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胰高糖素负荷的血c—AMP及血糖反应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对胰高糖素负荷后的血c-AMP及血糖反应能力.方法38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为A级(10例),B级(14例),C级(14例)三个亚组.11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清晨空腹静卧,套管针肘静脉穿刺并固定15min后采集基础血c-AMP和血糖标本,即刻以每公斤体重2.5μg胰高糖素快速静脉注射(30s内),分别于注射后5,15,30及45min采集血c-AMP和血糖标本.以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c-AMP浓度.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浓度.结果肝硬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基础血浆c-AMP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基础血糖无显著差异.胰高糖素负荷后5min血浆c-AMP浓度即明显增高,于10~15min达高峰,多数达峰时间在10min;血糖于5min开始升高,15~30min达高峰,多数达峰时间在30min,肝硬化各组的血c-AMP及血糖反应曲线均低于对照组,且肝硬化严重程度愈重,血c-AMP及血糖反应曲线愈低,峰值血浆c-AMP及峰值血糖浓度,肝硬化总体(122.08±84.39pmol/ml,5.71±0.75mmol/LA级(148.07±85.08pmol/ml,6.25±0.48mmol/L)、B级(120.47±173.34pmol/ml,5.84±0.60mmol/L)及C级(83.04±50.96pmol/ml,5.11±0.67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19.47±173.34pmol/ml,7.28±0.89mmol/L),且随肝硬化严重程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结论肝硬化患者对胰高糖负荷的血c-AMP及血糖反应能力减弱,且随肝硬化严重程度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15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肝病毒感染导致的肾损害是肾小球肾炎的一种 ,随着肾活检的广泛开展 ,临床报道的病例不断增多 ,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 15例乙肝相关性肾炎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15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 12例 ,女 3例 ;年龄 18岁~ 38岁 ,平均 2 6岁。乙肝病程 1年~ 10年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血糖值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的关系。方法  3 8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 Pugh肝功能分级 ,分为A级 ( 10例 )、B级 ( 14例 )和C级 ( 14例 )三组。 11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抽取空腹血 2ml后 ,行糖耐量试验 ,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浓度。结果 肝硬化各组的基础血糖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60和12 0分钟血糖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2~ 0 .0 5 ) ,且随着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增加 (即A级→B级→C级 ) ,血糖浓度有增高的趋势。肝硬化各组的血糖12 0 /0 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0 .0 0 2 ) ,并随着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高。 12 0分钟血糖及血糖12 0 /0 值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P <0 .0 0 1) ,与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凝血酶原延长时间、R151CG及Child Pugh肝功能评分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0 1~ 0 .0 0 5 )。结论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 2小时血糖值及血糖12 0 /0 值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密切相关 ,是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的良好指标 ,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人工肝支持系统救治肝损害型白毒伞类毒蘑菇中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3~4月间发生白毒伞类毒蘑菇中毒9例,联合应用腹膜透析(PD)、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血浆置换(PE)或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进行抢救,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第一批6例,男1例,女5例,中位年龄27岁(5~40岁),其中儿童及妊娠5月的孕妇各1例。于误食毒蘑菇后24h内入我院。蘑菇经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鉴定为致命白毒伞(Amanita exitialis)。第二批为一家3例,年龄19~54岁。于误食毒蘑菇后第5日入我院。蘑菇未留下样品,但根据采集蘑菇的地点、患者描述的蘑菇外形及发病过程与第一批相似,推测本批误食的蘑菇也为致命白毒伞。误食毒蘑菇后8~10h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的症状,持续2~9d,多数3~5d,大便中有红、白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奥曲肽对正常人用于肢端肥大症,胰岛素瘤,胰岛细胞增生症,糖尿病等疾病状态时对血糖的影响及其影响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对胰高糖素负荷后的血糖反应能力。方法 38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分为A级(10例)、B级(14例)及C级(14例)三个亚组。11例健康者对照组。清晨空腹采集基础血糖标本后,按每公斤体重2.5μg胰高糖素快速静脉注射(30秒内),分别于注射后5、10、15、30及45分钟采集血糖标本。结果 基础血糖,肝硬化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胰高糖素负荷后5分钟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HBsAg致敏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7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接受临床试验.取外周静脉血25mL,用密度梯度离心及贴壁法获得单核细胞,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诱导扩增出树突状细胞,并予HBsAg致敏树突状细胞.第7天收获树突状细胞静脉回输,每周1次,共4次.治疗前后检测HBV标志物定量、HBV-DNA定量及肝功能.结果 治愈4例,好转13例,有效率为100%,治愈率23.53%.治疗前后HBsAg为(106.68±116.45)ng/mL和(37.68±55.25)ng/mL(t=3.70,P=0.002),平均下降65%,4例HBsAg转阴.治疗前后ALT为(20.86±5.15)u/L和(26.61±13.80)u/L(t=2.154,P=0.047);HBsAb、HBeAb、HBcAb及TBIL无显著变化.结论 抗HBV-DC静脉回输可显著降低并清除HBsAg,彻底治愈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方法 ,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患者胰高糖素负荷后的血环磷腺苷 (c AMP)反应能力减弱 ,且随着肝硬化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减弱[1] 。血c AMP的峰值浓度与基础浓度之比 (c AMPP/B)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密切相关[2 ] 。胰高糖素负荷试验(GLT)的血c AMPP/B值可能用于评价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状况 ,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4 1例肝硬化患者 ,按 1990年 7月召开的“全国肝硬化专题学术讨论会”制定的标准确定诊断[3 ] 。男35例 ,女 6例 ,年龄 2 2~ 72岁 ,平均年龄 5 3岁。肝硬化病因 :病毒性肝炎 35例 ,酒精性 5…  相似文献   
9.
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人类误食毒蘑菇后的临床表现因误食毒蘑菇的种类不同而表现各异。白毒伞类毒蘑菇中毒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肝损害,目前对此尚无特效解毒药物,病死率极高。2002年3月底4月初,广州地区连续发生两起误食白毒伞类毒蘑菇中毒的事件,我们对两起中毒事件的全部9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腹膜透析(PD)、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持续性静脉  相似文献   
10.
胰高糖素负荷的血糖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对胰高糖素负荷的血糖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38例肝硬化患者,按1990年7月召开的“全国肝硬化专题学术讨论会”制定的标准确定诊断。男33例,女5例,平均年龄( 54±13)岁。病毒性肝炎性32例,酒精性5例,原因不明1例?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 A级10例,B级14例,C级14例,各为一亚组。11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 46 ±11)岁。 实验开始前3d停用已知能影响糖代谢的药物。实验开始前1~2d进行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