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痔疮、肛裂、肛门外伤、直肠肿瘤、麦氏手术后,由于其部位的特殊性,术后敷料不易固定,以往用简易丁字带、宽胶布或用绷带临时打个丁字带固定.胶布容易脱落;简易丁字带通过会阴部,会影响男性阴茎、阴囊的血液循环,又不方便患者小便,或患者小便时打开丁字带,使肛门敷料脱落,造成术口污染,影响术口愈合.为克服上述困难,我们研制出Y型固定字带,经临床实践应用,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34例瘢痕溃疡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和预防经验。方法对34例瘢痕溃疡患者的发病年龄、受伤原因、病理诊断、手术方法和效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瘢痕溃疡有5例确诊为瘢痕癌,34例均行病变局部切除,采用中厚皮片及各种皮瓣修复治疗。术后随访5a未见复发,外形功能及生活质量满意。结论提倡烧伤创面早期正确处理,早期阻断瘢痕的形成和及时治疗瘢痕溃疡是预防瘢痕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叶林娇  谢玉兰  肖美萍 《当代医学》2009,15(19):142-142
肢体动脉闭塞症是世界上致残率最高的疾病。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我院自2003年元月致2008年12月。采用血管旁路术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共26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们对5例直肠中下段肿瘤患者,经肛管括约肌入路,行肿瘤切除,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5例,男3例,女2例,年龄36~70岁,均为直肠中下段广基性腺瘤,其中合并肿瘤恶变2例,绒毛状腺瘤3例,瘤体距肛缘1.5~4.0cm。均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溶栓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26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患者介入下股动脉穿刺血栓内置入溶栓导管,通过术中脉冲推注尿激酶及协同术后经溶栓导管微量泵持续泵入尿激酶溶栓,术后加强溶栓导管的护理及患肢血运的观察.结果 11例术中完全开通,9例48 h内复通,6例部分溶通,但血栓平面均有所下降,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介入置入溶栓导管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入选标准 (1)2000-2009年我院烧伤科住院患者,年龄2~60岁,性别不限.(2)因肉芽创面或非关节、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切削痂后需移植刃厚皮者.(3)无头皮烧伤、颈椎头颅骨折等情况,无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史.  相似文献   
7.
叶林娇  谢元才 《当代医学》2009,15(22):97-97
乳腺脓肿是由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好发于哺乳女性。其常用治疗方法是抗菌、消炎,切开引流。然而,常规的切开引流术,会导致病人的恐慌、痛苦,切开后需每天更换敷料,每次换药时需清洁脓腔,增加了病人的痛苦,脓液引流完毕后切口需要较长的愈合时间,且易引起疤痕增生,影响美观。故我们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置管代替常规切开用于乳腺脓液引流。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切口感染是腹部外科手术Ⅲ类切口常见的并发症,开放换药是治疗腹部术后切口化脓性感染的传统方法,其不足是治疗时间较长,住院时间长,频繁换药,加重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负压封闭引流(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是一种全方位、高效能的引流方法,能显著加快感染腔隙的闭合和感染创面的愈合,防止细菌入侵,有效防止感染[1],我们自行设计并制作了一次性注射器负压封闭引流的方法,2008年以来应用腹部外科手术Ⅲ类切口,无1例切口感染、皮下积液,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应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对腹腔积液及恶性肿瘤的腹膜转移住院患者需行腹腔抽液或用药的行腹腔穿刺置管,疗效好,安全性高,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用于腹腔置管引流换药间隔时间与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97例患者采用相同的换药方法,入院随机分组,分换药间隔时间1d、2d、4d、6d四组,对四组并发症的发生进行观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间隔1~4d换药,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红肿、热、痛、异常分泌物及分泌物培养阳性等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间隔换药时间延迟到6d,穿刺点局部感染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换药间隔时间4d是最佳的,在防止发生置管感染同时减轻医护工作量,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