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细胞对结肠癌细胞的移行、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在体外建立结肠癌细胞与肝细胞三维共培养模型,将结肠癌细胞系Colon-26细胞培养在共培养系统上层,肝细胞培养在下层。实验分为3组:(1)Colon-26细胞与小鼠的肝细胞共培养(肝细胞组)。(2)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纤维细胞组)。(3)Colon-26细胞单独培养(对照组)。观察肝细胞对结肠癌细胞的移行、增殖的影响,以及共培养液内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结果肝细胞组的Colon-26细胞移行能力分别比纤维细胞组和对照组增强(t1=6.296,P=0.000;t2=5.322,P=0.000),Colon-26细胞增殖能力在肝细胞组亦分别比另两组增强(t1=3.905,P=0.005;t2=3.719,P=0.006)。肝细胞组的共培养液中EGF浓度明显升高(z=3.077,P=0.002)。结论在体外能建立结肠癌细胞与肝细胞的三维共培养模型。体外肝细胞能通过分泌生长因子促进结肠癌细胞的移行和增殖。  相似文献   
2.
我们通过建立一个全新的三维细胞共培养模型观察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之间的关系。同时观察来源于野生型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基因敲除的小鼠的肝细胞对结肠癌细胞的移行、增殖的影响,以及共孵育一段时间后培养液内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腹茧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随访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腹茧症患者中1例无腹部症状, 7例表现为反复腹痛并伴有完全性肠梗阻或不完全肠梗阻, 中位病程时间为6个月(15 d~40年)。6例行腹腔镜腹茧剥离切除+肠粘连松解术, 其中1例行腹腔镜手术转开放手术, 2例为开腹手术。4例同期行阑尾切除。术后随访3~69个月, 有2例并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 1例伤口脂肪液化合并感染, 1例术后5个月发生1次肠绞痛, 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腹茧症的临床特征不典型,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该病的预后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4.
阻塞性黄疸术后并发肝内胆汁淤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术后并发肝内胆汁淤积的机制及治疗。总结该并发症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3例阻塞性黄疸行手术治疗后并发8例(3.9%)肝内胆汁淤积病例的病因及治疗体会。结果 在并发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组中,有术前,术中一过性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无并发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病例的病因及治疗体会。结果 在并发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组中,有术前,术中一过性低血压的发生率高于无并发术后肝内胆汁淤积组。8例肝内胆汁淤积予肾上腺皮质激素辅以利胆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 阻塞性黄疸术后有可能并发肝内胆汁淤积,其原因可能为胆汁细菌感染,缺血再灌注损伤,乙肝病毒感染。其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胆汁细菌感染可能起主要作用。治疗上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加利胆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5.
EGCG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1和CTGF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运用腹腔注射CCl4构建大鼠肝纤维化模型,观察EGCG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运用HE染色、Massion三色染色检测肝纤维化的变化;生化检测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同时检测肝组织的羟脯氨酸、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底物(TBARS)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分别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和蛋白质表达.结果:EGCG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GcG对肝细胞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与纤维化模型组比较,EGCG干预组血清ALT、AST水平降低(138.4±45.8vs 234.6±63.2,96.4±20.5 vs 186.2±36.6,均P<0.05).EGCG显著抑制肝组织α-SMA的表达.EGCG通过抑制TBARS的形成和提高GSH含量,显著改善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的氧化状态.同时EGCG显著抑制肝组织TGF-β1及CTGF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均P<0.05).结论:EGCG能够显著抑制肝纤维化的进展,其机制与EGCG改善大鼠肝脏的氧化状态及抑制TGF-β1和CT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936*T/C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936*T/C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癌之间的关系,了解该基因多态性对原发性肝癌生成及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 检测原发性肝癌及正常对照的VEGF 936*T/C基因型.结果 原发性肝癌病人VEGF 936*T/C基因型或等位基因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精确概率法计算基因型P=0.275;卡方检验等位基因χ2=0.877,P=0.349).在肿瘤直径≥8 cm的病人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比例(66.7%和82.0%)明显大于肿瘤直径<8 cm病人的比例(40.0%和65.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基因型χ2=4.722,P=0.029;C等位基因χ2=5.393,P=0.020).结论 VEGF936*C/C基因型或936*C等位基因与原发性肝癌的生成无关,但VEGF 936*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有助促进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而LncBANCR是最早在黑色素瘤中发现的长链非编码RNA,可通过MAPK信号通路促进黑色素瘤的发生增殖.LncBANCR在其他的肿瘤(如结肠癌、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癌等)中也参与其癌变进程.但BANCR的功能较为复杂,在不同肿瘤中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其致癌或抑癌的作用,有望成为肿瘤靶向治疗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报道,对LncRNA BANCR的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二甲双胍体外诱导人肝癌Huh-7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人肝癌Huh-7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二甲双胍干预Huh-7细胞后,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其对细胞活力及生长抑制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及CD133蛋白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肝癌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133的表达;无血清悬浮培养观察二甲双胍对肿瘤干细胞球形成的影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对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CD133、β-catenin、ABCG2 mRNA表达的影响.以加入与实验组相同的培养液但未给予药物处理的组为对照组.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高,肝癌Huh-7细胞的增殖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0 mmol/L二甲双胍干预48 h后肝癌Huh-7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为(22.29±0.80)%,对照组的早期凋亡率为(6.7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0 mmol/L二甲双胍干预48 h后肝癌Huh-7细胞的晚期凋亡率为(13.87±1.20)%,对照组的晚期凋亡率为(1.1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 mmol/L二甲双胍干预48 h后细胞的早期凋亡率为(15.28±2.10)%,晚期凋亡率为(25.89±2.30)%,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25 mmol/L二甲双胍干预Huh-7细胞48 h后,p-Akt、Bcl-2/Bax比值表达下调,PTEN表达上调.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CD133蛋白的表达下调.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25 mmol/L二甲双胍干预Huh-7细胞48 h前后,Huh-7细胞中CD133+细胞的表达率分别为(40.7±2.1)%和(14.6±1.85)% (P <0.05).在低黏附培养皿、无血清培养液的生长环境中,对照组细胞球体积较大,中心厚重,周围清亮,折光度强;10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球体积较小,球体折光度较弱,细胞球数量少于对照组.RT-PCR检测结果显示,肿瘤干细胞相关基因CD133、β-catenin、ABCG2 mRNA表达水平均下调.结论 二甲双胍能显著抑制人肝癌Huh-7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癌PI3 K/Akt信号通路和CD133+肿瘤干细胞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优点、方法、适应证及术后胆总管Ⅰ期缝合术的必要条件等问题。方法分析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部分合并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术式及病例资料特点。结果 60例患者大部分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转开腹3例,平均手术时间140 min,出血量微量,平均住院时间8 d。1例患者术后2 d T管脱落后出现胆漏,行EST及ENBD引流后治愈,1例术后造影后胆漏,保守治疗1周治愈,无二次手术;残余结石2例,2个月后经T管胆道镜结石取出,其余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造影无胆管狭窄随访8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是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行吸引器支撑式免充气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手术时间79~199 min, 平均(130±30)min, 术中出血量约10~50 ml。术后1例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无术中CO2气体栓塞、无术后出血、饮水呛咳等并发症。吸引器支撑式免充气经口腔镜甲状腺手术是安全、简便、可行的一种甲状腺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