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孔和多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快速康复外科中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我科两医疗组2016年1~12月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的169例患者,其中男99例、女70例,平均年龄(60.83±7.24)岁。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单孔胸腔镜组(78例)和多孔胸腔镜组(91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手术数据、住院资料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种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在术后疼痛管理、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别。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单孔胸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较多孔胸腔镜组短[(3.12±0.73)cm vs.(6.38±1.50)cm,P=0.016];且术后24 h、48 h疼痛评分也低于多孔胸腔镜组(4.18±1.67 vs.6.54±1.83;3.05±1.47 vs.4.68±1.64,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安全可靠,不仅具有更小、更美观的手术切口,而且能进一步减轻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用量。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有独自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降低其死亡率、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肺癌早期诊断方法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人体呼出气可以反映机体的疾病状态,在肺癌的早期诊断上具有巨大潜力。本文对肺癌的诊断及呼出气检测技术用于肺癌诊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5年3月—2021年3月就诊于四川省肿瘤医院的胸腺瘤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回归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177例患者,其中男89例、女88例,年龄17~88(52.3±13.0)岁,手术患者160例、非手术患者17例。177例胸腺瘤患者中,存活患者160例,因胸腺瘤死亡患者17例,复发转移患者5例。总体上看,胸腺瘤患者的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4.4%、88.7%、88.1%,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9%、91.5%、91.0%。单因素分析显示,世界卫生组织分型、临床症状、Masaoka-Koga分期、治疗方式以及手术与否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有显著影响(P<0.05);临床症状、年龄、治疗方式和手术与否对患者总生存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较小(P=0.018)、无临床症状(P=0.039)以及手术治疗(P=0.004)患者总生存率较高;手术治疗患者无进展生存率较高(P=0.002)。结论 年龄、临床症状、治疗方式是胸腺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分析多发肺结节(multiple pulmonary nodules,MPNs)的临床诊断、外科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2020年于四川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MPN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PNs患者外科治疗的近期疗效。结果 共纳入97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67例,平均发病年龄(56.1±10.0)岁。双发病灶患者62例,三发病灶22例,四发病灶4例,四发以上病灶9例。手术共处理213枚高危病灶,其中磨玻璃结节88枚,部分实性结节81枚,实性结节7枚。87例行同期手术,10例分期手术,平均手术间隔时间为5.2个月。病理组合类型包括腺癌-腺癌96例(99.0%),鳞状细胞癌(鳞癌)-鳞癌1例(1.0%),淋巴结均未查见转移。2年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为92.1%,总生存率为100.0%。单因素分析显示,高危病灶直径>2 cm(P=0.316)、有无残余病灶(P=0.782)及病理组合类型(P=0.913)对2年DFS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PNs以多原发肺癌为主要诊断,病理组合类型以腺癌-腺癌多见,影像学检...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用纳米碳行食管癌示踪胃周淋巴引流的可行性,探讨食管癌胃周淋巴引流及胃周转移的特点.方法:40例食管癌手术病人术中在肿瘤下方食管外膜下注射纳米碳混悬液,即时观察淋巴管显影情况.切除标本解剖胃周淋巴结,记录染色淋巴结,剖视标本观察食管粘膜下及胃粘膜下淋巴管着色情况.淋巴结分组送病理HE检查.结果:纳米碳悬液注射后可见食管外膜下及胃小弯组织中淋巴管黑染,32例64枚胃周淋巴结黑染,6例8枚贲门旁淋巴结着色黑染,32例52枚胃左动脉干旁淋巴结黑染,4例4枚胃左动脉第1分支动脉旁淋巴结黑染.4例4枚黑染胃左动脉干旁淋巴结查见癌转移.剖视见食管粘膜下广泛分布染黑的网状淋巴管,胃粘膜下未见着色黑染的淋巴管.结论:纳米碳混悬液可用于食管癌胃周淋巴转移的示踪研究,食管腹腔淋巴引流最常引流至胃左动脉旁淋巴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我院胸外科中心单孔全胸腔镜手术(VATS)的临床资料,并初步探讨该手术的学习曲线、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于本医疗组行单孔VATS的13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9例、女54例,平均年龄(52.21±10.77)岁。结果完成单孔VATS 127例,中转开胸6例,中转率4.51%。其中完成肺叶切除78例,肺段切除6例;肺楔形切除37例,胸膜、纵隔淋巴结活检或纵隔肿瘤切除6例。肺叶切除组中,手术时间(148.75±34.12)min,术中出血量(118.87±59.96)ml,淋巴结清扫数目(11.25±6.15)枚,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17±1.35)d,术后住院时间(7.58±2.59)d。结论对于熟练掌握多孔VATS的胸外科医生,通过单孔VATS学习曲线的培训,在完成至少20例肺叶切除手术后,可较熟练掌握单孔VATS肺叶切除术技术;且单孔VATS肺叶切除术技术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胸腺癌(thymic carcinoma,TC)患者基因突变情况,以探索预后相关因素和治疗的潜在靶点。方法 回顾性纳入四川省肿瘤医院2015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TC患者。对TC患者肿瘤组织及其对照外周血样本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4例TC患者,其中男16例、女8例,中位年龄55(42~74)岁。TC患者单核苷酸突变频率最高的为TTN基因(42%)、HSPG2(29%)和OBSCN(29%)。发生染色体拷贝数变异频率较高的是ZNF276基因(54%,loss),BEND3(50%,loss),DHODH(50%,loss)和VAC14(50%,loss)。其中25%TC患者为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型,平均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为9.86。结论 此研究是迄今为止第一个关于中国TC患者基因突变情况的全面分析。TTN、OBSCN和ZNF276基因的突变频率较高,通过MSI、TMB等生物标志物分析,表明TC患者有从免疫治疗中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师参与的多学科团队(MDT)管理模式在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2—3月收治的行肺叶切除术的46例肺癌患者作为试验组,实施个案管理师参与的MDT管理模式。回顾2018年2—3月未进行个案管理师参与的MDT管理模式的行肺叶切除术的53例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抑郁焦虑得分、住院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 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48 h和出院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住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的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费用、焦虑抑郁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个案管理师参与的MDT管理模式适合于肺癌围手术期患者,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提高住院满意度,实现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左臂桡动脉高位变异.与现有的变异相比,此桡动脉变异起于腋动脉第1段,实属罕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手术切口持续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PCIA)两种不同镇痛方式在肺癌开放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和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肺癌择期行开放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切口镇痛组和PCIA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后最大深吸气量,动态、静态疼痛评分以及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最大深吸气量的恢复过程中最大深吸气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镇痛组和PCIA组在术后12h、24h、36h动态疼痛评分分别为(5.57±1.74 )分vs.( 6.47±1.43)分、(5.43±2.03)分vs.( 6.53±2.05)分、(4.43±1.70 )分vs.( 6.43±1.96)分,切口镇痛组动态疼痛评分低于PCIA组(P<0.05)。切口镇痛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PCIA组(P<0.05):(25.13±5.619)h vs.( 32.97±6.344)h。切口镇痛组术后头晕头痛(P=0.024)等副反应发生率低于PCIA组。结论: 两种镇痛方式均取得了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切口局部持续镇痛模式安全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更有利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