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为了寻找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通过Arraystar LncRNA芯片分析,找到差异表达LncRNA,行生物信息学对比分析。结果:本实验利用Fold change进行差异LncRNAs筛选(Fold change≥2.0),结果发现:差异表达上调的LncRNA总共有1 082个,差异表达下调的LncRNA总共有521个。差异反义(antisense)LncRNAs共有24个,差异lincRNAs共有130个;差异高保守LncRNAs表达上调的有39个,表达下调的有21个;差异生物学过程相关LncRNAs表达上调的有203个,表达下调的有142个;差异疾病相关LncRNAs表达上调的有220个,表达下调的有139个;差异组织特异性LncRNAs表达上调的有340个,表达下调的有218个。其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大部分为反义或基因间LncRNA,大部分与癌症疾病有关,参与了细胞周期、凋亡、增生等基本的生物学过程。发现在多囊肾组ENST00000413645(P=9.066 4E-07,Fold Change=5.367 391 5)、NR_117100(P=2.607 15E-05,Fold Change=6.823 964 7)、NR_103753(P=3.195 93E-05,Fold Change=11.429 959 6)、NR_003367(P=0.003 377 454,Fold Change=2.470 739 8)参与了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细胞增生、细胞粘附、血管生成、新陈代谢、DNA损伤、致癌基因相关的生物学过程等且与肾脏疾病相关,差异较为显著,因而猜测其与ADPKD的发病关系密切。查找LncRNA与其邻近的mRNA发现,反义LncRNA ENST00000568795相关的邻近mRNA基因Symbol为PKD1,其P=0.028 959 977、Fold change=2.245 613 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差异表达的ENST00000413645、NR_117100、NR_103753、NR_003367和ENST00000568795与ADPKD的发病存在密切关系,有望作为其诊疗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患者肝阳上亢证(Hly)与血压变异性、睡眠时长、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探讨睡眠对高血压病影响。方法采集251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标准差(SD)、平均(m),白天(d)、夜间(n)]、昼夜节律[下降率(drop)]、血压负荷(L)以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睡眠时长、体重指数(BMI)、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肌酐(Cr)、尿酸(UA)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Hly组喝酒、吸烟、夜睡6 h组、午睡0.5 h组人数构成比高于非Hly组(P0.05)。②Hly组24hmPP、24hDBPSD、dDBPSD、n SBPSD、nDBPSD均高于非Hly组(P0.05),Hly组nSBPdrop低于非Hly组(P0.05),Hly组24hSBPL、24hDBPL、dSBPL、dDBPL、nSBPL、nDBPL高于非Hly组(P0.05)。③与夜睡6 h的患者比较,夜睡6~8 h和夜睡8 h患者的24hDBPSD、dSBPSD、dDBPSD、nSBPSD、nDBPSD明显降低(P0.05);与午睡1 h的患者比较,午睡0.5 h和午睡0.5~1 h患者的24hSBPSD、dSBPSD明显降低(P0.05),午睡0.5 h患者的nSBPSD明显降低(P0.05)。④与PSQI≥8分的患者比较,PSQI8分的24hSBPSD、24hDBPSD、dSBPSD、nSBPSD、nDBPSD、nSBPL、24hSBPL明显下降(P0.05),nSBPdrop、nDBPdrop明显提高(P0.05)。⑤PSQI指数与24hSBPSD、24hDBPSD、dSBPSD、dDBPSD、nSBPSD、nDBPSD、24hSBL、dSBPL、nSBPL呈正相关(P0.05),与nSBPdrop、nDBPdrop呈负相关(P0.05)。结论肝阳上亢证高血压患者存在较大血压变异性,与睡眠不足和睡眠质量差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高通量16S r DNA测序,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失眠患者肠道菌群差异。方法选择原发性失眠患者65例,按中医证型分为肝郁化火组22例、心脾两虚组17例、阴虚火旺组26例,健康体检者47例为对照组。采用高通量16S r DNA测序方法分析患者便菌群结构,QIIME软件与R语言stats包等分析菌群差异。结果共得到1226个不同的基因序列分类单元(OTUs),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OTUs共180个(P0.05),表明样品有丰富的菌落。肝郁化火组、阴虚火旺组测序序列的定位个数多于心脾两虚组及对照组(P0.05)。非加权Uni Frac分析显示,组间差异显著大于组内差异,表明分组有意义(R=0.103,P=0.002),提示肠道菌群多样性与失眠不同证型高度相关。属水平在不同组间明显差异共57个属(P0.05),所有物种水平不同组间明显差异共115个物种(P0.05)。对照组优势菌属包括: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巨单胞菌属(megamonas)、梭菌属(clostridiumⅪ、clostridiuumⅩⅧ)、魏斯氏菌属(weissella)、拟普雷沃氏菌属(alloprevotella);肝郁化火组优势菌属包括: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黄杆菌属(flavonifractor)、埃格特菌属(eggerthella)、嗜胆菌属(bilophila);心脾两虚组优势菌属包括: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阴虚火旺组优势菌属包括:拟杆菌属(bacteroides)、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parasutterella、butyricimonas、odoribacter。结论原发性失眠患者具有丰富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及不同菌群结构,可能影响着不同中医证候的发生、发展及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OVID-19对福建省支援湖北医护人员睡眠、心理、生活情况及影响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方法:对528名医护人员,进行了一项横断面、匿名、自我报告的线上问卷调查.包括社会人口学资料、COVID-19流行相关因素、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Epworth嗜睡量表(ESS)、清晨型与夜晚型量表-5项(MEQ-...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作性睡病伴与不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的睡眠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发作性睡病患者25例,对其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日间多次小睡潜伏期试验(MSLT)以及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评估,观察并分析发作性睡病伴OSA组(n=12)与不伴OSA组(n=13)的睡眠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发作性睡病伴OSA组ESS得分为(18.08±4.14)分,高于发作性睡病不伴OSA组的(12.69±6.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9,P=0.024);发作性睡病伴OSA组N1期百分比为(28.65±12.50)%,高于发作性睡病不伴OSA组的(16.50±10.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0,P=0.014);发作性睡病伴OSA组N3期百分比为(10.64±4.96)%,低于发作性睡病不伴OSA组的(17.75±8.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4,P=0.021);发作性睡病伴OSA组睡眠期觉醒总次数为(196.17±83.69)次,多于发作性睡病不伴OSA组的(112.30±73.12)次,...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冠心病患者的舌苔微生物组16S rRNA,了解冠心病舌苔菌群结构,探讨冠心病不同类型舌苔菌群结构的差异。方法:收集冠心病患者共70例,其中薄白苔15例,黄厚苔33例,很黄厚苔22例,及健康对照组28例。采用16S rDNA测序方法分析对象的舌苔菌群结构。利用R语言软件进行treeplot构建,分析菌群差异。结果:共得到10506个不同的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样本间有显著差异的OTU有1068个(P<0.05)。将OTU与已知物种的16S数据库比对并物种注释,在门水平有16个物种,纲水平有31个物种,目水平有51个物种,科水平有86个物种,属水平有84个物种。两组样品菌群聚类为4大类,每个group均有其优势菌,group1 以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为主,group2 以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为主,group3 以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为主,group4以奈瑟菌属(Neisseria)为主。以group1为参照,group2、3、4患冠心病的风险递增(OR 值分别为3.00、3.75、4.64),与患薄白、黄厚、很黄厚舌苔递增相关(generalized odds 分别为0.29、0.19、0.18)。冗余分析(RDA)提示group3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症指标较其他类型具有较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舌苔菌群结构与患冠心病风险可能相关,并影响着舌苔变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