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4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经肛加固吻合口对预防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9年08月至2022年05月我院普外科行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Dixon)患者共127例。根据指南,中低位直肠癌为肿瘤下缘距离肛门10 cm以内,根据吻合口加固方式不同分为三组:经肛连续缝合组(n=43);经肛间断缝合组(n=42);对照组(未经肛门缝合组)(n=42)。对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切口感染、肛周疼痛进行比较。结果: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经肛连续缝合组和经肛间断缝合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进流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切口感染、肛周疼痛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吻合口瘘方面,连续缝合组为4.65%,间断缝合组为4.76%,对照组为16.67%,三组间比较虽无统计学差异(P=0.079),但提示经肛缝合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病,术后住院时间,间断缝合组为(8.17±1.52)d,连续缝合组为(8.15±1.69)d,对照组为(12.13±1.57)d,有统计学差异(P=0.035),经肛连续缝合组和经肛间断缝合组间比较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C级吻合口瘘对照组例数为3例,多于经肛缝合组1例。结论: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经肛连续吻合口加固和经肛间断吻合口加固能降低术后吻合口瘘,技术操作简单,并缩短住院时间,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下调 miR -181a 对人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转染 miR -181a inhibitor 下调miR -181a 在人胃癌细胞 SGC -7901中的表达。通过 MTT 法、流式细胞仪、Annexin - V + PI 双染色法和 Tr-answell 实验,观察下调 miR -181a 表达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凋亡及侵袭迁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瞬时转染 miR -181a inhibitor 后胃癌细胞 SGC -7901中 miR -181a 的表达明显下调(P =0.0027)。转染 miR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恶性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10年到2013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诊断为直肠癌并行根治性直肠癌切除术患者289例,通过收集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相关资料,经ROC曲线分析将患者分为高RDW组和低RDW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远期疗效。结果:不同RDW组别间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而高RDW组患者肿瘤直径较大、肿瘤更易发生淋巴脉管浸润且术前巨噬细胞较高(P<0.05)。高RDW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及3年无病生存率均较低RDW组差。进一步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N分期、淋巴脉管浸润、肿瘤分化程度和RDW为根治性直肠癌切除术后患者3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RDW是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评价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在腹腔镜直肠癌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LLN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中均行LLND。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组(观察组,68例)和超声刀组(对照组,52例),比较两组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及中期生存预后。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长更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第1天引流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2天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时间、尿潴留发生率、尿管拔除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刀联合双极电凝在腹腔镜直肠癌LLND中的应用可缩短手术时长,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比较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与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近远期疗效差异,探讨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从2013年6月到201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诊断为胃腺癌或黏液腺癌并行根治性全胃切除129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将患者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近期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后病理指标及远期疗效,比较两种手术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病理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减低、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并且术中术后输血率降低,而开腹组手术时间低于腹腔镜组,住院总花费也低于腹腔镜组。两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与无病生存率相同。结论:腹腔镜辅助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与开腹手术相比,其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的特点,并且两组患者远期疗效一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吻合口加固缝合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效果及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01月至2021年06月在我院诊断为直肠癌且肿瘤距离肛门10 cm以内,行腹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详细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加固缝合组患者与传统吻合组患者术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54例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指标对比上均未见明显差异。加固缝合组患者手术时间较传统吻合组明显增加(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吻合口瘘发生情况及时间上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加固缝合中低位直肠癌吻合口对于预防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效果仍不确切,需大量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术后第一天肠鸣音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围术期术后延迟性肠麻痹(PPOI)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二科124例确诊结直肠癌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ROC曲线对患者术后第一天肠率、肠鸣音振幅、肠鸣音频率和肠鸣音持续时间与PPOI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影响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PPOI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共纳入124例患者,男性70例,女性54例。其中PPOI组患者42例,非PPOI组患者82例;通过ROC曲线分析发现术后第一天肠率和肠鸣音频率对围术期PPOI发病的预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00,2.159;P<0.05)。结直肠癌围术期PPOI发生的单因素分析发现,合并不全肠梗阻(OR=2.400,P=0.027)、氟尿嘧啶植入剂(OR=2.418,P=0.030),术后第一天肠率≤2.407 cpm(OR=0.287,P=0.002),术后第一天肠鸣音频率≤442.294 Hz(OR=2.805,P=0.012)是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PPOI发生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不全肠梗阻(OR=3.002,P=0.013)、术后第一天肠率≤2.407 cpm(OR=0.334,P=0.012)是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PPO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智能听诊系统监测肠鸣音对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具有预测价值。术后第一天肠率≤2.407 cpm是结直肠癌患者围术期PPO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并研究术后早期予以灌肠对肠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行胃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定义术后3日内肛门自主排气为早期肠功能恢复组,余为非早期肠功能恢复组.采用单因素及非条件Logistics回归分析(逐步法)研究影响胃癌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的因素.按灌肠情况将研究对象分为早期灌肠组、非早期灌肠组及未灌肠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纳入10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合并糖尿病、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是否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是否灌肠为早期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影响因素,结果证实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是否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是否灌肠是影响胃癌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因素.比较三组不同灌肠情况患者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早期灌肠组、非早期灌肠组及未灌肠组患者术后自主排气时间分别为(3.61 ±0.83)d、(4.09±1.12)d、(4.58 ±0.91)d,P<0.05,术后自主排便时间分别为(4.11±1.85)d、(4.96± 1.52)d、(5.74±1.50)d,P<0.05.而对三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总体并发症比较时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影响胃癌术后肠功能恢复因素为是否行腹腔镜手术、吻合方式、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和灌肠.灌肠有助于胃癌患者术后排气排便,但是否早期灌肠对肠道功恢复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Nrf2激动剂t-BHQ在预防术后腹腔粘连形成中的价值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仅行开关腹手术)、Control组(行腹腔粘连造模)、HA组(行腹腔粘连造模,关腹前在粘连部位均匀涂抹1 mL透明质酸钠凝胶)、t-BHQ1组和t-BHQ2组(行腹腔粘连造模,术后分别予以25、50 mg/kg t-BHQ灌胃)。通过Nair's评分评估各组粘连形成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对术后腹腔粘连组织行HE染色、Nrf2免疫组化染色,并检测组织中MDA及SOD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BHQ1组和t-BHQ2组的Nair's评分、HE染色炎症评分均降低,Nrf2免疫组化评分升高,粘连组织中SOD的表达水平上升,而MDA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Nrf2激动剂t-BHQ可通过降低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抑制术后腹腔粘连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的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恢复情况及近远期预后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陕西省人民医院161例确诊为直肠癌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收集患者基础资料、病理资料、围手术期恢复指标以及术后随访状况,以CT值(HU)不同标记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采用Slice-O-Matic软件得到第三腰椎层面VFA。以134.6 cm2(男)和91.1 cm2(女)为界值,对不同VFA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低VFA组相比,高VFA组患者手术时间延长[(253.05±70.09)min vs(227.16±93.10)min,t=1.506,P=0.048],术中出血量增加[(284.06±233.43)ml vs(192.84±323.57)ml,t=2.049,P=0.042],术中淋巴结清扫数量减少[(12.84±3.39)个vs(14.78±6.30)个,t=-2.439,P=0.016],术后禁饮食时间延长[(4.76±1.13)d vs(4.25±1.04)d,t=3.012,P=0.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