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老年人原发性肝癌的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进一步总结老年人原发性肝癌的特点和治疗经验。方法 对 1 2 5例 60岁以上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与 2 95例非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老年组和非老年组中各项指标分别为 :HBsAg阳性率 51 .2 % (64 1 2 5)和 67.8% (2 0 0 2 95) ;小肝癌 (肿瘤直径 <5cm) 31 .2 % (39 1 2 5)和 2 6 .8% (79 2 95) ;大肝癌 (直径在 5~ 1 0cm) 4 9.6 % (62 1 2 5)和 40 .3 % (1 1 9 2 95) ;巨大肝癌 (肿瘤直径 >1 0cm) 1 9.2 % (2 4 1 2 5)和 32 .9% (97 2 95) ;伴有门静脉癌栓 1 2 .0 % (1 5 1 2 5)和 32 .5 % (96 2 95) ;术前血清甲胎蛋白 (AFP)阳性率 68.8%(86 1 2 5)和 67.8% (2 0 0 2 95) ;术前肝功能Child分级A级 52 % (65 1 2 5)和 63 .7% (1 88 2 95) ,B级 2 2 .4% (2 8 1 2 5)和 2 4 .7% (73 2 95) ,C级 2 5 .6 % (32 1 2 5)和 1 1 .6 % (34 2 95) ;手术切除率 2 7.2 % (34 1 2 5)和 42 .7% (1 2 6 2 95) ;中位生存时间为 44个月和 2 5个月。结论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术后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年龄并非手术禁忌证 ;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同样是老年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老年组手术并发症并无升高 ;AFP结合腹部B超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肝癌术后的复发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术后的复发和防治@郑树森!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梁廷波!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吴应盛!31000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420例综合治疗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42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手段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7例病人得到随访,随访率为78%;全组病人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0.9%、19.1%、12.4%。其中根治性手术组(无血管侵犯)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9%、47.3%、40.1%;根治性手术组中,手术前后TACE(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DDS(drug delivery system)或冷冻治疗对术后生存率均无影响,而癌灶有无血管侵犯对术后生存有重要意义;姑息性切除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9.6%,22.1%和17.5%,在姑息性切除中,术后TACE或DDS置泵化学药物治疗均可提高肝癌病人的存活率。结论 应用合理有序的综合治疗和肝癌个体化治疗是进一步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方案”。如今 ,LC范围已扩大到治疗急性胆囊炎 [1]。但是 ,由于胆囊急性炎症 ,局部充血、水肿、粘连 ,增加了手术难度。约有20 % -30 %的病人需中转开腹手术 [2]。因此,在术前了解急性胆囊炎行LC的失败相关因素 ,显得十分重要。现将我院行LC的26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诊治情况作一分析 ,以探讨LC失败的相关因素。1.1一般资料我院1994~2002年 ,共行LC1620例 ,包括急性胆囊炎268例 ,其中男…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评估肝移植治疗肝细胞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病人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7月至2003年3月收治的24例施行肝移植的HCC合并PVTT病人(移植组)临床资料和生存情况。对照组分别选取同时期HCC合并PVTT行常规肝叶切除、门静脉癌栓取出术者(手术切除组,27例)和非手术治疗者(未手术组,59例)。结果 移植组手术死亡率(1个月内)为0;6个月、1年以及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6.7%、29.5%和23.6%,均高于手术切除组的33.3%、22.2%和14.8%(P=0.0335)和非手术组的42.1%、24.4%和4.1%(P=0.0316);移植组的6个月、1年和2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1.5%、23.2%和0;随访期间肝外转移或肝内复发的总发生率为66.7%。结论 现阶段HCC合并PVTT病人的肝移植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姑息性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瘤(SPN)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治疗并有明确病理结果的SPN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病理诊断、术后情况、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患者中男5例,女43例,男女比例1∶8.6;发病年龄15~64岁,平均31.8岁。33例患者(68.8%)无任何症状,因体检发现异常。≤2cm的肿块B超、CT和MRI检查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8.6%(2/7)、0.0%(0/6)、50.0%(2/4)。手术方式采用胰体尾切除23例(47.9%);胰腺区段切除+胰尾空肠Roux-en-Y吻合术10例(20.8%);胰十二指肠切除9例(18.8%);胰腺肿块剜除术3例(6.3%);全胰切除+血管重建1例(2.1%);腹腔镜胰腺手术2例(4.2%)。术中冷冻病理检查误诊率为12.2%,但无一例误诊为胰腺癌。随访2~58个月,患者均存活。结论SPN的诊断应综合各种影像学检查结果,互相验证;还宜参考好发年龄、性别,遇到年轻女性患者要着重考虑;术中冷冻病理检查虽然诊断准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但与胰腺癌可作较好鉴别,用于指导手术。手术治疗是最佳治疗方法,患者术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人体原位肝脏移植术后胆道与血管并发症的放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估放射介入治疗在人体原位肝脏移植病人术后胆道与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1月至2001年4月我院连续实施的48例人体原位肝脏移植的临床资料,总结放射介入技术治疗术后胆道与血管并发症的实施体会。结果 术后经T管胆道造影术及核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证实,3例病人存在胆道狭窄,其中2例为肝门部胆管与肝总管狭窄,1例为吻合口处胆管狭窄,共实施经T管窦道选择性球囊扩张术6例次,胆道狭窄得以改善,肝功能好转。术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静脉造影证实,2例病人存在肝上下腔静脉狭窄与门静脉吻合口狭窄,分别实施肝上下腔静脉狭窄段球囊扩张术1例次,肝上下腔静脉内支架置入术2例次、门静脉内支架置入术1例次。放射介入治疗后,影像学检查显示血管狭窄基本消失,病人肝功能明显好转、腹水显著减少、尿量增加。5例中最长1例健康存活至今已超过19个月。结论 肝脏主后应常规联合应用胆道造影术和MRCP了解胆树全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MRA监测血管血流动力学,以尽早诊断胆道和血管并发症;及时果断采用正确的放射介入技术处理胆道与血管并发症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以FK506为基础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应用于肝移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以FK506为基础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在肝移植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2001年2月到2004年7月间40例成人尸体肝移植患者接受以FK506为基础的四联免疫抑制方案,比较高浓度(QH)组与低浓度(QL)组在术后6个月时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两组在急性排斥反应率、人/肝存活率、高血压、高血糖、感染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QL组的手震颤发生率显著低于QH组(χ^2=5.105,P=0.624),术后15 d、3个月血肌酐水平在QL组显著低于QH组(t15天=2.10,P15天=0.042;t3月=2.45,P3月=0.019),术后3个月、6个月血胆固醇水平在QL组显著低于QH组(t3月=2.35,P3月=0.024;t6月=2.11,P6月=0.042).结论 QL组使用四联免疫抑制的安全性较好.用四联方案在术后6个月内FK506的血药浓度可控制在5~8 ng/ml.血胆固醇、血肌酐水平、手震颤的发生率与FK506的血药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