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解剖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取32侧成人下肢标本进行解剖,对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观测。临床应用皮瓣修复小腿和足部软组织缺损26例,皮瓣最大面积8cm×13cm。结果吻合型腓肠神经占53.1%;非吻合型占46.9%。神经的营养血管为腓肠浅动脉和穿动脉、腓肠浅动脉于腓骨头上方(5.0±1.5)cm的位置由胭动脉发出,起始处外径为(0.8±0.3)mm。伴腓肠内侧皮神经和腓肠神经下行,与踝关节附近的皮动脉进行吻合;穿动脉则来源于胫后动脉肌皮支和腓动脉肌间隔皮支,其外径分别为(0.8±0.4)mm和(0.8±0.3)mm。这些皮动脉除与腓肠浅动脉构成链式吻合外,并借分支与筋膜皮支形成广泛的筋膜皮血管网。临床应用26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以腓肠神经及其营养动脉为蒂设计筋膜皮瓣,可转位修复小腿中下部、踝关节周围及足部等软组织缺损并获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HBVX基因、TGF alhpa、c myc、beta catenin等癌变相关基因及 2 49密码子突变的p5 3蛋白在高发区肝细胞癌癌变发生及其恶性表型维持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以肝癌高发区启东的肝癌细胞株 770 1和 770 3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以PCR及DNA测序分析方法确定HBVX基因在细胞DNA水平的整合。以RT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BVX基因的转录与表达。用PCR RFLP方法确定 p5 3基因 2 49密码子的错义突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TGF alhpa ,c myc ,beta catenin的表达。结果  2株细胞在DNA水平都存在HBVX基因片断的整合 ,但未见完整的转录和蛋白水平表达。序列分析显示 2株细胞的HBVX基因的序列各有特异性 ,并存在 13 0、13 1密码子的热点突变。PCR RFLP分析说明 2个细胞株中p5 3基因 2 49密码子均属野生型。免疫组化显示 2株细胞中TGF alpha ,c myc和beta catenin蛋白均有显著的积累。 结论 本实验的结果显示HBVX基因对这 2株细胞恶性表型的维持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 ,而是 1种HBV感染的遗传标志。未见HBVX基因蛋白表达 ,可能由于X基因 3′端缺失变异所致。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TGF alpha ,c myc和beta catenin蛋白的显著积累 ,说明多种癌基因的相互协同 ,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表型的维持相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身康复机器人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对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脑梗死偏瘫患者9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针刺疗法,分别针刺上下肢相应穴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全身康复机器人进行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运动功能(MA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FMA评分、MA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全身康复机器人结合针刺疗法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随着影像学检查设备的不断发展,消化影像技术不断进步。回眸《中华消化杂志》40年发表的相关论文,涵盖了从最初的消化道造影,到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的应用,再到功能成像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新进展,消化影像技术在疾病诊断、术前评估、预后判断和机制研究等方面均体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虽然仍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新设备、新技术的持续...  相似文献   
5.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升高,人口老龄化程度也在不断增加,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创面,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严峻问题,对社会和家庭都造成了很大的负担。慢性创面的治疗过程中,多采取针对性的综合性治疗手段,包括保守换药治疗等、调节全身营养状态,处理基础疾病、物理和手术治疗。传统敷料功能过于单一,并不能满足慢性创面愈合过程的需要。新型功能性敷料应运而生,新型弥补传统敷料之缺陷,通过总结新型功能性敷料治疗慢性创面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对临床研究新型功能性敷料提供一些思路和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治疗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66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抗心绞痛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为96.97%,心电图总有效率为93.9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84%和81.8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进行治疗,能够显著地减少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改善患者心电图ST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诺新康对人皮肤增生性瘢痕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RT-PCR法检测诺新康对人皮肤增生性瘢痕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 诺新康能明显抑制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诺新康可通过抑制人皮肤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而起到抑制皮肤增生性瘢痕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纹状体处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浓度变化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和电针预处理组。电针预处理:电针刺激大椎、百会两穴,30min/d,共5d。采用Longa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采用微透析技术收集大鼠缺血前、缺血期间(40、80、120min)和再灌注后(40、80、120、160、200、240min)的脑细胞外液,以测定Glu和GABA的浓度变化。大鼠再灌注24h后给予神经行为学评分,评分完毕后立即处死并取脑做TTC染色。结果 缺血组和电针预处理组细胞外液Glu和GABA浓度在缺血期间(40、80、120min)和再灌注后(40、120、160、200min)均增加(P<0.01);电针预处理组Glu水平在缺血40、80、120min和再灌注后120、160min低于缺血组(P<0.05或P<0.01)。缺血组和电针预处理组GABA浓度在缺血期间和再灌注期间均增加(P<0.01)。电针预处理组GABA浓度在缺血40、80、120min和再灌注后160、200min与缺血组相应时间点比较显著升高(P<0.05或P<0.01)。电针预处理组再灌注后24h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缺血组(P<0.01),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缺血组(P<0.01)。结论 电针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大鼠有脑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缺血区纹状体细胞外液Glu浓度和上调GABA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异位胰腺肿瘤多表现为胃肠道壁内黏膜下或胸、腹腔间隙内的肿块呈囊实混合密度.增强检查时,如肿瘤有内分泌分化,则实性成分强化明显,如无内分泌分化,则强化不明显.就异位胰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颈髓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诊断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ALS患者(病例组)7例及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6名,行颈髓DTI扫描,选取感兴趣区(ROI),测量部分各向异性比值(FA)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同时对病例组进行临床评估,分析影像学参数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DC值和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FA值及ADC值与年龄、病程、各临床评分均无显著相关。结论:颈髓DTI目前不能作为诊断ALS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