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动杆菌下呼吸道院内感染50例临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动杆菌下呼吸道院内感染发生的诱因 ,总结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 5 0例不动杆菌下呼吸道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和药敏资料。结果 临床表现无特异性 ,均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 ,病前 1个月内使用抗生素品种多、抗菌谱广 ,药敏显示泰能、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环丙沙星、优立新、氨曲南、哌拉西林对该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而 2、3代头孢菌素稍差。结论 加有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半合成青霉素与氟喹诺酮类合用治疗对院内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安全、经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慢性肾脏病蛋白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蛋白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0例已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ngiotensin Ⅱ receptor blockage,ARB)治疗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短期(8周)接受螺内酯治疗(20mg/d),观察治疗后蛋白尿的变化,并进行评价。结果患者经过螺内酯治疗2周后,24h尿蛋白从(2.04±0.49)g降至(1.34±0.23)g,P<0.01;8周后降至(1.08±0.19)g,P<0.01。停用螺内酯治疗4周后,蛋白尿恢复至接近治疗前水平。治疗前蛋白尿与血浆醛固酮水平显著正相关(r=0.82;P<0.01);血浆醛固酮的基线水平与治疗后蛋白尿下降程度显著正相关(r=0.71;P<0.01)。治疗8周后,患者血钾从(4.4±0.1)mmol/L升至(4.8±0.1)mmol/L(P<0.01)。结论螺内酯能有效的降低CKD的蛋白尿,不良反应是有发生高钾血症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脑牵拉引起脑缺血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脑牵拉压(BRP)的测量方法,研究脑牵拉引起脑缺血性损伤的危险性。方法 利用电阻应变计制作脑牵拉压的测量装置,对其定标。然后利用此装置,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12只,分为对照组和20mmHg组、30mmHg组、40mmHg组、牵拉完毕后,测定局部脑血流量,标本HE染色显微镜观察其损伤。结果 该装置具有很高的灵敏性、稳定性和准确性。20mmHg的BRP牵拉30min引起轻微脑损伤和脑血流量的降低,30mmHg的BRP牵拉30min引起较重脑损伤和脑血流量的显著降低。40mmHg的BRP牵拉15min引起严重脑损伤和脑血流量的极度降低。结论 该装置可作为脑牵拉压的测量工具;牵拉时,最好将BRP控制在30mmHg以下。  相似文献   
4.
在应用吸咐法无肝素透析(HCHD)治疗高危出血的尿毒症患者时,可通过置入深静脉血透导管来保证高血流量,降低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食管自发性破裂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管自发性破裂误诊1例江西省有色冶炼加工总厂医院(334400)吴小宁患者男性,38岁。因突发性上腹部及右胸部疼痛4小时急诊入院。入院前患者因酒醉而剧烈呕吐,吐出大量胃内容物,随即出现上腹及下胸部疼痛,于深呼吸及变换体位时加剧,伴心悸、气短、大汗。就...  相似文献   
6.
公安干警乙肝病毒感染调查及乙肝疫苗免疫效果随访长沙市传染病医院(410011)尹梅影张雪红张小惠吴小宁为探讨公安干警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观察乙肝疫苗免疫效果。作者于1995年以来,对某市公安干警160人进行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调查。对其中H...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t-6)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2)和拉米夫定治疗组(n=32),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6个月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水平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 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后患者的血清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84.5±12.6)pg/mL、vs(105.7±15.8)pg/mL,P<0.05)],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和层黏蛋白也明显降低[透明质酸:(172.7±60.7)u/L、vs(221.7±71.8)u/L,P<0.05;Ⅳ型胶原:(102.6±47.5)u/L vs(132.6±26.9)u/L,P<0.05;层黏蛋白:(112.2±20.7)u/L vs(139.2±27.2)u/L,P<0.01)]。结论拉米夫定可抑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L-6的释放,具有抗纤维化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体外诱导生物被膜肺炎克雷伯杆菌产β-内酰胺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诱导β-内酰胺酶的产生情况,探讨生物被膜(BF)克雷伯杆菌耐药机制,为临床选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改良平板培养法建立肺炎克雷伯杆菌BF模型,用银染法和扫描电镜观察鉴定;分别检测浮游克雷伯杆菌(A组)、BF菌(B组)、美罗培南诱导BF组(C组)、头孢吡肟诱导BF组(D组)、氨曲南诱导BF组(E组)产生β-内酰胺酶的能力;采用改良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和Nitrocefin纸片扩散法检测ESBLs。结果产酶菌株BF组比浮游菌组要多,美罗培南(C组)诱导BF组产酶率最高,其次是头孢吡肟(D组),氨曲南(E组)最低;在活性检测中B组β-内酰胺酶活性(0.5156±0.099)U/mg高于A组(0.3314±0.021)U/mg,是A组1.56倍(P〈0.05),C组(0.7748±0.0379)U/mg、D组(0.6647±0.0458)U/mg均高于B组;分别是B组的1.50倍、1.29倍(均P〈0.05);E组产β-内酰胺酶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B组产β-内酰胺酶的活性是E组的1.03倍。结论 BF的形成和产生ESBL及AmpC酶的协同作用是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吴钧芳  吴小宁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1):1978-1979
目的初步了解高血压患者服抗高血压药物后性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性生活的认知状况,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以统一的问卷,对9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了性功能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在90例被调查的高血压患者中,有51例患者发生了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6.7%;并且患者广泛存在对性生活的错误认知。结论高血压患者服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后性功能普遍降低,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0.
吴钧芳  吴小宁  黄俊 《江西医药》2009,44(7):742-744
铅是一种最常见的金属,摄人体内的铅主要分布在3个部位:血液、软组织和骨骼.最多的部位是骨骼.铅独有的理化特性使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工业上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材料,从而进入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它又是一种具有多脏器毒性的金属元素,在人体内无任何生理作用,理想血铅浓度应为零.随着工业、农业、交通、油漆、印刷及电子产业的迅速发展,自然界中空气、土壤、水及食物中的生物链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铅污染.长期的铅暴露使人们对铅的接触和吸收在逐渐增加,导致体内铅的沉积.铅是作用于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毒物.其毒性与其化合物的形态、溶解度有关,主要累及神经、造血、心血管、消化、泌尿、免疫等系统,直接危害人体的健康[1].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对铅污染有关问题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本文针对铅中毒及其防治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