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型哺乳动物胰岛机械化大量分离、纯化的方法,为人类胰岛移植物的大量制备摸索创造条件.方法 应用改进的机械化胰岛分离、纯化系统,用HCA和UW液顺序原位灌洗犬胰腺,主副胰管插管,4℃胶原酶-V(1.5 g/L)+胰酶抑制剂pefabloc(0.4 mmol/L)灌注后,Ricordi-Chamber消化罐消化,4℃COBE2991连续密度梯度离心纯化,测定胰岛当量(IEQ)、胰岛纯度及存活率、胰岛素及C-肽的释放量、培养24 h后光镜及电镜观察.结果 胰腺消化时间为(25.0±6.0)min,胰岛外分泌腺包裹率为(9.4±2.4)%,消化后胰岛收获量为(17.2±3.6)×104IEQ/每个胰腺,纯化后胰岛收获量为(8.3±2.0)×104IEQ/每个胰腺,胰岛纯度为(89.7±3.5)%.纯化胰岛体外低糖与高糖刺激下胰岛索分泌量及C-肽的释放量良好,培养24 h后形态结构及功能正常.结论 本实验室改进的胰岛机械分离方法及各设备运行可靠,获得的胰岛形态功能良好,可望用于临床人类胰岛的大量制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岛冻存前后经高压氧细胞旋转培养系统(HORCCS)培养后移植入糖尿病大鼠能否提高胰岛移植的效果.方法 将分离纯化的大鼠胰岛分为:A.体外实验组:将各组大鼠胰岛经HORCCS培养或普通培养30 d,检测细胞内DNA和胰岛素含量,胰岛存活率,胰岛素分泌水平.B.胰岛移植实验组:将各组大鼠胰岛经HORCCS培养或普通培养7d,然后移植,观察移植受体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电镜观察各胰岛移植实验组中培养7 d时的胰岛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经高压氧 RCCS培养14 d的胰岛存活率及胰岛素分泌水平高于普通培养组(P<0.05).移植了经HORCCS培养的胰岛后,受体血糖在移植后2周即恢复为正常值,并维持到移植后10周.全部受体维持正常血糖耐受曲线.电镜下可见经HORCCS培养后,冻存复苏胰岛表面形成微小的孔道.结论 胰岛冻存前后经高压氧RCCS培养后可以建立营养输送管道,不但有利于氧和营养物质的运输,更有利于胰岛内细胞的均匀一致的冻存,从而减少冻存对胰岛的损害,提高胰岛的分泌活性和成活率.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切除术是普外科中一种常见手术,自其开展以来,甲状腺危象、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术后出血等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的并发症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如何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及降低其导致不良后果的可能方法,成为目前讨论的焦点,本文主要讨论甲状腺术后放置引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低温微重力对大鼠胰岛移植质量的影响,以期减少体外培养对胰岛活性和数量的影响,提高胰岛移植质量。方法:将分离纯化的大鼠胰岛分为3组:大鼠新鲜胰岛移植组(于移植前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21 d,对照组);实验1组(大鼠新鲜胰岛在37 ℃ RCCS中培养21 d);实验2组(新鲜大鼠胰岛在26 ℃ RCCS中培养14 d后复温至37 ℃继续在37 ℃ RCCS中培养7 d)。 观察各种培养液中的胰岛素含量。并将上述3个实验组不同条件培养的胰岛分别以2000IEQ胰岛移植量植入糖尿病大鼠体内,并观察10周。结果:实验2组的胰岛存活率、胰岛素分泌水平及胰岛素刺激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和实验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 d时实验2组胰岛存活率高达(67.4±4.6)%,而对照组和实验1组胰岛存活率分别降至(28.1±3.3)%和(50.3±3.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糖尿病大鼠移植实验1,2组的胰岛后均能控制血糖至正常水平,但实验2组胰岛移植对糖尿病大鼠7 d内血糖控制优于实验1组;对照组血糖控制差,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大鼠胰岛经低温微重力培养后移植,可以明显提高1型糖尿病大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应用骨髓法培养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2,他引:2  
