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PB)中空气法胃粘膜pH值与氧供、氧耗的变化了解体外循环期间胃粘膜的血流灌注。方法选择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30例,麻醉后置入TONO胃管通过空气法胃粘膜张力模块自动持续监测胃粘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在监护仪中输入麻醉诱导后30min、体外循环30min、60min、停体外循环后30min和60min时间点的动脉和混合静脉血气分析结果,计算获得各时点的胃粘膜pH值(pHi)、氧供(DO2)和氧耗(VO2)等数据。结果PgCO2在CPB期间明显低于术前(P〈0.01),停CPB后恢复到术前水平;pHi的变化体外环循期间显著升高(P〈0.01),停CPB后恢复术前水平;DO2和VO2变化:CPB期间明显低于术前(P〈0.01),停CPB后明显高于CPB期间(P〈0.01),停CPB 60min后明显高于术前(P〈0.01)。结论本研究中的病例在低温体外循环期间未存在胃肠粘膜血流灌注不足。  相似文献   
2.
吴一霄  刘荣君  徐芳  杨婧  陈骏萍 《浙江医学》2018,40(23):2557-2560
目的观察双次呼吸暂停法对支气管封堵导管(BB)用于单肺通气(OLV)时肺萎陷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胸腔镜下单侧肺大泡修补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呼吸暂停组(D组)、双次呼吸暂停组(B组)和持续负压吸引组(S组),每组20例。D组于OLV前,BB导管气囊抽气并暂停呼吸60s;B组于OLV前和胸膜打开即刻,行两次呼吸暂停,方法同D组。S组以-30cmH2O压力行持续负压吸引。记录OLV开始后3、6和9min时的肺萎陷质量评分;开始OLV至胸膜打开所消耗的时间;开始OLV至完全肺萎陷所消耗的时间。记录术中发生低氧血症及BB导管移位的例数。结果OLV开始3min时,B组肺萎陷评分高于D组(P<0.05),S组低于D组和B组(P<0.05或0.01);6、9min时,B组和S组均高于D组(P<0.05或0.01),S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从开始OLV到胸膜打开所消耗的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开始OLV到完全肺萎陷所消耗的时间,B组和S组均少于D组(P<0.05或0.01);B组和S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患者的低氧血症、使用持续正压通气及导管移位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BB导管应用于OLV时,双次呼吸暂停法与持续负压吸引法在改善肺萎陷质量和加速肺萎陷方面效果相当,且均优于单次呼吸暂停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椎管内麻醉下行丙泊酚清醒镇静时所需的靶控血药浓度,并探讨其与脑功能状态指数(CSI)的相关性。方法30例在椎管内麻醉下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以血浆效应室为靶控目标,予以丙泊酚靶控输注(TCI)清醒镇静。靶控血药浓度最初设定为0.5μg/ml,在与效应室丙泊酚浓度达平衡后3min,以0.1μg/ml递增,直至警觉/镇静评分法(OAA/S)评分降至3分,确定不同OAA/S评分时对应靶控血药浓度及其与CSI相关性。结果清醒镇静深度OAA/S评分3分时所需的丙泊酚靶控血药浓度为1.45±0.24μg/ml,CSI为69.2±4.2。清醒镇静期间CSI与TCI血药浓度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751,P<0.01),TCI血药浓度、CSI与OAA/S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855、0.805(P<0.01)。结论CSI用于监测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椎管内麻醉病人清醒镇静,能较好地反映镇静深度的动态变化,对临床麻醉用药和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症(MODS)是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重症患者围术期常见的死亡原因,死亡率高达30%~70%。术中组织缺氧与术后MODS发生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通过观察心脏直视手术后并发循环功能不全患者术中胃粘膜PCO2(PiCO2)和胃粘膜pH(pHi)的变化,初步评价术中组织氧合变化与术后循环功能不全发生的关系,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视可尼喉镜(SOS)在颈椎手术患者中气管插管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50例患者按麻醉插管方法的不同分为SOS组(S组)和纤维支气管镜组(F组),各25例.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T1)、气管插管开始时(T2)、气管导管置入时(T3)及气管导管置入后5 min (T4)的心率(HR)、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值,记录操作时间(T2~T3)(不包括插管次数之间面罩吸氧去氮的时间)及次数,并随访患者咽痛及声音嘶哑情况.结果 与F组相比,S组T3时点HR及DBP均显著减小,T4时点HR也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时点两组HR、SBP、DBP及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各次插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插管操作时间明显短于F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手术中采用SOS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且插管时间短,价格便宜,操作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围术期由于各种原因常使患者处于轻度低体温(核心温度34~36.4℃)的状态,进而可能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率增加、麻醉苏醒延迟、凝血功能异常等,直接影响手术整体效果[1]。为预防胸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我们采取了预防性护理及干预措施,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舒芬太尼术后镇痛用量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上腹部手术30例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和对照组,各15例。切皮前氯诺西康组经外周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mg,对照组输入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术后采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手术后2、8、12、24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静息疼痛程度,记录第1次bolus时间,术后24h bolus次数及24h舒芬太尼总量;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氯诺昔康组术后首次bolus时间延长,bolus次数减少,舒芬太尼总量减少,患者满意度提高。结论氯诺昔康16mg超前镇痛可以减少术后舒芬太尼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镇痛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