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19篇
外科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玫瑰痤疮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以红斑、丘疹、脓疱和毛细血管扩张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本病发病机制未明,其病因可能与遗传、神经及精神因素等有关[1-2]。本病由于发病部位特殊,常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活动造成影响,从而导致患者抑郁、焦虑和自卑,严重者甚至产生自杀念头[3]。目前,对玫瑰痤疮患者抑郁的研究已成为皮肤病研究热点之一,玫瑰痤疮  相似文献   
2.
中国城市女性人群皮肤类型调查及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中国女性群体的皮肤光型或日光反应性分型。方法:按照Fitzpatrick分型概念设计问卷,采用引导性答卷和自主性答卷两种方式进行调查;然后利用标准日光模拟器测定受试者的最小红斑量(MED)和最小持续黑化量(MPPD),比较分析这些参数在不同皮肤类型之间的变化。结果:接受调查的404名城市女性在引导性调查和自主性调查中.Ⅲ型皮肤分别占71.1%和74.3%,Ⅱ型分别占14.7%和25.6%,Ⅳ分别占14.2%和1.0%。未见Ⅰ、Ⅴ、Ⅵ型皮肤。上述皮肤类型和所测定的MED值和MPPD值有较好的对应变化关系,即从Ⅱ型到Ⅳ型皮肤,MED值逐渐增加,而MPPD值逐渐减小,在不同皮肤类型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所调查的中国女性人群中皮肤类型以Ⅲ型为主,其次是Ⅱ型和Ⅳ型。皮肤类型和所测的MED、MPPD值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防晒化妆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群所使用.日光防护系数(SPF)是对防晒化妆品防护效果的评价指标,在实验室中检测防晒化妆品SPF值时使用的剂量~([1])为2.0 mg/cm~2,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量远低于此剂量.降低使用剂量是否会影响防晒化妆品的防护效果,影响程度有多大?我们对此进行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联合中药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他克莫司治疗,观察组同时予中药治疗,持续给药至症状、体征消失后1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评分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症状和体征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皮肤瘙痒感、皮肤烧灼感和皮肤疼痛感改善时间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患者局部皮肤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Baumann皮肤分型问卷判定皮肤类型和对相应客观参数的测试,验证其准确性和适用性.方法:选取326名符合要求的健康女性志愿者,分5个年龄组,分别用Baumann皮肤分型的4套问卷进行皮肤分型调查和单一问题自我皮肤类型判定,分别测定客观参数.用SPSSll.5软件分析问卷/问题调查结果和客观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油性,干性问卷判定的皮肤类型和皮脂测定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其余3套评定结果和对应的皮肤生物物理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单一问题调查中,油性/干性皮肤分型和皮肤水分测定结果、敏感型/耐受型皮肤分型和刺痛试验分值呈现良好的相关性(P<0.05).而色素型/非色素型、皱纹型/紧致型皮肤和黑色素指数、皱纹参数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Baumann皮肤分型问卷并不适合中国人的皮肤分型判定.  相似文献   
7.
胶布撕脱皮肤角质层对皮肤刺激性斑贴试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直接进行斑贴试验(patch test,PT)与先反复多次进行胶带粘贴(tapestripping,TAP)再进行斑贴试验(tapestripping+pacth test,TAPPT)后皮肤反应的异同,探讨已受到亚临床刺激的皮肤对再次发生的刺激性皮炎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30名健康女性双前臂屈侧按随机原则分别进行TAP、PT、TAPPT及空白对照4种处理.TAP共5 d,PT于第6天进行.试验期间每天进行临床评估,第0、第6天PT前及第7、第8天进行经表皮水分丢失率、表皮含水量、Chromameter a*值及皮肤表面pH值的检测.结果:①PT、TAPPT刺激率分别为60%、100%,TAPPT刺激率高于PT(P<0.05).②TAPPT评分高于PT(P<0.05).③与基础值相比,第8天,PT与TAPPT的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均升高,TAPPT部位△B-8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大于PT部位△8-8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P<0.05).与第7天相比,第8天PT、TAPPT的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均下降,TAPPT△7-8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小于PT△7-8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P<0.05).④与基础值相比,第8天PT的表皮含水量下降,TAPPT的表皮含水量上升,PT部位△B-8表皮含水量与TAPPT部位△B-8表皮含水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与基础值相比,PT、TAPPT部位的a*值均升高,TAPPT△B-8a*值高于PT△B-8a*值(P<0.05).⑥PT部位临床评分与经表皮水分丢失率、a*值正相关,TAPPT部位临床评分与经表皮水分丢失率、表皮含水量、a*值、pH值之间正相关.结论:①当皮肤屏障经胶带粘贴后产生亚临床刺激的破坏,如再次发生刺激性皮炎,会增加其发生率,增强其严重程度.②经表皮水分丢失率、表皮含水量、Chromameter a*值能反映皮肤受到TAP及PT刺激后的变化,可作为评判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客观参数.  相似文献   
8.
乳酸刺痛反应对玫瑰痤疮患者局部皮肤敏感性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敏感性皮肤被认为是一种高度敏感的皮肤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皮肤易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而产生刺痛、烧灼、紧绷、瘙痒等感觉。敏感性皮肤可出现在外观完全正常的皮肤,也可出现在某些疾病的临床期或亚临床期,如玫瑰痤疮。临床上将玫瑰痤疮分为4期:①阵发性红斑期:②红斑期:③丘疹脓疱期:④鼻赘期。在阵发性红斑期、红斑期和丘疹期患者常自觉皮肤敏感。敏感性皮肤的评判根据其机制可以分为主观评判、半主观评判和客观评判.其中乳酸刺痛试验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玫瑰痤疮是一种临床上以面中部一过性或持久性红斑为主,同时伴有毛细血管扩张、丘疹、脓疱、鼻赘等临床表现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机制复杂,患者发病年龄高峰多数在30~50岁~([1]),但也有部分患者在儿童期即开始发病~([2,3])。目前研究认为,玫瑰痤疮发病与遗传有关~([1,4])。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玫瑰痤疮发病或加重的可能因素及家族史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在上海  相似文献   
10.
与其它职业相比较 ,面包师、甜食商及其雇员职业性皮肤病发病率较高。为此 ,在患职业性手部皮炎的食品业雇员中开展了皮肤病预防计划 (SDPP)。方法 :1999年 1月至 2月 ,选择德国图林根职业性皮肤病医疗中心已确诊的 2 9例患者 ,平均年龄 2 9 3岁 ,2 2例在烘烤业 ,7例在饭店及食品加工业。 17例为女性。记录他们的职业史、暴露史和皮肤病史 ,由技术专家在现场对职业暴露状况进行定性定量测定 ,并根据皮损的形态及皮损范围分型。按形态可分为正常、干燥、红斑、浸润及水疱。按皮损部位分为指间 (i)、指关节背侧 (ii)、指背 (ii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