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假体周围感染是关节置换术后最具破坏性的并发症之一。及时准确地作出临床诊断, 是治疗假体周围感染的重要环节。然而, 生物膜的形成限制了一些常规检测方法的应用, 大大降低了传统关节滑液培养和假体周围组织培养等方法的检出率。超声裂解法可通过空化作用的驱动, 在不破坏病原体活性的情况下破裂和剥离假体周围的生物膜释放出微生物, 极大地提高了培养检出率。本文就近年来假体周围感染、生物膜和超声裂解法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旨在指导临床医生将超声裂解法用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腹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和CT定量参数特征。方法 2018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72例,其中Child-Pugh A级26例、Child-Pugh B级21例和Child-Pugh C级25例,另选择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者25名。使用飞利浦64排CT行上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选择感兴趣区,获取肝灌注参数血容量(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分数(HAF)和肝动脉灌注量(HAP)。结果 72例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出现较典型的肝硬化CT表现、肝功能损伤的血生化学改变和脾功能亢进症表现;健康人腹部CT灌注参数BV、BF、MTT、HAF和HAP分别为(47.3±8.2)ml/100g、(211.9±42.1)ml/min/100g、(12.9±3.1)s、(0.2±0.0)和(16.3±7.9)ml/min/100g,Child-Pugh A级患者分别为(40.8±7.6)ml/100g、(183.1±37.2)ml/min/100g、(15.8±3.7)s、(0.3±0.0)和(19.1±8.8)ml/min/100g,Child-Pugh B级患者分别为(35.5±6.9)ml/100g、(124.7±33.2)ml/min/100g、(19.2±4.5)s、(0.3±0.0)和(24.5±9.9)ml/min/100g,Child-Pugh C级患者分别为(24.8±8.4)ml/100g、(115.5±28.1)ml/min/100g、(24.6±5.5)s、(0.4±0.1)和(33.5±12.5)ml/min/100g,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血吸虫病性肝硬化患者行CT检查能够了解肝脾形态学改变信息,测量CT灌注参数也能够为评估肝硬化的严重程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DAI)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50例脑外伤患者,均在入院后进行MRI以及CT影像学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DAI的病灶检出数量,同时对不同类型、是否出血以及不同位置病灶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MRI确定的病灶总数为156个,平均(3.12±2.43)个;CT确定的病灶总数为103个,平均(2.06±1.47)个;MRI检查病灶均数明显多于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方式下弥散性脑肿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66.0%、48.0%)明显高于CT(34.0%、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方式下非出血病灶的检出率(66.0%)明显高于CT(30.0%)(P<0.05);MRI检查方式下皮质下脑白质、基底节、胼胝体的病灶检出率(64.0%、40.0%、56.0%)明显高于CT(36.0%、18.0%、2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弥漫性颅脑轴索损伤临床诊断中,MRI相比CT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弥散性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类型以及皮质下、基底节以及胼胝体等位置的病灶检查中敏感性更高,所以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MRI检查,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