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透明质酸抑制瘢痕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在化学物致敏性评价中的合适指标。[方法]将皮肤致敏物2,4-二硝基氯代苯(DNCB)和皮肤刺激物十二烷基磺酸纳(SDS)分别作用于小鼠骨髓来源DC,设立对照组,在不同的时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膜表面分子CD80、CD86和MHCⅡ类分子。[结果]CD80在SDS染毒后,48h和60h时表达增幅最大,约335%,而DNCB组和对照组则平稳增加,最大增幅分别为50%和60%;CD86表达在DNCB染毒48h时达到最大值,增加约262%,而SDS组和对照组最大增幅分别为72%和66%,12h后趋于降低;MHCⅡ类分子表达则在3组中均出现大幅波动。[结论]CD86分子表达在化学物致敏性评价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源性透明质酸(HA)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45只,复制背部创伤模型,随机分成2%HA治疗组(A组)、1%HA治疗组(B组)、PBS对照组(C组),观察创面大体形态、平均愈合时间和残留面积的大小,测定愈合部位组织蛋白、羟脯氨酸(Hyp)、Ⅲ型前胶原(PCⅢ)的含量。结果⑴3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5.2±2.0)d、(14.2±1.6)d和(13.4±1.4)d,A、B两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的残留面积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3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⑵Hyp和PCⅢ含量的测定:A、B两组Hyp含量的均值低于C组(P<0.01);而PCⅢ的含量却高于C组(P<0.01)。结论⑴HA通过对细胞的调控作用,有效地抑制胶原的合成,提高Ⅲ型胶原含量,使创伤愈合过程中瘢痕形成减少。⑵HA在创面愈合中抑制瘢痕形成的生物学作用与其浓度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4.
带蒂大网膜移植治疗腕部严重电击伤一例吕建中,聂海图,吕洛,王肖蓉,宫美顺病例男,27岁。被1万V高压电击伤,电流入口为右腕,出口为右上腹。伤后7h入院。检查见胸、腹部有广泛的皮下气肿,右上腹皮肤烧焦、裂开、肌肉外露坏死,腹膜约有7cm×6cm颜色发黑...  相似文献   
5.
6.
在发展中国家居民的居住环境中,火灾所引起的烧伤为最常见的意外事故。研究旨在通过对津巴布韦大学Harare烧伤中心住院病人的病因和治疗结果进行收集整理和统计分析,以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 研究对象为1993年4月至1996年5月期间451例烧伤后24小时内入院的病人。资料收集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职业、居住的地区和住所的类型  相似文献   
7.
透明质酸对创面愈合胶原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外源性透明质酸 (HA)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机理及其浓度依赖性关系。方法 健康成年大鼠 4 5只 ,复制背部创伤模型 ,随机分成 2 %HA治疗组 (A组 )、1%HA治疗组 (B组 )、磷酸盐缓冲液 (PBS)对照组 (C组 ) ,观察大体形态和组织学改变 ,平均愈合时间和残留面积的大小 ,测定愈合部位组织蛋白、羟脯氨酸 (HPr)、Ⅲ型前胶原 (PCⅢ )的含量。结果 ① 3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 ( 15 2± 2 0 ) ,( 14 2± 1 6)和 ( 13 4± 1 4 )d ,A、B两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A、B两组的残留面积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②组织学上 ,A、B两组成纤维细胞增生明显 ,胶原纤维直径较为纤细、排列整齐。C组则显示出明显的炎性细胞浸润 ,新生血管数目增多。③HPr和PCⅢ含量的测定 :A、B两组HPr含量的均值低于C组 (P <0 0 1) ,而PCⅢ的含量却高于C组 (P <0 0 1)。结论 ①HA通过对细胞的调控作用 ,可有效地抑制胶原的合成 ,提高Ⅲ型胶原含量 ,使得创面愈合过程中瘢痕形成减少。②HA在创面愈合中抑制瘢痕形成的生物学作用与其浓度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8例肌皮瓣移植(2例背阔肌、2例腹直肌、4例腓肠肌),采用带蒂、交腿、带血管蒂岛状的形式,治疗肩部、腕部、膝部等处深达骨、关节组织损伤、外露的严重电击伤创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结合临床治疗实际,并就肌皮瓣的应用方法等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3(rhTGFβ3)在伤口愈合及瘢痕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normal skin fibroblast,NSFb;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HSFb),应用不同浓度rhTGFβ3,通过放射免疫和Northern bloting杂交方法观察NSFb和HSFb Ⅰ、Ⅲ型胶原蛋白及转录水平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1)人正常皮肤和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有明显的不同表达;(2)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分别加rhTGFβ3,终浓度为1、5、10ng*L-1)Ⅰ、Ⅲ前胶原合成明显增加(P<0.001),Ⅰ/Ⅲ前胶原的比例变小;(3)实验组rhTGFβ3对NSFb和HSFb生物学作用的影响呈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rhTGFβ3可有效提高成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和Ⅰ、Ⅲ型构成比中Ⅲ型胶原的相对含量,其对加速创面愈合及减少瘢痕形成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用于化学物致皮肤变态反应的体外评价.方法 原代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用已知化学致敏物2,4-二硝基氯代苯(DNCB)、硫酸镍(NiSO4)、乙基肉桂醛(HCA)和皮肤阳性刺激物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分别染毒,并设立空白对照组,在0、1、6、12、24、36,48 h不同时点检测细胞膜表面分子CD86表达和培养液中自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12的浓度.结果 CD86分子在DNCB作用后48 h表达最高,较空白对照组增加约279%;NiSO4和HCA作用后,在1、6 h时较空白对照组表达低;SDS作用后,36 h后表达较空白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液中IL-1B含量在NiSO4染毒后1 h即明显增加,48h时达到最大值(298 pg/ml),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A组在6 h时出现IL-1β含量增高,至48 h时达最大值(84 pg/ml),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CB和SDS染毒后无明显变化.NiSO4组培养液中IL-6浓度在1 h时增高,24h达最大值(2152pg/ml);HCA染毒后1 h即达最大值(1403 pg/ml),随后明显下降,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NCB和SDS组未出现该变化.各实验组细胞培养液中均未检测出IL-12.结论 DNCB可使树突状细胞膜表面分子CD86高度表达,NiSO4和HCA可使培养液中IL-1β和IL-6浓度明显增高.皮肤阳性刺激物SDS对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