目的探讨培养树突状细胞(DC)的最佳方法和合理的培养时间。方法取大鼠的骨髓细胞分别加入4种细胞因子重组大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rGMCSF)5μg/L,重组大鼠白细胞介素4(rrIL4)5μg/L,重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rrTNFα)10μg/L,重组大鼠γ干扰素(rrγIFN)20μg/L培养2周,并用PE标记的抗大鼠CD86单克隆抗体检测它的成熟度。结果从第7天开始细胞周围开始逐渐伸出突起,第13天以后突起5~6支左右,且长度逐渐缩短,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伸出长短不等的突起,类似神经细胞的树突。60只大鼠培养所得的树突状细胞平均为(1.18±0.21)×107第7、11、13、15天的CD86单抗的阳性率分别为30%、80%、92%、94%,随着时间的延长,它的阳性率不断增加,尤以第1周到第2周之间增长的特别明显,但2周以后,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度无明显提高。结论应用骨髓法来培养树突状细胞加入细胞因子rrGMCSF、rrIL-4、rrTNF-α、rr-γ-IFN培养2周,可得到成熟的树突状细胞。  相似文献   
6.
甲状腺髓样癌是一种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或C细胞的恶性肿瘤,与起源于甲状腺滤泡细胞的其他甲状腺恶性肿瘤有显著的区别.据美国国家癌症数据库(national cancer data base,NCBD)[1]的统计甲状腺髓样癌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4%,其中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占甲状腺髓样癌的75%[2],因此甲状腺髓样癌中大多数为遗传性.遗传性甲状腺髓样癌常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ia type 2,MEN2)的主要临床表现,也是造成NEN2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6岁.因髂腰部肿物4个月,破溃伴腹痛、腹胀7 d入院.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及呕吐,停止排气、排便,诊断肠梗阻,曾在当地医院行结肠镜检,未见异常;对症治疗肠梗阻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从骨髓来源的免疫辅佐细胞树突状细胞的培养操作技术及合理的培养时间。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12在卫生部细胞移植重点实验室进行。树突细胞来源为健康SD大鼠的骨髓细胞,分别加入4种细胞因子:重组大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μg/L,重组大鼠白细胞介素45μg/L,重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10μg/L,重组大鼠γ干扰素20μg/L,共培养2周。每隔2d加细胞因子1次,保持各细胞因子的浓度不变,分离树突细胞采用“培养黏附法”。在培养的第3天吸去上清后重新加入培养液,在培养2周后收获悬浮的树突状细胞,分离树突细胞采用“培养黏附法”。在培养的第1,3,5,7,9,11,13,15天用光学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取一部分细胞在培养的第7,11,13,15天行流式细胞仪检查,并用PE标记的抗大鼠CD86单克隆抗体检测它的成熟度(CD86单抗阳性为成熟)。结果:①树突状细胞的形态:从培养第7天开始细胞周围开始逐渐伸出突起,第13天以后突起五六支左右,且长度逐渐缩短,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伸出长短不等的突起,类似神经细胞的树突。②培养所得的树突状细胞数量:1只大鼠平均得到(1.18±0.21)×107。③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度:培养第7,11,13,15天CD86单抗的阳性率分别为30%,80%,92%,94%。结论:应用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在两种常规的细胞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基础上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和γ干扰素,培养2周,应用培养黏附法分离树突状细胞,可得到成熟的树突状细胞,且数量较多。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是指原发于甲状腺内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PT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占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0.6%~5.0%,在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中所占比例不超过2%[1]。根据欧美淋巴瘤分型修订方案(REAL分型)及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造血及淋巴组织肿瘤的分类标准将PTL进行区分,每类病理组织亚型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用胚胎和成人胰岛细胞联合移植,成功治疗1例1型糖尿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女,16岁,黑龙江省庆安县人。身高1-60m,体重52kg,血型O型,胰岛素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