳性血清进行P re-S1抗原检测。结果;P re-S1抗原检测在HB sA g(+)、HB eA g(+)、HB cA b(+)模式的阳性率为86%,在HB sA g(+)、HB eA b(+),HB cA b(+)模式的阳性率为40%,在HB sA g(+)、HB cA b(+)模式中阳性率为25%,而在HB eA b(+)、HB cA b(+)模式中,HB sA b(+)、HB eA b(+)、HB cA b(+)模式中,HB sA b(+)、HB cA b(+)模式中及HB cA b(+)模式中阳性率都为0。结论:P re-S1抗原测定可作为检验乙肝病毒存在和复制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9.
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和骨髓IgG,SIgA,铁蛋白和胃动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玉宝 《医学争鸣》2000,21(11):1345-1345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收集 1996 - 0 1/1999- 12住院的缺铁性贫血 (IDA)患者 2 2 (男 9,女 13)例 ,年龄 (36± 11)岁 ,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头昏 ,乏力 ,面色苍白 ,心慌气短 ,消化不良等 ;病因分析包括慢性消化性溃疡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手术后 ,月经失调 ,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等 .根据 WHO标准并结合兰州地区状况 ,贫血的定义是 ,Hb在男性 <12 0 g· L- 1 ,女性 <110 g·L- 1 .IDA包括骨髓铁染色阴性或血清铁蛋白 <13μmol·L- 1 (正常 13~ 31μmol· L- 1 )和血清铁 <45μmol· L- 1 (正常45~ 73μmol· L- 1 ) ,转铁蛋白饱…  相似文献   
10.
在144只小鼠上观察到:补法艾灸有提高“阳虚”小鼠T淋巴细胞数量和T、B淋巴细胞活性的作用,泻法艾灸无此效应;腹腔注射心得安可部分翻转补法艾灸的上述作用,而注射酚妥拉明则无明显影响;用6-OHDA损毁外周肾上素能神经也可部分阻断补法艾灸提高T、B淋巴细胞活性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艾灸提高“阳虚”小鼠免疫功能的机制之一是通过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免疫细胞β受体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