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在颈动脉粥样斑块中的数量与分布,为临床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68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的斑块,采用Movat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斑块中VSMCs,镜下分别统计VSMCs平均积分吸光度值(MA)、单位面积的MA和纤维帽厚度。结果无症状组稳定性和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为87.5%和12.5%(P0.001);症状组为25.0%和75.0%(P0.001)。VSMCs在无症状组和症状组中的MA值分别为1 650±58和1 343±54(P0.001);在稳定和不稳定性斑块中分别为1 506±59和1 312±58(P0.05)。无症状组和症状组中VSMCs分布单位面积的MA分别为:基底部1 664±73(MA/mm~2)、1 112±69(MA/mm~2)(P0.001);肩部1 697±76(MA/mm~2)、1 412±81(MA/mm~2)(P0.05);纤维帽1 620±65(MA/mm~2)、1 321±66(MA/mm~2)(P0.01)。随着纤维帽的增厚,VSMCs的单位面积的MA也随之增加,呈正相关性(P0.001)。结论症状组和不稳定性斑块中VSMCs的数量、密度均少于无症状组和稳定斑块。纤维帽的厚度与VSMCs的密度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行端  梁旦  叶志东  苏玉玲 《广东医学》2000,21(10):858-85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测定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血浆胰岛素及血液流变学,分析血粘度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结果 血浆粘度及全血粘度都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2及-0.40,P〈0.001。IAI逐步增高的4组中,血粘度呈逐步降低,不仅后3组分别与IAI最差的第1组比较显著降低,后2组血粘度也较第2组为低(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比较阿卡波糖和非诺贝特对糖耐量低减( IGT)合并高三酰甘油(TG)血症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 80例入选者平均年龄(53±12)岁,随机分为阿卡波糖组(28例)、非诺贝特(30例)和对照组(22例),为期3个月.治疗前后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血脂,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和胰岛细胞分泌指数(HOMA-β). 结果 阿卡波糖组治疗后FPG、2 hPG和HOMF-IR显著下降(均P<0.01),△I30/△G30和HOMA-β显著改善(分别P<0.01,P<0.05);非诺贝特组治疗后TG、总胆固醇(TC)和HOMI-IR显著下降(均P<0.01),△I30/△G30显著改善(P<0.05);阿卡波糖组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早相胰岛分泌功能作用优于非诺贝特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无改变.△I30/△G30改善与FPG、2 hPG和TG下降显著相关(r=0.5812,0.6327,0.3872,P<0.01);HOMI-IR改善与2 hPG、TG、TC下降呈显著相关(r=0.813、0.467、0.290,P<0.01).老年组HOMA-IR、△I30/△G30和HOMA-β低于非老年组(P<0.01),阿卡波糖短期干预治疗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老年组优于非老年组(P<0.05). 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胰岛β细胞功能逐渐减退.阿卡波糖短期干预治疗和非诺贝特短期调脂治疗均能改善IGT合并高TG血症患者早相胰岛素分泌,减轻胰岛素抵抗,但阿卡波糖优于非诺贝特,可能减轻糖毒性较减轻脂毒性更有利于IGT合并高TG血症患者胰岛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栓塞后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的疗效。方法:回顾中日友好医院自2007年4月―2015年9月手术治疗的26例颈动脉体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根据是否进行术前超选择栓塞分为栓塞组(9例)和未栓塞组(17例),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26例(27侧)共进行26侧手术治疗。与未栓塞组比较,栓塞组平均手术时间(127.22 min vs.158.82 min)和平均出血量(110.00 m L vs.355.88 m L)均明显减少(均P0.05),但两组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均随患者肿瘤严重程度(Shamblin分型)增加而成升高趋势。26例手术患者术后颈部肿物均消失,术前伴有疼痛及咽部不适者术后症状均消失,围手术期无死亡及肢体瘫痪,术后神经功能障碍7例(26.92%),均于术后6个月随访时恢复。结论:手术切除颈动脉体瘤安全可靠,是颈动脉体瘤的首选治疗,而术前超选择栓塞可以明显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对侧颈内动脉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因一侧颈内动脉高度狭窄而实施CEA病人的临床资料,每隔1年行1次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定期检查双侧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随访1~110个月,平均32.8个月,从实施CEA到对侧颈内动脉出现显著狭窄时间为50.7个月;出现对侧颈内动脉进行性狭窄达70%以上12例。