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单向式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90年代初开展并在1992年完成了第1例肺叶切除[1],15年来这一微创技术用于肺癌切除逐渐被接受,并已进入美国NCCN早期肺癌手术治疗指南[2-4].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报道急诊或亚急诊肺大疱切除加单侧肺减容术治疗COPD并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结果。方法对32例COPD并自发性气胸患者实施肺大疱切除加单侧肺减容术,术后随访24个月,分别于术后第6、12、24个月测定动脉血气分析值。结果术后第6、12、24个月与术前相应数值比较,均有明显好转(P〈0.05)。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35%左右。结论肺大疱切除加单侧肺减容术可以改善COPD并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手术死亡率低,尽量切除肺大疱及病变侧过度气肿的肺组织和防止残肺漏气为手术关键,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肺癌分期法是1997年正式提出的,在过去的10年中对规范肺癌的诊治及临床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渐渐显示出其不足之处。2007年国际肺癌研究联合会(IASLC)通过收集100869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就TNM分期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做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对第7版肺癌TNM分期的修改建议:(1)根据肿瘤大小不同,将原来的T分期分为T1a(肿瘤最大直径≤2cm)、T1b(3cm≥肿瘤最大直径〉2cm)、T2a(5cm≥肿瘤最大直径〉3cm)、T2b(7cm≥肿瘤最大直径〉5cm);(2)将T2c(肿瘤最大直径〉7cm)和原发肺叶内出现转移灶归为T3,将同侧其他肺叶内出现转移灶归为T4;(3)把癌性胸水、心包积液及对侧肺结节转移归为M1a,肺外转移归为M1b。新的版本在国际上将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和认同度,在今后肺癌的治疗及判断预后上将起到更细致、更精确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肺癌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肺放线菌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0例肺放线菌病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0例肺放线菌病均有咳嗽等症状。肺部影像学5例表现为肺部实质性肿块或球型病灶,8例伴有空洞形成,10例表现为肺部片状高密度阴影。青霉素效果较好,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治疗也可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肺放线菌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肺部片状影/肿块影并空洞形成是其影像学特点,青霉素是主要治疗药物。在放线菌病的治疗中,外科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食管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MME)的临床特点、病理、诊疗方案、肿瘤分期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9年9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1例PMME患者,以及在Pubmed、中国知网等相关检索系统,以"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esophagus,PMME"和"原发性食管恶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二孔法胸腔镜下T3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52例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6年8月~2008年12月采用电视胸腔镜T3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手汗症。以掌侧皮肤温度较术前升高1~3℃以上及干燥温暖为有效,手掌皮肤温度较术前增加(1℃且仍为潮湿者为无效。结果 52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患者手掌多汗症状消失,有效率为100%,术后掌温升高(2.6±0.7)℃。50例随访1.5~24个月,平均14.5月,无一例复发及严重代偿性多汗,轻度代偿性多汗6例,占12%(6/50)。结论二孔法电视胸腔镜下T3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炎症反应的影响。 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 (S组)、缺血-再灌注30 min组 (I/R-30组)、缺血-再灌注120 min组 (I/R-120组)、缺血后处理30 min组 (IPO-30) 和缺血后处理120 min组 (IPO-120),每组8只。S组完成左侧开胸手术操作,肺门过阻断带,但肺门未阻断;I/R组拉紧肺门阻断带阻断左肺门,造成左肺缺血1 h,然后松开阻断带再灌注30 min和120 min (即I/R-30组和I/R-120组);IPO组在1 h的缺血之后再灌注开始前先进行10 s的缺血及10 s的再灌注(共3个循环,持续1 min),然后是与I/R组同样的30 min和120 min的长时间持续灌注(即IPO-30组和IPO-120组)。测定各组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0(IL-10) 及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sICAM-1) 的水平。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变化并进行弥漫性肺泡损伤(DAD) 评分。 结果 I/R-30组和I/R-120组血浆中sICAM-1水平比S组显著升高[(2.140±0.250) μg/L vs. (0.944±0.188) μg/L,P=0.003; (2.191±0.230) μg/L vs. (0.944±0.188) μg/L,P=0.003],肺组织中IL-10水平亦明显高于S组[(15.922±0.606) pg/mg pro vs. (7.261±0.877) pg/mg pro,P=0.037; (17.421±1.232) pg/mg pro vs. (7.261±0.877) pg/mg pro,P=0.042],组织损伤明显。缺血后处理干预后,IPO-30组和IPO-120组血浆sICAM-1水平与相应I/R组各时间点相比显著降低 [(1.501±0.188) μg/L vs. (2.140±0.250) μg/L,P=0.038; (1.350±0.295) μg/L vs. (2.191±0.230) μg/L,P=0.005],而IL-10水平显著升高[(20.950±1.673) pg/mg pro vs. (15.922±0.606) pg/mg pro,P=0.008; (25.334±1.173) pg/mg pro vs. (17.421±1.232) pg/mg pro,P=0.006],DAD评分显著降低[6.8±1.4 vs. 11.5±1.9,P=0.007;7.5±1.6 vs. 13.2±1.7,P=0.005],肺组织损伤较I/R组显著减轻。 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62岁,16年前因胸中段食管鳞癌在我科行经左胸食管癌根治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术后病理分期为Ⅲ期(T3N0M0),术后经过顺利,未行放、化疗.本次入院前半年出现进食梗噎,当地医院误诊为"吻合口狭窄"、"食管癌复发",直到仅能进少量流食才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吻合口鳞状细胞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在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30组、IR120组)、缺血后处理组(IPC 30组、IPC120组),通过阻断左肺门建立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 TNF-α表达阳性率:C组(4.65±1.09)%,IR30组(19.68±2.47)%,IR120组(29.37±2.45)%,IPC 30组(12.31±1.80)%,IPC 120组(18.80±2.88)%;IL-1β的表达阳性率:C组(5.22±0.58)%,IR30组(23.90±1.22)%,IR120组(29.57±3.11)%,IPC 30组(16.46±2.50)%,IPC120组(21.86±3.40)%.肺组织经缺血再灌注后,与C组相比,IR组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上升趋势;而IPC组与相应时段的IR组相比,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抑制再灌注鼠肺组织中致炎因子TNF-α和IL-1β的表达,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对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