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25篇
  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胃间质瘤(GST)的CT表现,探讨CT对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GST患者的CT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GST的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肿块向胃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肿块的密度均匀或不均匀伴有大小不等,形态不一;增强后,肿块均匀强化或不规则强化,可见中心坏死及远处转移灶。本组病例中良性7例,肿块直径多数小于5cm,边界较清楚,CT显示多为均匀强化;恶性13例,肿块直径多数大于5cm,边界欠清楚,CT显示为不规则强化,肿块内有坏死表现或转移灶。结论CT可清楚显示肿块的外部形态、内部改变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对GST的定位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异氟醚和七氟醚吸入麻醉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E-选择素(E-selectin)、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浓度变化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年龄43~68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异氟醚(I组)和七氟醚组(S组)。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吸入1.7%~2.3%异氟醚或2.5%~3.4%七氟醚,维持I组异氟醚呼气末浓度为1.5~2.0 MAC、S组七氟醚呼气末浓度维持在1.5~2.0 MAC至术毕。于麻醉诱导前5min(T0)、手术开始后1h(T1)、手术开始后2h(T2)和术后1h(T3)时采集静脉血样,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E-selectin、ICAM-1、MMP-2、MMP-9表达。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I组血清E-selectin、ICAM-1、MMP-2、MMP-9表达明显增加(P0.05),T2、T3时S组血清E-selectin、ICAM-1、MMP-2、MMP-9表达明显降低(P0.05)。T1~T3时S组血清E-selectin、ICAM-1、MMP-2、MMP-9表达明显低于I组(P0.05)。结论七氟醚能抑制肺癌根治术患者血清E-selectin、ICAM-1、MMP-2、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动脉夹层(CAD)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2010年4月~2012年10月我科收治CAD患者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例,颈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多样,颈部疼痛是其常见首发症状。本组患者通过多模式影像学检查而确诊,临床采用内科抗凝治疗1例、支架血管成形术+抗凝治疗4例、溶栓+支架血管成形术+抗凝治疗1例,均痊愈出院。结论:颈动脉夹层是青年脑梗死的常见病因,对出现颈部疼痛的患者要警惕颈动脉夹层。脑血管造影是诊断颈动脉夹层的金标准。对CAD的治疗应个体化,选择内科抗凝以及颈内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丙泊酚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中发挥的作用及其具体机制. 方法 采用氧糖剥夺再灌注(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perfusion,OGD/RP)法体外构建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OGD/RP组、丙泊酚+OGD/RP组.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皮质神经细胞存活率,Annexin V-PI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即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mRNA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丙泊酚对皮质神经细胞内bFGF,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以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phosphorylated extr 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pERK 1/2)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小干扰RNA构建bFGF沉默的细胞. 结果 OGD/RP处理组神经细胞凋亡率为43.2%,经10 mg/L的丙泊酚预处理后,细胞的凋亡率降为19.5%.与对照组比较,OGD处理后,细胞中bFGF的含量显著下调(P<0.05),丙泊酚处理的皮质神经元中bFGF含量显著高于OGD处理组(P<0.05).丙泊酚能够上调pAKT以及pERK1/2的表达,激活这两条信号通路.沉默bFGF或者施加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tylinosital 3 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以及pERK1/2信号通路抑制剂都会导致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P<0.05),抑制PI3K-Akt以及pERK1/2的激活. 结论 丙白酚可以通过上调bFGF的表达,激活PI3K-Akt和ERK 1/2信号通路,增加皮质神经元的存活.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 (EH)早期肾损害微量白蛋白尿 (U- MAlb)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对尿蛋白试纸阴性的 16 1例 EH患者测定 U- MAIb,并与 12 5例正常健康者作比较。结果 :EH组 U- MAlb排出量增加的人数占患者的 37.3% ,EH 、 级组极显著高于 级组 , 级组显著高于 级组 ,EH组 U- MAlb极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 :EH患者有相当比例已发生 U- MAlb,高血压级越大 ,年龄越大 ,病程越长 ,发生 U- MAlb的比例越大 ,排出量也越高。定期检测 U - MAlb排出量对发现 EH早期肾损害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简述黄疸病的发病特点,及古今医籍对黄疸病的各种不同分类方法,在病因病机方面重点分析了湿阻肝胆在各型黄疸为病中产生的影响,并举以实际病例,从实践与理论两方面论证了。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大法在治疗各型黄疸中的重要指导意义,同时以利湿退黄的要药——茵陈为例,说明在治疗各型黄疸的遣方用药过程中均不可缺少利湿之品。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7岁,已婚.住院号4099.因间断性左上腹隐痛伴消瘦5个月,加重伴腹胀反酸、恶心3d,于1992年5月11日入院.患者于1991年12月始出现左上腹隐痛,食欲不振,偶有反酸.1992年5月左上腹痛加重,腹胀、恶心、反酸、进食后明显.以“慢性胃炎、重度营养不良”收住院.既往无肝炎、结核病史.入院体检:体温35.8℃,脉博80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0.66/7.5 kPa.慢性病容,极消瘦呈恶液质状,神志清楚,皮肤巩膜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瘀斑,全身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心肺无异常,腹部平,腹壁较韧,肝脾肋下未触及,左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国产辛伐他汀(京必舒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2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国产组31例给予国产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31例内服进口辛伐他汀。2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a。治疗前后采用高频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结构及血流状态,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各参数,并与同期选择的30名健康人做对照分析。结果2组患者经辛伐他汀治疗1a,颈动脉IMT开始变薄(P〈0.05),2a治疗后显著变薄(P〈0.01)。用药后6,12,24个月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下降(P均〈0.01);组间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颈动脉IMT、血脂(TC、TG、LDL-C)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期间未见国产辛伐他汀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辛伐他汀可作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PSA及PSAD测定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对无选择性201例无明显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症状的45岁以上男性进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测定,并以慢性前列腺炎14例,BPH已作前列腺切除11例作为对照。结果发现:PSA随年龄增大而增高,至70岁以后未再继续增高。PSA>4μg/L者22例,其中11例在B超引导下作前列腺穿刺活检,10例为BPH,1例为前列腺癌。PSA及PSAD对鉴别BPH与前列腺癌价值不大,BPH手术后PSA逐步下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