这12例虽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或冠脉疾病,但与非进行性狭窄病人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EA术后对侧颈内动脉出现进行性狭窄的显著危险因子尚未发现,定期检查及密切观察预后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再次干预治疗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3年1月20例股浅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基本资料、病变特征及再次干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和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 20例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为间歇性跛行14例,急性下肢缺血3例,静息痛3例.术前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中位数0.43 (0~0.72),间歇性跛行距离(238.50±76.80)m.20例患者中65% (13/20)合并2型糖尿病,45%合并高血压(9/20),25%合并高脂血症(5/20).70% (14/20)为TASCII C/D级病变.再次干预治疗的方法分别为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4例、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stent,PTA+S)9例、大隐静脉/人工血管旁路术(bypass)3例、斑块旋切治疗(SilverHawk)4例.随访患者14例,平均随访6m (2~18 m).围手术期未出现死亡、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无截肢发生.术后ABI中位数0.69 (0.5~0.85),与术前AB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性跛行距离(835.00±217.80)m,(P<0.01),术后6m随访时,42.86%患者(6/14)再次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再次干预治疗可以在近期明显改善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的下肢缺血症状,但仍存在较高的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8.
总结3 362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采用激光联合透光直视旋切手术治疗的护理配合经验。术前访视时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用剪毛法为术区备皮,并标记术区的曲张静脉位置。术中提前备好手术需要的仪器设备、物品,配置麻痹肿胀液,护士在配合手术时认真完成手术物品的准备及仪器的连接工作。器械护士有过硬的无菌区内踝部病变大隐静脉的穿刺技术;保证手术器械的正确、及时传递。巡回护士熟悉各种仪器的性能,掌握其使用方法,及时准确地调节各种仪器参数配合手术进行。本组所有患者术后静脉曲张均临床治愈,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急性髂股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15例急性DVT患者接受手术取栓联合同侧髂静脉腔内支架植入术.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36~71岁,平均57.4岁.DVT位于左股、髂及下腔静脉内2例,双侧髂静脉1例,其余12例均在左髂股静脉.所有患者表现患肢明显肿胀,其中12例伴有患肢疼痛.DVT发病时间平均为3.3 d.诱发DVT的原因包括外科手术6例,DVT复发2例,其余7例病因不清.并发症包括消化道出血1例,胃溃疡1例,高血压3例,脑梗死1例.取栓之前均先经右股静脉穿刺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包括1例双髂静脉血栓患者),取栓之后术中造影均发现髂静脉受压致重度狭窄或完全闭塞,均先行球囊血管成形后植入自膨式支架.结果 术中造影证实髂静脉压迫综合征12例,取栓后残留狭窄3例.共植入18枚自膨式支架,手术成功率15/15,30 d病死率为0;1例术后伤口出现血肿,保守治疗后痊愈.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26个月,平均13.3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消失,仅2例表现为活动后患肢轻度肿胀.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复发.结论 手术取栓联合腔内介入治疗急性DVT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结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复合手术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治疗经验与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2年3月期间,我院对23例Cockett综合征并发急性下肢DVT患者进行经股静脉切开取栓联合同侧髂静脉腔内介入治疗。男8例,女15例;年龄36~76岁,平均59.3岁。血栓累及左侧髂股静脉者21例,累及右侧髂股静脉者2例。患肢表现为明显肿胀、疼痛,术前经血管超声诊断明确髂股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病时间平均为2.53 d。所有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取栓前均先植入下腔静脉滤器,取栓后经同侧股静脉顺行造影确诊Cokket综合征,对髂静脉重度狭窄段介入治疗,共置入28枚自膨式血管支架。结果 23例病例手术成功率为100%,1例术后伤口出现血肿。术中出血量为150~750 ml,平均300 ml。随访时间为3~26个月,平均11.7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血栓复发。采用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形式对患者进行随访,21例患者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例患者好转,术后存留轻度下肢肿胀。结论复合手术治疗Cockett综合征合并急性DVT的方法安全、有效,早期临床结果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